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养成教育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养成教育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9-01-17 03:49:04 影响了:

  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校园“怪现象”的描述,找出其产生的根源――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并就如何在大学生中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大学生 养成教育
  清代有部小说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揭露了当时的政治状况、社会风尚、道德面貌和世态人情;时下的大学校园里,也发生着一些“怪异”现象,让当局者司空见惯,见怪不怪,却让旁观者一声长叹,匪夷所思。
  现象一:在学习成绩方面备受推崇者不是数一数二、名列前茅的尖子,而是碰巧及格的同学。与一学期专心听讲、认真作业相比,还是平时不用功,考前花一周甚至更短时间却通过考试的同学让大家啧啧称道,纷纷推行。
  现象二:考试讲诚信是一项铁的规定,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置学位证、毕业证于不顾,铤而走险,放手一赌。不被发现,则私下窃喜,逢考必“试”;一旦被“察”,不是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是找出根本不成立的理由“我不知道这项规定”、“大家都在作弊,所以我也作弊”。
  现象三:尊师重教的道德修养在现在的大学生身上难有体现。课堂上或者有求时,都会道声“老师好”;可是课余闲暇,即便在校园里林荫道上与老师相逢或者偶遇,相当一部分同学也会免开“金口”,视若无睹。再说课堂,迟到、早退、旷课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即便上课的同学,其中也有一部分心不在焉,发发短信、聊聊天、看着与课堂内容毫无关系的书籍,根本不懂得尊重老师的劳动。
  现象四:不少学生把入党、当学生干部,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以实现个人的发展和要求。没有达到目的之前,积极表现,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一旦入了党,当了干部就放松下来,甚至比普通同学表现还差。
  现象五: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只讲索取,不讲奉献。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能与朝夕相处的同学怨恨仇视、言语粗俗,甚至大打出手。
  诸如此类的“怪现象”在当代大学校园里还有很多。流水有源头,茂林有根壤,“怪现象”的流行也必然有其深层的原因。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是导致诸多“怪现象”产生的最重要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刚健有为、奋发图强的入世态度。《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生路漫漫,求学过程也是“任重而道远”,大学生应该有锐意的进取观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唯如此,才能不虚度自己的求学光阴,才能对自己的前途负责,才能对国家的明天、民族的未来负责。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必行,行必果”,诸如此类的名言警句千百年来为人们广泛传诵。可见,诚信自古就已被我们民族先人纳入最基本的道德范畴,认为诚信是做人之本,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人格也就无从谈起。《论语》中,孔子把“足食、足兵、足信”作为施政的三个纲领。三者中,把“信”又看成是最根本的,这说明诚信不仅仅是个人的品格修养问题,更关系到国家的治理、社稷的安危。当代大学生应该坚守传统,求真务实,用诚信的美德作为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而不是将考试作弊等丧失人格的丑恶现象继续上演下去。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也因之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教师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代“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也足以证明人们、社会对教师的尊重。当代大学生应该懂得感谢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之恩,在“礼”的熏染下,重视礼仪、礼节、礼让,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这样才不会给“礼仪之邦”、“文明之人”抹黑。
  “富,人之所欲”,期利求富可以说是古今社会人人所希望的。尤其在当代商品社会的背景下,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市场经济的根本特性,这必然导致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人们共同追逐经济或物质的利益。但是完全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以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最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甚至大谈“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谬论,那就大错特错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义”与“利”的关系上,是以“义”为重的,所谓“重义轻利”、“舍生取义”,当代大学生应该对人生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以“义”统“利”,要讲求道德准绳,不能唯利是图,要处处关心集体,时刻将自身的目标前途与民族的未来、国家的期望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历史使命,有社会责任,在为国家贡献、为人民服务中实现正确意义上的个人利益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仁者爱人”,“仁”被看作是最完美的道德品质。大学同学之间应该提倡真挚、纯洁的友谊,这样才能为以后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交际基础。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爱人”呢?首先应该“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以宽容大度的态度去包容别人,尊重他人的个性,万不能以自己的好恶去苛求别人,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次,对他人的批评建议要本着虚心接受的态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再次,与同学的交往,不能因为琐碎小事就彼此怨恨,互相仇视,而是应该多一些礼貌和理解,多一些以诚待人,主动关心他人,用自己高尚的品质来感染带动周围的人一起建立和谐融洽的同学友谊。
  中医讲究“对症下药”,既然“怪现象”的病已经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这味药,接下来如何掌握火候,煎好这味药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制约人,人改造社会。今天大学生中所出现的“怪现象”说到底都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所以各级党和政府及群众组织应该引导社会及公众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引导新闻媒体加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必要时可以制定或者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在整个社会上形成一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风气。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大学生的前期教育,家庭教育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我们的家长,应该用中国传统文化来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用中国传统文化来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用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养料,在家庭的土壤上培育出饱满的庄稼。
  从高校角度而言,应开设基础人文类的必修课程,对学生进行以道德修养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熏陶,这样才能使学生跳出过于狭窄的专业领域,增长人文知识,自觉养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道德情操。作为高校教师,要有“教书”,更要有“育人”;要有“言传”,更要有“身教”;要有学术水平,更要有人格魅力。高校教师应以自己的行为修养来影响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努力去践行道德规范,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多宏.关于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思想教育的思考.赤峰学院学报,2009,(4).
  [2]张世勇.校园内多种形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刍议.科技信息,2009,(15).
  [3]刘平凡.论传统思想道德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经济研究导刊,2009,(15).
  [4]李蓉.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中国成人教育,2009,(9).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