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什么的能力 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什么的能力 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发布时间:2019-07-04 04:14:28 影响了: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在小学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注重学生生活的积累和语言的积累,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以读为本,初识语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形成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没有读,语感培养就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感教学突出一个“读”字,首先要强调多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准确领悟感和流畅舒适感,让学生在正确、流利的朗读中感受语意,感触意脉。其次强调朗读和诵读,通过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多种形式,为体现文章中的思想服务,为深刻理解课文表达的感情服务,依据教材特点和教学需要灵活、科学地安排读的形式,既提高了学生读的兴趣,又可起到激活语感的作用。还要强调教师的范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可以起到“传染”语感的作用。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是对学生语感有效的训练。它能激起学生读的兴趣,让他们在听中获得语感的熏陶、协调,注意重音、停顿,把握节奏、语气等,促进对语言的感受力。通过保质保量灵活多样的朗读,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所蕴含的形象、情感、色彩和内在意蕴直接敏锐的感知力。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语感能力,则其朗读水平也就会大大提高,所以朗读与语感两者是相互促进的。
  二、揣摩品味,激活语感
  叶圣陶先生曾说:一篇作品读一两遍,未必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只有揣摩品味得透彻,才能促进语感的发展。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发现课文中有些词语虽然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不难理解,但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可通过减一减、换一换、调一调、加一加等形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揣摩语言运用的准确精妙,挖掘其蕴含意义,从而有所感悟。如“僧敲月下门”和“僧推月下门”其中“敲”和“推”两个动词用法让学生细细品味,最后终于明白了“敲”表达的意境以及作者用词的精确。通过调换词语,培养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隐含的丰富含义,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
  有效的读的训练,还须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同想象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激活学生的语感。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象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如《观潮》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其中“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等句子如不运用形象思维,便不会让人感受到大潮的雄伟、壮观。教学中,可通过电教手段,如播放录象、展示课件等激发想象,使其在语感中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增强学生对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感性认识。可激发学生通过“白浪翻滚”联想到“白色城墙”的雄伟图景;由“浪潮越来越近”联想到“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时那浩浩荡荡的飞奔场面;由“声音”联想到“山崩地裂”的惊人气势。然后,对整段文字进行反复感情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语感。
  三、说写训练,深化语感
  “语感是个体的人与言语世界的直接联系,它表现为对作用于他的言语作品的内在反应能力,即听和说﹙读﹚的能力,也表现为因个人情意的需要或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而在感觉层面直接生成言语作品的能力,即说和写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可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深化语感。“勤于动笔也是训练语感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学生读懂、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扩写、缩写、仿写、续写、写读后感等,读写结合,升华感悟,深化语感。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五彩缤纷的生活是语言的源头活水,又是运用语言的广阔沃土。因此,要扩大学生语言活动范围,注重课内外相结合,把生活当作语言的大教材,立足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把学办事、学交往、学合作、学做人与运用语言,提高听、说、读、写实践能力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开辟一片内化语言积累的崭新天地,就能使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跃上一个新台阶。
  总之,培养语感是一个长期的、科学的训练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不间断地训练。同时,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我们在引导学生品味感悟时,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倾向,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欣赏每个学生的“悟得”,争取使学生的语感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