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清明上河图赏析_《清明上河图》大型情景模型制作可行性论证(一)
 

清明上河图赏析_《清明上河图》大型情景模型制作可行性论证(一)

发布时间:2019-01-24 04:04:14 影响了:

  内容摘要:近年来,关于《清明上河图》的绘画艺术、历史价值,有许多人和许多机构进行了一系列探讨。文章对《清明上河图》的人文艺术价值与艺术特色进行了探讨,从文化艺术的角度对《清明上河图》大型情景模型制作进行了一定的论证。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 情景模型 文化传承
  
  《清明上河图》以清明时节北宋开封汴河为背景,以此背景中活动着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为重心,以横跨汴河南北两岸的虹桥为画眼,并运用移步换景、以大观小的构图方式和写实主义的传统手法,细致入微地介绍了宋徽宗政宣年间(政和、宣和,1111年―1125年)汴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造型准确、描写细致、技法娴熟、风格淳朴、气韵生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清明上河图》燕山张著跋)。”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是北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商贸中心、交通中心,更是一个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消费中心。作为一件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清明上河图》从史料上为我们提供了北宋首都开封城内外的建筑、交通、商业、船运业、手工业、民俗等丰富的资料,因此,它还具有历史文献的价值。
  《清明上河图》所蕴含的“熙攘之态,喧阗之声,恢弘之景,壮美之神,磅礴之气,亲切之情”(李勤策《再造宋风――开封清明上河园》),对读图者的视觉、心灵都会产生巨大的震撼和冲击,而这也是其魅力所在。
  研究《清明上河图》的人文艺术价值,我们可以发现《清明上河图》鲜明的艺术特色。
  第一,高度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文学和艺术的一种创作方法和思想表达,主张细致深刻地观察、研究现实生活,再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客观真实、精细准确地去反映、描写(绘)它。画家张择端持之以恒、无微不至地观察、揣摩、分析都城汴梁的社会生活,以致深入到了汴梁城内城外的各色人物及其衣着打扮、行动姿态,各种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在一个又一个真切实际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中,把各色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得丰富、淋漓。
  第二,包罗万象,气势宏大。《清明上河图》不仅是现实主义的杰作,它还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功能,在某些方面,甚至起到了一些历史文献无法起到的资料作用,成了研究北宋各种史实不可或缺的材料。
  第三,一气呵成的严谨结构。《清明上河图》娴熟地使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将许许多多的人物、牲畜、树木、舟车、房屋以及桥梁、河流、街道等诸种事件、场景分别按主次、轻重、粗细、缓急,巧妙而恰当地进行了组织和安排,使之构成了一幅和谐完美的画面。整件作品结构严谨,主题突出,段落分明,首尾呼应,繁而不乱,长而不冗,画面浑然一体。
  第四,俯拾即是的前呼后应。《清明上河图》一气呵成的严谨结构,是以“呼应”手法作支撑、为依托的,而此种呼应手法可谓比比皆是、处处可见。前后呼应手法的运用缩短了距离,扩大了支撑,增多了基础,从而也就加强了一气呵成的结构层次,强调了整个故事的连贯完整。
  第五,对比手法反复使用并贯穿始终。同文学作品一样,《清明上河图》也使用了对比(比较)手法。其对比手法不仅随处可见,且贯穿始终。对比手法的反复运用造就了《清明上河图》畅达的节奏和严谨的结构,进一步强调了画面的内容,肯定了相关的故事情节。尤为重要的是,还特别凸显了《清明上河图》蕴含的政治思想和绘画动机。
  第六,以步观景,步换景移。《清明上河图》熔时空于一炉,摄万象于笔端,运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原理,边选边录,反映了京师周边数十里的乡村风光和都市景色,将近、中、远景层层推开,使之错落有致,构筑了全方位的立体景观,组织了极为丰富的人群活动。这种全方位的立体景观和丰富的人群活动,恰是对物象的细节描写。
  总而言之,从宏观上看,《清明上河图》全卷采用了高出俯视摄取物象的办法,所以画面内容博大精深,并且拥有广阔的时间、空间顺序, 传达出了“咫尺千里”的心理感受和视觉体验,表达了作者的理想追求以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作者单位: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工艺美术系
  (责任编辑:轩蕾)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