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一条通向心灵的路径] 深层心灵沟通是真的吗
 

[一条通向心灵的路径] 深层心灵沟通是真的吗

发布时间:2019-02-07 04:18:40 影响了:

  一种源自生命深处的召唤,一种从思想的核心中渗出的智慧,一种深刻的、特异的体验……站在课堂的中心,战颤、困惑、欣喜以及一种驱之不散的浓浓的关切和痛苦。立于内心,勃勃涌动的是世界富有色彩的声音,弥漫着丝丝缕缕的明亮的光。总在不断阅读过程中感觉到:如此沉博辽阔,如此清洁透明――循着文字的路径,我们渐渐进入原以为熟悉得可以不必再思索的课堂。随之而来的惶恐:被掏空的迷茫与困惑。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是生活在教育教学与课堂的表层。很久没有这样持久耐心而又细致地倾听自己的喃喃独语,也很久没有这样从一本书中迎受星辰般的启示。
  一条通向课堂的路径,一条通向心灵的路径,一条通向天空的路。
  深奥的道理,被一些哲理性的简明与细致穿透。
  浮世喧哗中,教育教学被异化为一种沉重的灌输或简单的传递,师生在教育教学的磨盘中艰苦困乏地转动着,生命的汁液被不断地榨干。教龄越长,教师日甚一日地面临着一种非年龄意义上的苍老,心无归依――迷惘与乏力、麻木日渐成了职业生涯中的主题词。生活的分裂是灵魂断裂的渊薮:在真诚与作伪的煎熬中被肢解,在分数与信念的搏杀中妥协,在自己与权威的盾中萎缩,在体制与独立的缠纠中自缚……许多教师都会长叹一声,学校生活充满着自相矛盾的陷阱!“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戴着虚假的面具”,自我的迷失、心灵的失落、生命的失根的感觉紧紧地攫住教育教学生活的每一时刻。
  帕尔默指导我们必须返回一个简单的逻辑前提:真正的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的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我们的教育教学研究则是走一条与自己相互睽离的道路:离自己越远才越为习俗所认同。如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似乎都离不开一些所谓的教育教学研究人员的精心设计与导演。教师的任务就是准确无误、一成不变地将预定的程序表演一遍。以前,我们苦心孤诣地研究教材,我们废寝忘食地研究环节安排,我们津津有味地探讨一些小技巧……而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了,教育教学要回到学生身上,要理解学生的内心生活。然而,依然很少人明确这一点,教师的生命状态与心灵生活是优良的课堂教学的源泉。正是对于教师自身的忽视,于是许多教师的自身的个性、才情、心灵体验、教育信仰就是在诸如“上公开课”这样的活动中一次次地被泯灭了。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学习也缺乏内在精神的辙迹,更多的是活在“他者”的世界里。而这一切,有时是成长过程中的“毒素”,而不是我们自以为是的“营养”。
  这就是需要一种源自心灵的教学。
  教学就是要开创一个真正实践的共同体的空间。这个空间中,所有的人为伟大事物的魅力所吸引,愿意冒险,尤其是愿意冒开放性对话的风险。这里已将简单的“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脱胎换骨了,取而代之的是,课堂的中心是“伟大的事物”,是神圣的认知凝聚成了一个磁力核心,师生们“怀着激情和原则就重要的事物进行永恒的对话。”这个空间如此浩瀚,以至于人们对它的描摩是如此混乱。帕尔默则睿智地为我们提供观察与理解课堂的另一种思维。他突破了非此即彼的思维,强调既此既彼的“教学悖论”来整体观照与开拓课堂空间:这个空间既是有界限又是开放的;既令人愉快又有紧张的气氛;既鼓励个人表达也欢迎团体的意见;既尊重学生琐碎的“小故事”,也重视关乎传统与原则的“大故事”;既支持独处也用集体的智慧作充分的支撑;是沉默和争论并存的。在这样的课堂生活中师生是鱼水相依,相互依靠与信赖。只有这种丰富的课堂生活,师生才会感受到教育教学的温暖、明亮与丰赡,还有深层的情感的愉悦。
  摒退了传统习惯中的思维方式,在这儿他一一道破一些固步自封以“现实的坚不可摧、牢不可破”来阻碍改变并为自己的惰性寻求解脱的人的真相。当无数的期许都投诸“自上而下”的体制构建时,望眼欲穿的改革及其成效并不能如期而来,甚至看起来是遥遥无期了,彷徨、倒退、绝望、放弃……灰暗的蛛网就铺天盖地地把曾经的激情与向往还有曾经的努力与探索笼罩住了。无法动弹,也不敢动弹――心虚弱得嗅不到一丝阳光与田野的活力。是不是一切都是徒劳的挣扎、枉然的动作、无意义的热情?书中鞭辟入里、切中肯綮地揭示了一切改革的力量与历程:从决定过不再分离的生活,孤独中去寻求志同道合的共同体,然后走向公众影响社会。其间有一种坚韧无比的精神奖励来维系与守候着我们向新生迈出的每一步。
  经由心灵,通向心灵。在帕尔默的理论与实践中,教师心灵的力量被如此崇高地标举,如此真切地体认――教育教学光辉的根系就在于心灵的自我觉悟、心灵的自我建筑与心灵的勇气!
  (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系美国帕克・帕尔默著,吴国珍、余巍等译,华夏书系・教师教育精品译丛之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福建省仙游县教师进修学校)
  
  编辑/李莉
  E-mail:lili79928@163.com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