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中等职业学校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举隅]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举隅]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发布时间:2019-01-20 03:52:25 影响了:

     摘 要:与其说职业学校教学重要,不如说职业学校有效课堂教学重要。教学目标的正确性、充分的备课、细致的组织、清晰的讲解都是有效课堂教学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只有体现在若干教学模式中,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实现。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庄西真,(1967-),男,山东莒南人,江苏省职教科研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是职业技术教育、教育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8-0033-05
  
  一、引言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为,课堂教学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有效了,职业学校教育就有效了。职业学校有三种课堂教学,一种是在教室里进行的课堂教学;一种是实验室课堂教学;还有一种是实习工厂(或者车间)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提高上述三种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反观当下的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一个非常“无效”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的更痛苦,而且学生们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我们进行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变“无效教学”为有效教学,变痛苦的学习为轻松的学习呢?探索、总结和推广有效教学模式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教学。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学没学到东西或者学生学得好不好,比如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某职业学校服装专业的学生都能独立设计制作成品服装,这种教学就算有效教学了。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提高,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所有的行为,它有三个必要条件: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目的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的语调等。
  有效的课堂教学关键要解决好让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学好这样一系列问题,使学生这个主体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教和学的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相互适应,并能取得最大效益和最佳效果。
  
  二、有效课堂教学的特征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教学研究者也在不断地提出有效课堂教学的特征,总结迄今关于有效教学的论述,以下四点是被大家都认同的有效教学的特点。当然,除此以外,不同性质的课肯定会有一些体现其有效性的特点,那个另当别论。
  
  (一)正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要达到的结果和标准。研究表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明了程度不仅与学生的成就存在密切的关系,与学生的满意度也存在密切的关系。正确的教学目标必定是指向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心的是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得到了什么,即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用所学的内容。
  美国的哈罗和辛普森从学习结果的角度对教育目标进行分类,他们提出了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的目标。就动作技能来说,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使学习者掌握的动作技能包含需要运用并协调骨骼肌肉的运动,就像体力活动中的操作、操纵和构造,如果把技能的学习分解为模仿、控制、精确、连接和自动化等环节的话,那么每一个阶段的目标要求是不同的,分述如下:模仿阶段是先向学生展示可观察的动作,然后让学生当众模仿,在这个阶段,希望学生观察并重复演示过的行为;控制阶段要求学生执行由书面或口头指导所选择的行动;精确阶段要求学习者执行动作时独立于视觉上的榜样或者书面的系列指导,要熟练的重复动作,动作更加精确;连接阶段要求学习者协调一系列相关动作,建立适宜的序列,精确地、有控制地执行动作,同时还要保证速度并把握时机;自动化阶段要求学习者高度熟练地执行所教技能或行为;迁移阶段学习者能够自觉改变动作流程以符合新的问题情境的要求。概括起来,操作课有效教学的目标是,学习者能够运用知识技能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二)充分的教学准备
  充分的准备指教师为确保一门课程或一堂课有序进行而对教学做的精心谋划。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学习的活动,不是随意的活动。要做充分的准备。从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来看,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研究表明,教师上课前精心备课、周全地计划和组织教学,可以减少教师授课后用在课堂组织和管理上的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相反,教师上课前没有周密的计划,在开始上课后花在课堂管理上的时间就会很多,学生的注意力也就经常处于不能集中到教学内容的状态。充分的准备有这样一些作用:首先,由于教师在上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认真研究了教学内容,找到了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和重点,这样就能比较好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其次,教师上课前的充分准备也包括对学生的了解,由于教师事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动机和需要等有细致的了解,在教学中就有可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再次,课前做了充分准备可以减少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减少无关事件的发生对正常教学过程的干扰。
  充分的教学准备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阐述、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主要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具体说来,包括在研究分析一门课或者一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的目标、难点和重点;规划开展教学的具体模式,如课的结构、采取的教学方法或师生互动的方式;预想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提供完备的教学条件,包括教具、图片、材料等。
  
