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数学教学如何直面儿童的经验_儿童数学教学视频
 

数学教学如何直面儿童的经验_儿童数学教学视频

发布时间:2019-01-20 03:59:29 影响了:

   在执教“认识钟表”(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一课之前,我们抽样调查了40名儿童,发现他们中了解钟表(表面)结构的占90%,认识整时的占60%,还有18%的孩子会使用时间的第二种表示方法,知道下午第二节上课时间的孩子只占2.5%……尽管学生对认识钟表已有一定的经验,但他们这方面的经验并不系统,不能举一反三。面对这些似有似无,粗浅零散的经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组织学习活动,才能使课堂教学成为充满趣味的自我建构过程?下面笔者通过呈现此节课不同的教学片段,谈谈数学教学中如何直面儿童的经验。
  一、当经验丰富时――开放
  绝大多数孩子都知道钟面结构。那么,面对认识钟面的教学,我们是漠视孩子们已有的经验,还是开放我们的教学时空呢?
  片段一:
  师:什么可以告诉我们时间?
  生:钟表。
  教师出示学具钟。问:你了解钟表的什么?
  生1:我知道钟面上的4时半。
  生2:钟面上的时间我都认识。
  教师看学生回答未说到时针和分针,进而启发:谁来帮钟表自我介绍一下?
  (学生答不上来。)
  教师换个角度问:钟面上有些什么?
  生:钟面上有长针、短针。
  学生终于说到了长针、短针,教师挺高兴,马上在多媒体上演示了学生的发现,继而巩固学生发现的成果。
  片段二:(谈话)今天早上老师6时起床,你是什么时候起床的?你怎么知道这个时间?
  教师出示一个没数字和针的“钟面”。问:老师这儿有一面钟,你仔细看看,和你在生活中见过的钟比较,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这个钟面很奇怪!
  生2:钟面上的数字没了。
  生3:钟面上的针也不见了。
  师:这样的钟还能用来表示时间吗?
  生(笑着说):不能。
  师:那么,谁能帮忙把那些淘气的数和针找回来?
  (学生踊跃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空白的钟面上逐一补上相关的数、时针、分针……)
  可以看出,在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时,“片段一”让学生对照学具钟“帮钟表自我介绍”,由于学生平时经常见到钟,使得“介绍钟面”的挑战性不够,趣味性也不浓。“片段二”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不是将一个完整的钟面摆在孩子们面前,而是将一个“缺失”的钟面呈现出来,这个钟面和平时所见钟面的巨大反差,极大地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所以“修补”钟面自然激发了他们的浓厚的兴趣。两者都是教学认识钟面,区别在于一个用完整的钟面,另一个用了空白的钟面。前者无视学生的已有经验,依照教师的预设展开教学,而后者则充分利用学生已经熟悉钟面这个经验。学生有了“再创造”的平台,都想一展“聪明才智”,结果是你提供得越少,他们发现得就越多。
  二、当经验稚嫩时――开发
  虽然认识整时的孩子占60%,但基本上都停留在能简单认读的层面上,缺少方法的提升。面对学生粗浅的经验,我们的做法是苦心经营,还是着力开发呢?
   片段一:
  师:(出示放大的钟面,显示7时。)小朋友东东早上起床的时间是几时,你知道吗?
  生:7时。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我看到时针在7上嘛。(没说到分针指着几。)
  师(启发):分针指着几啊?
  (在教师反复强调“长长的分针指着几”之后,学生才注意到分针所在的位置。)
  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让其他学生跟着说,并且板书。教师再出示3个不同整时的钟面,让学生说出分别表示几时,然后概括整时的共同特点。
  接着,介绍整时的另一种表示方法,然后巩固。
  片段二:
  师:有个小朋友叫豆豆,他是怎样度过他的一天的呢?(多媒体动态显示豆豆起床时闹钟指示的时刻是7时。)
  师:豆豆是几时起床的?
  生:7时。
  师:你能先在学具钟上拨出7时,再说说你是怎么拨的吗?(全班同学认真地拨钟,然后展示。)
  生1:我是这样拨的,时针指着7,分针指着12。
  生2:我是这样拨的,时针指着12,分针指着7。
  生3:他们俩拨的不一样……
  师:谁拨对了呢?
  小朋友们争论开了。一个孩子激动地指着多媒体上的那面闹钟说,你们看,那面钟上的7时就是时针指着7,分针指着12!(很多学生表示认同。)
