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文凭的筛选功能对高校编制招生计划的影响分析] 今年高校招生计划
 

[文凭的筛选功能对高校编制招生计划的影响分析] 今年高校招生计划

发布时间:2019-01-21 04:12:43 影响了:

  摘要:招生计划是一个提前量,高校要为确定了的计划做相应的各方面准备,要配备充足的教育资源,而一旦招生计划与学校办学条件、生源市场、文凭筛选信号脱节,就必然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招生计划,科学、合理地编制招生计划。
  关键词:高等教育;文凭;筛选信号;招生计划
  
  高等院校编制招生计划除了受学校人才培养资源的影响,还越来越多地受到外部社会需求和人才市场因素的制约,用教育的筛选理论分析文凭的筛选功能对招生计划的影响和制约,对于高校科学、合理地编制招生计划有一定的意义。
  
  一、文凭筛选理论的含义
  
  筛选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理论假说,该理论把教育视为一种筛选装置,其功能在于帮助用人单位识别不同能力的求职者,并把他们安置到不同的岗位上。与人力资本理论不同,筛选理论认为教育只作为一种信号反映一个人的能力,并没有改变一个人的生产效率。在信息不对称的人才市场,用人单位由于不能马上了解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只能从成本较低的两类个体特征上去观察,一个是先天的、无法被改变的特征,如性别、种族、家庭背景等“标志”,另一个是后天的、可以被改变的特征,如教育水平等“信号”。
  衡量高校毕业生个体能力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毕业生要想让用人单位了解自己的情况,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提供毕业证书,这时毕业证书所传达的信息就成为该毕业生综合特征(尤其是后天学习)的反映。用人单位凭借毕业证书所反映出的专业、学历层次等教育信号估算毕业生的能力,将其安置到相应的岗位,付给其相应的薪酬。因此,筛选理论认为,教育的作用主要不在于提高人的认知水平,而在于对具有不同能力的人进行筛选。
  尽管这种筛选理论片面地强调了教育的信号筛选作用,但文凭这种信号的筛选功能还是现实存在的,并在某些方面影响着教育的发展。
  
  二、文凭的筛选功能会影响高校编制招生计划
  
  高等教育以培养人才为主要目的。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活动的良性运转离不开这样几个要素:充足的生源、完备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教育质量保障机制、较高的就业率。这些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而运转的目的和终点则是培养的人能被社会所接受,具体来说就是学生能够就业。因此,学生被社会筛选的数值成为学校办学的主导因素之一。
  用人单位招聘人员并不是为了考查应聘人员受教育的经历和学历层次,而是为了找到能够提高本单位生产效率、给本单位带来综合利益的人员。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之所以关注应聘者的学历情况,是因为仅通过简单的招聘环节用人单位很难准确了解应聘者更为全面、真实的情况,这种劳动力交易的信息不对称状况使得用人单位只能主要依靠学历文凭来甄别应聘者。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应聘的岗位和待遇同样受文凭信号的影响,这种因文凭而产生的作用和结果正是文凭筛选功能的体现。
  文凭的这种筛选信号导致高等教育有这样两个基本判断:一是接受高等教育个体的经济学分析。每个大学生都会理性地针对人才市场的招聘行情进行教育投资的成本与预期收益计算。二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会关注劳动力市场招聘中文凭信号反映出的各种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我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环节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
  在我国,能否接受高等教育有一个重要的筛选机制,这就是高考制度。适龄人员完成高中阶段的教育后,并不是所有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都能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而是必须接受高等教育招生考试的遴选。由于考试分数的量化功能,所有学生都被放置在一个评价体系中,这不仅为高考这种大规模的遴选提供了标准和依据,也使高校以后颁发的文凭具有了一定的筛选功能。
  按照我国目前的高考制度,高校在招生录取之前必须对考生和社会公布招生的数量、层次、专业和收费标准(即招生简章),考生根据招生简章填报个人志愿。高校要在填报了本校志愿的考生范围里招录学生,对于填报了相关志愿并达到了一定标准的考生,高校不得拒绝录取;而考生一旦填报志愿且符合被录取要求,就失去了选择其他高校的机会。如果把这个过程看做一个市场行为的话,选择和交易的关键信息就是高校公布的招生简章,由于高校在安排招生活动的时候会自觉不自觉地把招生设置成一个筛选的机置,而考生又有着普遍的文凭预期,所以,招生过程可以被看做文凭筛选的前置环节,招生计划作为招生简章的核心内容,高校在编制的时候就必然会受到文凭筛选理论的影响。
  