  (三)清晰的讲解
  语言讲解是职业学校教学的最主要的活动,不管是文化课、专业基础课还是技能课概莫能外。因此,讲解是否清楚就是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主要因素。清晰的讲解就是教师清楚地讲授、解释教学内容,清楚地传达对学生的要求,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牢固的掌握和顺利的应用或迁移。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掌握技能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清楚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概念、原理和方法等,增进其知识、培养技能。如果教师能够很清晰地讲解,呈现材料就可以少花时间,而且学生第一次就可以正确地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也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做到清晰的讲解的教师一般表现为如下特点:告诉学生这一堂课的目标是什么?为学生提供与即将要学的内容有密切关系的学生以前已经了解的内容;开始时检查与本次课学习任务有关的先前学过的内容;缓慢而又明确地发出指令;知道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学要求适应学生的当前水平或略高于当前水平;用举例、图解和示范等方法解释内容。
  
  (四)周密细致的组织
  周密细致的组织指教学实施时保证教学内容、活动、策略、秩序等的合理性、科学性,尤其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安排。教学准备与教学组织是密切相关的,教学就是根据确定或准备的教学计划进行的,是执行教学计划的过程。然而,如果教师准备了一门课或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其他所有教学材料,但不善于组织或者对教学疏于组织,那这堂课肯定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尝试性的过程,无论怎样周全的教学计划也难以预料复杂、动态、变化、不确定的教学过程,以外的情况随时都可能发生,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情境的变化,修改教学计划,重组课堂教学,灵活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周密细致地、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可以使课堂教学井然有序,减少教师上课时用于课堂管理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五官活动对学生学习的干扰程度,使学生聚精会神于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保证教师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周密细致的课堂教学组织表现为:有条不紊地安排教学和学习活动,合理安排教学讲授和辅导、学生思考和参与的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专注于教学内容,解释学生的疑问,处理教学中出现的突发问题,注重课堂管理,防止课堂干扰,减少课堂教学中断,使教学按照教学计划设定的方向顺利进行。
  
  三、介绍三种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教学实践是教学模式的基石,教学模式必须用于教学实践才有其存在的必要,也只有通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才能不断完善。因此,在研究教学模式的同时,还要将之用于实实在在的教学活动中,研究教学模式是否有利于提高专业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这是我们研究和构建模式的根本所在,也是验证模式是否有效、是否值得推广的基本途径。
  教学模式的研究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研究,其“中介”性质决定了教学模式的研究有演绎法和归纳法两种方法。演绎法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是从一种教学思想(或理论)假设出发设计一种教学模式,在学校中实验检验证明其有效后,然后确立并推广这一教学模式的方法。归纳法是在大量教学实践基础上总结、概括形成教学模式。我们运用演绎法和归纳法结合的方法提出了职业学校概念、规律和技能教学的教学模式,下面就对这几种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适用条件等进行阐述。
  
  (一)概念的归纳――获得教学模式
  “概念的归纳―获得教学模式”是在参考借鉴乔伊斯(B.Joyce)和韦尔(M.Well)的“概念获得模式”和其他的一些概念教学模式内容,以及通过参与和反思概念化的过程的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种教学模式,模式包括七个步骤,如图1所示。
  
  图1概念的归纳―获得教学模式
  1.情景导入,明确教学目的
  情景导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习的心理倾向。所创设的情景一定要与要讲授的概念有关,可以是与概念相关的生活实例、资料,可以是一些例子,也可以是用以明示该概念与其他概念关系(上位、下位、并列组合)的先行组织者等。在概念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阐明本课的目的是通过寻找其本质属性界定某一概念。
  2.呈现例子,分类归纳
  教师选择一些肯定性例子(具备概念所有属性的例子)和否定性例子(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概念属性的例子),然后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把相似的归为一类,并找出其共同属性(即归类理由)。如果低年级学生的分析能力不够强,则可以先呈现肯定性例子,让学生提取其中的共同属性,再呈现否定性例子,剔除非本质属性,引起学生对本质属性的注意,加强对本质属性的认识。
  3.提出概念假设
  当学生把所有的属性都罗列出来后,要求学生给这组例子取一个名称,思考如何用这些属性来表述这个名称,此时教师不要对任何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要鼓励他们多思考、多说。
  4.呈现例子,检验假设
  同样呈现一些肯定性和否定性的例子,让学生用自己提出的假设判断是否所有的肯定性例子都能归到概念组中、概念是否已包含了所有的本质属性,必要时可以将一些属性添加到概念中。
  5.概括总结,形成概念
  教师展示全体学生提出的概念属性和概念假设,要求学生共同提取该概念所包含的所有本质属性,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概念,然后再现概念的规范表述。
  6.应用概念,巩固理解
  可以呈现一些比较复杂的例子,让学生应用概念进行分类,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符合该概念的例子,加深他们对概念的理解。
  7.反思概念化过程
  教师可以用问题来激励学生回忆、反思、讨论自己概念化的过程,如“请回忆一下你们得出这一定义的过程,你们是怎么确定其主要特征的”,从而提高其思维能力。
  如果在上述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其过程中的师生活动可用表1来概括。
  