  接着,教师又请学生拨出豆豆上课的时间(9时),中午吃饭的时间(11时),并让学生展示交流。
  师:闭上眼,在脑子里“拨出”豆豆放学的时间(下午4时)。怎么拨?
  小结:告诉大家,现在你会拨几时了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是几时,时针就对着几,分针总是对着12。
  出示豆豆起床时电子表显示的时刻,介绍整时的另一种表示方法,然后练习。
  掌握认识整时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两种教法都从学生早上起床的情景展开。教学“片段一”时教师不了解学生对认整时的经验还很肤浅,还不能将整时与分针、时针的指向建立起联系。所以,当学生答不出时,教师只好“苦口婆心”地反复强调。与之相反,教学“片段二”时教师没有强调时针指着几,分针指着几,而是让学生自我探究发现。由于学生有拨出7时的任务驱动,都想成功地拨出7时,因而就同时关注时针和分针的指向,由此经历了抉择正误的思维过程。这样,学生眼、口、手、脑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对整时的认识就实实在在。可见,当学生还缺少学习经验时,我们要做的就是设法启动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尽可能让他们实践操作、体验感悟、争论思辨,只有这样,他们的认识才会积极、主动、深刻。
  三、当经验缺失时――开启
  认识钟表的终极价值就是帮助儿童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而这个恰恰是儿童经验里最为匮乏的。在我们帮助孩子们积累最初的经验时,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片段一:
  多媒体演示(配乐动画):随着太阳渐渐升起……落下……月亮升起来了……时针随分针飞快运转的钟面,每转到一个特定的时刻,就停一会儿(显示情境),让学生说说这是几时?东东在做什么?然后再接着飞快地转到下一时刻……
  师:时间过得真快,东东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咱们也要学习东东,安排好自己一天的生活,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因为,时间是一去不回的。你看到一天里时针转了几圈?
  生:转了两圈。
  师:同样是7时,为什么一个是在起床,另一个是在看新闻联播?
  生:第一个是上午的7时,第二个是晚上的7时,不同。
  小结:为了准确地表示时间,要在前面加上上午或下午。
  片段二:
  回顾豆豆一天的生活:出示一幅幅静止的情境图。
  师:回想你自己做某一件事情的时间,估计豆豆可能是在什么时间做这件事?
  学生回答时,教师适当提醒学生:猜晚了几时,猜早了几时,直到学生能准确答出做某件事的时间。
  讨论一天中2个7时的问题。
  进行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教育。
  “片段一”的配乐动画着实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可多媒体只用了3分钟的时间就把一天一夜的时间全放完了。一天一夜的时间真的过得这么快吗?回到教材,理解一下它的编排本意。因为时间和时刻是非常抽象的概念,所以教材借助于情境图,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参考,意在让他们能借助情境,并将此情境与时间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使他们逐渐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做什么事大概是什么时间,继而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培养孩子时间观念的目的。由于动态演示的目的不明确,未能突出需要重点认识的时刻,所以当学生尚未建立起正确时间观的时候,“片段一”的做法不容易让孩子们建立起正确的时间观,“片段二”呈现静止的情境图,通过回忆的方式,在“估计”中感知时间,在静思中确认时间。由于儿童原本的经验(时间观念)几乎是零,我们不能忽视这个认知实际,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否则,给学生的只可能是一些“死”知识。
  数学教学中只有直面儿童的经验,才能准确把握儿童的学习“起点”,也只有准确把握儿童的学习“起点”,才能促进儿童对知识的有效建构,从而实现儿童的长远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溧阳市文化小学
  ◇责任编辑:李瑞龙◇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