  三、文凭的筛选功能如何影响高校招生计划的编制
  
  文凭的筛选功能对高校编制招生计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的文凭预期对招生计划的影响
  社会的文凭预期主要包含三个内容:一是政治、经济的社会态势会对文凭产生影响,如政权维护、经济复苏、延缓就业压力等,这些往往会加重文凭的分量,提升文凭在就业、提职等筛选中的权重;二是人才市场反映出的客观信号经解读之后会使人们对文凭的经济价值进行判断,继而对是否投资获取文凭进行选择,这样一来文凭经济价值的起落就会形成文凭的需求趋势;三是价值观念、信仰和伦理道德等文化因素会对文凭的需求产生影响,比如:“文凭无用论”“唯文凭论”“学而优则仕”等思想,文凭在不同时期所附着的文化色彩和道德力量,文凭与信仰的趋同或冲突,都会影响文凭的价值衡量和实际需求。这些社会的文凭预期实际上反映的是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尤其是新的生产方式对教育的需求。从社会发展的进程看,从农业社会分散的、精英式的、外在于生产劳动的教育到工业社会结构坚固而权利集中的、培养潜在劳动力的学校教育体系,教育已不再是某些杰出人才的特权,也不再是某一特定年龄的规定活动,而是正在日益向着包括整个社会和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持续增大,1999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中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力争接近15%,进入大众化阶段。在这种强烈的信号刺激下,1998~2004年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9.8%迅速上升到19%,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由340.88万人上升到1333.50万人,1999年之前高等学校在校生基本保持着平缓的上升趋势,自1999年起则跳跃式地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由于高等教育招生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的计划控制下进行的,招生规模的突然扩大和提前8年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就意味着高等学校受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而对文凭的社会意义估价较高,进而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加了招生计划数,主动“吹响了向大众化进军的号角”。
  2.个人投资高等教育的收益预期对招生计划的影响
  后工业时代,生产对人的依赖越来越强,“教育对于社会生产没有比今天更为重要,这种重要性不是要把人固定到生产系统的某个环节,恰恰相反,而是需要教育和这种教育培养出的人适应不断变化的生产并且促进这种变化”。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不可避免地被纳入整个经济增长之中,个体自身的经济价值成为人们关注的内容。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原来把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更多地集中在社会收益上的现象,开始被个体理性地分析高等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所替代。这种高等教育的私人需求经济模式,将未来的经济收益作为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随着个人投资高等教育的经济和社会成本逐年增加,个体收益率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对象,而个体收益率的一个显在表征就是文凭的就业和薪酬收入的信号价值,也就是文凭在就业市场和人力资本市场的信号意义。如果这个信号的价值提升了,那么文凭的需求量就会增加,反之则降低。大学毕业生的收入一旦降低到相当于其他学历的工人的工资水平,文凭的需求量也就必然降低。因此,高校编制招生计划时需要关注个人投资收益率分析对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行为影响。
  3.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职业构成的变化对招生计划的影响
  工业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必然带来职业构成的动态变化。作为培养从业前人员的高等教育,其学科、专业与社会职业群有着基本的对应,社会职业需求是高等教育专业筛选的基本信号。在文凭的筛选过程中,对专业的筛选受社会需求的直接影响。例如,近20年来计算机从业人员需求的持续增长使持有高校计算机学科类专业文凭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这种专业筛选的信号影响使高校持续扩大招收计算机学科的学生,不断增加计算机学科类专业的招生计划,提高其在整个招生计划中的比例。
  4.高校文凭在不同区划的认可程度对招生计划的影响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校在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影响,同一高校在不同区域也有着不同的声誉和评价,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对学校文凭的认可程度上。我国的高校招生制度是在全国统一原则和标准的基础上、以行政区划为单位运行的,同一学校在不同的省份会有不同的文凭认可度,这同样是一个文凭筛选信号,这个信号影响到学校招生计划的区域分布。虽然考生填报志愿时受到招生学校各方面宣传的影响,但考生作出选择的主要的依据仍然是该地区人才市场筛选过程中所长期形成的、对这所学校或隐性或显性的文凭评判信号,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使高校招生计划的区域分布相对稳定。
  针对文凭的信号功能对招生计划的影响,高校在编制招生计划的时候就要对文凭的筛选理论和这些信号进行理性分析,正确判断文凭筛选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信息,充分关注文凭的筛选信号,使招生计划与文凭的作用和市场对文凭的需求更好地结合、衔接。同时还要防止以下两种现象的出现:一是忽视教育的作用,过于依赖文凭的筛选功能,把文凭的市场筛选信号作为招生计划的唯一影响因素,忽略高等教育对学生的训练、培养和影响的作用,忽视招进来的学生可以经过若干年的学习和行为养成,在思维、知识和行为上有所提高和变化的事实;二是不顾学校办学的基本条件和教学基础,盲目地根据市场信号一味地追求筛选的结果,编制招生计划时不遵循实际情况,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超出办学条件的许可,追求计划数量的增加和专业的新颖,这种以忽视教育功能、降低办学标准和人才培养质量为代价,盲目扩大招生计划的做法,必然会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招生计划是一个提前量,高校要为确定了的计划做相应的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包括配备充足的教育资源,而一旦招生计划与学校办学条件、生源市场和文凭筛选信号脱节,就必然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招生计划,科学、合理地编制招生计划。
  
  参考文献:
  [1][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谢维和.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结构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冯建军.现代教育原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责编:一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