  这种教学模式适合于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中的那些具有明确属性的概念,这个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不高,有大屏幕投影设备和一台计算机的教室基本满足教学条件(讨论口头进行,分类、提出假设可用纸代替),但是在教学前,教师必须选择准备好肯定性和否定性例子以及一些复杂的、似是而非的例子。可以用判断、举例的方法来评价学生是否已理解、获得了该概念,进而验证教学效果。
  
  (二)规律的应用――探究教学模式
  学习规律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规律,此模式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应用概念和规律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培养专业方法的应用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包括六个阶段,如图2所示。
  
  图2 规律的应用――探究教学模式
  1.情景导入,明确问题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设现实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2.分析问题,明确应用的概念或规律
  让学生思考分析问题,提取问题中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和要求的结果,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该问题需要用到的专业概念和规律,确定解决问题的概念和规律。
  3.分组讨论,提出假设
  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猜想、讨论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这个阶段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猜想,而不要求计算、证明,但是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限制,时间的长短则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而设定。
  4.共享方案,评价筛选
  当学生已提出足够多的方案时,让小组成员汇报小组提出的方案。教师收集、汇总学生的方案,并把全部方案展示给全体学生,选出其中不同的方案后,让学生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淘汰不可能的方案,进一步筛选出可能方案。
  5.计算证明,验证假设
  让学生对剩下来的可能方案用严密的计算和证明的方法来验证其有效性。如果学生的信息能力较强,也可以要求学生用信息技术来表征最后的方案。
  6.汇报总结,反思
  学生汇报验证的结果,总结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果方案比较复杂,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计算机来演示该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后要求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讨论问题解决过程中所用的专业方法。
  如果在该模式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其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可见表2。
  此模式适用于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中的与职业、生活有关的内容的传授,理想的条件是具有多媒体投影设备、网络环境、计算器、设计软件等专业探索工具,要求教师和学生熟练使用Word、计算机、设计软件、网络交流讨论工具等。如果不具备网络教学环境,则学生的交流讨论可以口头进行。教学效果可以用模拟问题解决来进行评价。
  
  (三)动作技能教学模式
  技能是一组有目的活动的复杂范型,这种活动要求对习得的信息进行操作和协调。动作技能的范围很广,小的像用电脑打字,大的如在太空驾驶宇宙飞船等都属于动作技能。虽然不同的动作技能有不同的知识基础、操作工具、动作复杂程度与执行环境,但是动作技能的教学目标却是没有差别的,不外乎技能学习者应该知道如何完成一项工作,知道在何时进行工作,并且能够采取适当的策略执行与修订计划。简言之,动作技能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习者从不会到会,从生疏到熟练,学习者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完成正确的动作高效地达到目的。(见表3)
  
  
  细究起来,有效教学的特征不止四个,有效教学模式也何止三种。其实,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只要被教师掌握了,而且适合要教的内容、适合教学时的条件、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就可能是有效的。当我们在这里强调教学模式之于有效课堂教学重要性的时候,并不是忽略创设供其发挥作用的条件。
  
  参考文献
  [1]D・R・Cruickshank et al.教学行为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18.
  [2](美)A・J・哈罗,E・J・辛普森.教育目标分类学(动作技能领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3](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
  [4](美)Bruce Joyce,Marsha Weil,Emily Calhoun.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69-189.
  [5]盛群力,楮献华.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25.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