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生活中的物理论文3000 生活物理社会
 

生活中的物理论文3000 生活物理社会

发布时间:2019-02-03 04:01:50 影响了:

  物理学“寓”理于“物”,它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发展,以服务生活为目的。让物理教学亲近生活,贴近社会,以此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学科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和价值,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从生活走向物理”和“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让物理教学绽放光彩,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新课标的宗旨和特点。物理教学生活化正适应了这一特点且与之契合。
  
  一、从生活走向物理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为我们指明了物理教学活动的方向。这种观念指导下的生活化情境教学向学生表明:物理就在你的身边,生活需要物理,物理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1.运用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物理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物理贴近生活;要尽量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物理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物理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2.利用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学习体验。透彻理解物理知识
  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对旧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推理得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需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从感性认识人手,为学生提供真实、生动的情境,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物理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对生活实例进行分析,才能发现有价值的一般性规律,才能从原始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课堂教学的第一次飞跃。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结合生活实例探究物理规律,浅化知识难点
  对于物理规律的理解,如果只是单纯在公式的角度进行分析,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枯燥,记忆也不会持久;如果能够借助生活实例,提出生活中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就会积极思考,自觉寻找支撑自己观点的理论知识。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物理规律变得浅显易懂,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会更加主动、更加深刻。
  
  4.多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进行实验。实现探究过程生活化
  课程标准指出,要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在物理与生活的教学中激活学生的体验,其目的在于期望他们将体验提升为感悟,除了需要兴趣的驱动、活动的支撑,更需要情感的伴随和维系,需要教师为学生点燃智慧的火花,开启灵感的窗户,唤醒思想的活动。心理学家认为“智慧出在手指尖上”。动手操作能使大脑处于最兴奋状态,学习情绪高涨,并能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从而带动大脑思维。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实践操作的情境,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让所有学生都能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去发现学习的乐趣,体验学习的魅力。
  
  二、从物理走向社会
  
  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灵活地去适应新问题和新情境。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一个宽泛的目标去获取信息,即以某一种方式迁移到另一种方式中去。从这种意义来看,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东西迁移到日常生活情境中,即服务于生活。
  
  1.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把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能使学生深切体会到物理学科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解释“地铁的站台上都有一条黄色的安全线,候车时乘客要站在黄色安全线外。”接着教师马上提出:在台风中的房顶可能会怎样运动?解释杜甫的诗句“卷我屋上三重茅”。通过联系生活实例来学习物理知识,不仅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开展生活化科学活动,提高运用物理知识的本领
  营造“生活化”物理教学,还要恰到好处地将物理学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也就是用所学物理知识来分析、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服务生活的教育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学生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物理走向社会,逐步提高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的本领。一方面是知识训练生活化,课堂教学和学生作业与学生真正的生活是有差别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制作业题时,题目素材要尽量来源于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对生活化的题目素材进行理想化、系统化加工,让学生通过作业训练既能巩固知识和技能,又能懂得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另一方面是技能训练生活化,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的“本领”。
  “从生活走向物理”,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也处处用到物理。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我们的物理教学实践,不仅可以克服传统物理教学中单纯地注重知识传授的弊端,而且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会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从而真正把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真正实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伟大目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