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从“技术”到“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从“技术”到“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发布时间:2019-03-30 04:38:25 影响了:

  摘要:“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是一个有机体的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的产物,同样都美化和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二者之间相对于人性本质而言,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如果说“工艺美术”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那么“艺术设计”就是以科学和艺术作为结合体。艺术设计比工艺美术更能体现当代文化和人性的多元化,集成性和跨学科性成为它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工艺美术;艺术设计;设计观念
  一、 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的发展之路
  1851年的”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上粗制滥造的工业产品,招致了以约翰?罗斯金和威廉?莫里斯为首的一部分英国艺术家们的极度反感,他们倾向于回归对中世纪古典传统手工艺的眷顾。以莫里斯为代表的“工艺美术运动”开始在民众中倡导“手工与艺术结合”的理念,提出工艺产品要“美观与实用”的口号,打破了艺术与手工艺之间的界线,使工艺美术以“美术加技术”的内涵得到承认。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又相继出现了以法国、比利时为中心的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引入欧洲大陆的“新艺术运动”和以德国为中心的对于标准化、大批量生产方式探讨的“德国工艺联盟”。1919年格罗披乌斯在德国魏玛创建“包豪斯设计学校”,使设计教育真正从设计运动的外部效应第一次转入正规内在的学校教育,也标志着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确立和“设计(Design)”作为一门学科的兴起。包豪斯集中了20世纪以前欧洲各国先进的设计思想和经验,提倡“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新统一”,创立了工业化时代设计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其中还融进了对经济内容的重视和能力的培养,奠定了现代设计在20世纪的先锋地位,标志着旧有手工艺装饰思想在未来一百年的彻底转型。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在磨合中找到了一种新的平衡。
  在我国,“工艺美术”作为专用概念的建立与使用开始于20世纪初。在新文化运动的中,前辈学者们借道日本移植了“图案学”。当时,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工业革命的影响薄弱,而且是不完全的。新兴的民族工业弱小,农村自给自足的经济仍有很大活力,同时,泊来的工业品充斥市场。因此当时工艺美术的内涵被理解为:“应实际生活之需要,于各种器物上施于美术之技巧或装饰者,称工艺美术。” [1]这样的定义就包括了工业、手工业、民间工艺乃至历史上一切有审美价值的人造物。直到八十年代,认为所谓工艺美术:就是美术加工艺,或者工艺加美术等。可以说20世纪前期中国的“Design”,仍是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欧洲的”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的工艺思想影响下的中国式翻版,它们成为20 世纪前期中国“Design”的主要形式。对其概念的理解也仅仅是停留在工艺美术基础的借用之上,“Design”的译名和原术语的语义不符,所以造成了理解上的思维混乱,从心理到方法的认知都是从被动的向西方学习和对传统手工艺国粹的膜拜,“Design”观念的更新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二、艺术设计观念的更新
  艺术设计是借鉴西方现代设计理念并结合中国时下专业背景的实际情况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在某种程度上较好地反映我国学科专业的现状。因此,”艺术设计”是目前一种比较恰当且能解决问题的表述方法。目前对“艺术设计”的说法,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对“艺术与设计”的简称或模糊化思维,省略了其中的“and”,这种方式比较概括,但对艺术和设计的关系表达不明确。一种则是在当前中国特定阶段,设计教育者们对设计的“国情化”解释。所谓“国情化”解释,是在人们还停留在“工艺美术”的概念上,对“设计”的定义缺乏理解的情况下,在“设计”前面加注“艺术”二字,使人们更容易接受这一概念。然而在“艺术设计”一词中,“艺术”只是定语,它本身成了对“设计”的装饰。从更深层看,这一概念反映了中国当代一批工艺美术界学者们对设计的认识。我们也要看到“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一样都是西方近代设计文化和思潮对我国设计教育界的影响而派生出来的。
  设计的本质就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 。“艺术设计”将艺术与设计合而为一,充分理解了现代设计的产生背景和原理,是一种较好地能解释和传达西方“Design”的复合词,较好地延续了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思想,并充分体现了现代设计的本质要求,它已经超越了工艺美术的本体范畴,从人的根本出发, 通过设计出一种创造性的人为事物,来美化和丰富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艺术与设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如果说“工艺美术”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那么“艺术设计”就是以科学和艺术作为结合体。现代艺术设计以实用功能为最终目的,反映的是大批量、标准化的和谐、统一和理性的审美特征,强调功能美、技术美、社会美高度统一。[2]作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艺术设计”比“工艺美术”更能体现当代文化和人性的多元化,集成性和跨学科性是它的时代特征。它既要反映出工业化大生产和市场前提下的各种要求,又要反映出受众(消费者)与生产者双方的利益和生理、心理上的要求,是一项综合性的计划。所以,李砚祖先生在原来设计美学的功能之美与技术之美基础上又延伸出了科学之美,这也正反映了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学科是有机地向前发展的。
  三、小结
  当前,“艺术设计”已成为科学与应用、技术与生活、企业与市场、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桥梁,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工具,成为产品最富于形式表现力的“产品语言”。在生产、设计和销售三个环节的紧密配合中需要艺术设计来平衡、协调各种制约因素,使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利益达到一个均衡的整体,将我们生活环境按照美和机能的统一进行造物的活动。因此,艺术设计必须考虑产品的各个方面:“物与物”的关系,即构成产品的技术原理所决定的产品内部零部件之间关系的问题。“人与物”的关系,即由产品的使用方式所决定的结构、外形、表面处理、色彩装饰等问题。[3]“物与社会”、“物与环境” ,必须兼顾到产品的合理性、经济性、审美性、独创性这四个方面,才能成为经过优良设计的产品,才是好的产品。
  艺术设计作为一种艺术质的造物活动,是谋求物与人及社会和环境之间更好的协调,创造符合人类社会的生理、心理需求的环境,并通过可视化表现达到具体化的过程,既注重功能、理性、与美观的完美结合,又强调人文因素,富有“人情味”,体现对多样化文化、政治、语言、传统的尊重和融合。它是集物质与精神、科学与艺术于一体的造物活动,已经超出“工艺美术”的本体之外。它的研究方向就是如何把科学与艺术有机地联合起来,从而创造出文化与价值,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当然,“艺术设计”作为一个有机体,也同任何其他自然界有机体那样具有产生、成长、成熟和消亡的规律。从“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语义符号的变化也并不能说明其本质上的区别,要真正的理解“艺术设计”,对其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和把握才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诸葛铠.图案设计原理[M].南京: 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
  [2] 李砚祖.论设计美学中的"三美".黄河科技大学学报[J],,2003年第1期
  [3] 荆雷.艺术设计原理[M].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