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新闻传播学 [影视实践环节在传播学专业的定位与实施]
 

新闻传播学 [影视实践环节在传播学专业的定位与实施]

发布时间:2019-01-17 04:00:15 影响了:

   [摘要] 《影视艺术概论》是为传播系低年级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其中影视实践环节占据主要课时。针对传播学应用性的特点,该课程以影视“视听理论”学习为铺垫,以剧本“创作――剪辑――拍摄”为主要教学内容,最终使学生掌握拍摄和剪辑的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课程采用项目管理制、任务驱动等方法,以便更有效、科学地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 影视实践 传播学 定位 实施
  
  在当今传媒影像时代,影视教育已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各类院校开设全校公选课,通过影像手段以达到传达价值理念、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目的;另一方面,一些专业的系别如中文系、传播系、艺术院系开设影视艺术课程,达到更深层次的目的――影视教育如何与专业结合以提升专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这也是一个系在构建课程框架、选定专业课程的出发点。《影视艺术概论》区别了传统的“概论课”的理论讲授,在教学内容、组织、方法和考核上都和传播系的专业定位结合,抓住“实践”和“应用”这两个特点,把影视实践环节作为课程主体,以期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竞争力。
  一、影视实践课程在传播学的定位
  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传播系是浙江省高等学校中第一家传播学本科教学点,成立时间较晚,在教学经验和课程设计上都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必须要结合浙江经济大省、文化大省的特点,体现出传播系的办学特色。传播学以“发展特色性应用文科”为着眼点,进行专业建设时注重“应用性”和“差异化”,强调课程的应用性与交叉性,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传播系开设的《影视艺术概论》是大学一年级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不着眼于提高学生文化素质鉴赏能力,而是要求学生能有效地掌握视听媒介的工具,基本具备拍摄能力、剪辑能力、短剧剧本创作能力,并在高年级阶段相关课程中进一步深化学习,具备策划企业形象宣传短片的技能,并把文字化的文案通过拍摄、剪辑等技术手段,形成影像作品。具备了这些能力的毕业生,是符合传播学培养目标中所提及的“毕业生能在各类企事业胜任形象传播、文化宣传等工作”。
  传播系作为一个特色新专业,其特点就是“口径宽、实践性强”,专业学生希望得到专业技能的训练,单纯的理论讲授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渴望。近两年的课程实施表明,学生对此课程的参与度高,实际动手能力增强,教学效果好,加深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二、影视实践环节的设计
  此课程的特色在于影视实践环节的设计、实施与考核。影视类的课程的传统教法是“影像”+“讲授”,这种教课手段并不适用于传播系的定位。该课程共48个课时,教师用一半课时讲授,使学生掌握影像画面的基本元素。另一半的课时和相应的课外时间供学生创作、拍摄、剪辑等,教师统筹并全程指导。
  1.实践环节要重视对拍摄剧本的选择
  以小组为单位,学期末要求以纪录片或5分钟剧情短片为作业,完成自创剧本―拍摄――剪辑三个过程。剧本创作时,鼓励学生对大学生活、社会进行思考,选择他们感兴趣、有话可说的主题。通过教师拟定和学生征集,同学们会根据当年关注的热点,提出一些很好的构想。
  2.对拍摄项目进行分配和指导
  (1)内容多元化
  教师要保证剧本多样化,传播系两个班60人左右,围绕着四五个主题,老师挑选出8~10个剧本,要涵盖不同的主题。以2010年度教学学期为例,选出自创剧本8个,故事短片4部,涉及毕业、演讲社团、大学生“迷失”这样的主题,另外几部涉及校园公益话题。教师也要保证剧本的可拍性,有些剧本有创意,但以目前技术手段不具可拍性,需指导其修改。比如以世博为主题的宣传片,它以雪碧广告文案为模仿对象,原文案有两场戏发生在电影院和大型理发店,根据实际情况,拍摄起来有难度,所以将场景调整图书馆和影院外。
  (2)项目管理制
  以每个剧本作者为核心,编剧即导演,以“导演负责制”组成拍摄小组。老师创设了一个必须达到的目标,要求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以这样的“任务驱动”达到教学目的。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每个组带着完成一个影片的任务,并且和其他组之间有竞争有合作有交流,学生们的积极性提升很快。
  项目管理人也要注意成员协调和投入度。每个导演“招募”一位摄影师、两位剪辑师和若干演员,八个摄制组总计三十余个主创人员,其他同学担任演员、剧务一职。这样就使每位同学都能有其职,调动学习积极性。
  完成拍摄后,有专门课时讲授剪辑知识。在项目负责人的管理下,每组的组员都要参加剪辑学习,剪辑师提交整部影片的成片供展映,组员提供一分钟以上的剪辑片段作为作业。以此种方式保证每位同学都掌握了剪辑内容。
  老师为最后的成果提供公共展映的平台。首先是在课堂中进行展映,由该组主创人员谈创作的得失,并由其他组同学提问。学生提问范围很广,有关于编剧主旨、摄影效果的如何达到、音乐使用的意图等。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的专业知识得以交流和深化。其次,对其中的佳作,通过校园网络、优酷网和土豆网加以推广。
  (3)考核的多元化
  课程性质是“考查课”,而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实践环节的成绩、短剧文案、读书笔记所占的比例为5∶2∶3,可见实践环节成绩占70%比例。为了与课程前1/2理论学习相配合,教师布置阅读经典影视书籍,如《认识电影》、《电影讲稿》等,学生选择其中感兴趣的章节进行评点,提高学生理论学习的能力。
  一般的考试模式难脱“应试考试”的弊端,为学生所排斥。常规的影评作业不符合课程目的。本课程考核方式,使真正有创作力的同学、对该领域有兴趣的同学被充分调动,并带动了整体的学习气氛。
  三、结语
  在两三年的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如剧本内容参差不齐,项目管理制难协调,剪辑技术对于某些学生有难度等,但总体来说,教学效果明显,学生积极性很高,兴趣浓厚,专业能力提升很快。在接下来的几学期,学生拍摄的类型更多样,如企业宣传片、电视散文、校园风光片、公益广告。一些同学脱颖而出,成为校内网站视频制作的主创,并对后届的学生起到指导作用。也有同学毕业以企业宣传片制作领域为发展方向,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室。
  
  参考文献:
  [1]张桢,吴海霞.支架式教学在影视节目制作课程中的应用.中华文化论坛[J],2009,(7).
  [2]唐云龙.项目教学法在影视制作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内江科技[J],2010,(1).
  [3]孔伟.高职影视制作专业的课程设置模式探究.教学论坛[J],2009,(1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