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安徽人文档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挖掘信息技术背后的人文内涵
 

安徽人文档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挖掘信息技术背后的人文内涵

发布时间:2019-01-30 04:01:45 影响了:

  由于受到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学科教学理论薄弱和专业师资缺乏等诸多因素的困扰,信息技术教师往往更多地从表面的技术层面去理解和指导教学。这种单纯以知识和技能培养为目的的信息技术教学,割裂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学习的联系,忽视了信息技术背后蕴涵着的丰富的科学思想、人文及审美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高度去认识信息技术的作用。这种现象的持续不仅造成了信息技术教学的“鸡肋”现象,也使学生对技术形成片面理解和认识,成为只懂技术而缺乏人文精神的“单面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信息技术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还要向学生展现信息技术发展、创新与应用中蕴藏的人文精神,从而达到全面落实信息素养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信息技术教学。
  
  挖掘信息技术的科学思想与方法
  
  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无不以技术方法与技术思想的进步为依托。采用树型目录结构的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遵循了科学的信息分类方法;“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模块化的程序设计,体现了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挖掘信息技术所携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任务之一。因此,信息技术要跳出技术培训的樊篱,在一个更高层次上审视技术教育的本质,只有超越简单的技能训练,深刻地理解技术方法和技术思想的精髓,才能适应学习、生活的需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始终处于迅速变化之中,当学生走出校门、踏上社会之后,必然要面对频繁的技术更新换代,学生只有理解和掌握技术的思想和方法,才能将其迁移到自己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指导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领会设计方法和思想精髓,才能发挥思想和方法的普遍意义,达到利用有效迁移的发生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目的。
  
  挖掘信息技术的人本精神
  
  信息技术本质上既凝结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体现科学性,又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信息技术之所以能够走向大众化,不仅是由于技术的先进,也因为它与现代生活的水乳交融,处处体现出 “以人为本”的特性。图形用户界面、所见即所得、直观便捷的菜单和窗口设计等使计算机可以方便地关照每一个人。“傻瓜化”操作方式及友好的用户界面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目标,使技术变得越来越“透明”,使人与计算机越来越容易沟通。
  然而,当信息技术正以人性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从少数专家拥有的秘密武器转变为公众的普及工具,逐步融入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时,信息技术教学却存在着背离生活、忽视人性的倾向,将信息技术片面、简单地理解成一行行程序、一个个窗口和一层层菜单的掌握,只注重技术工具的掌握,而忽视了技术工具的目的和作用,这不仅使学生对技术产生片面理解,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对技术工具本身的掌握。信息技术归根结底是人类的工具,我们不能将信息技术由工具变成本体,不能忽视工具服务于人的工作和生活的目的。要超越工具操作的狭隘视野,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体会信息技术所凝聚的人类智慧,感受技术带来的人文关怀。
  
  挖掘信息技术的审美特性
  
  信息技术的审美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产品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技术美。所有的数据、文字、图片和影像等信息都可以用0和1所组成的二进制代码来表示;微处理器、显卡、主板等计算机配件因为遵循指定的工业标准设计制造,使得自己动手组装计算机也并非难事,这些都体现了信息技术的简单美。软件产品的界面和图标设计美观、风格统一,窗口和菜单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使用合理,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形式美。二是应用信息技术创造出的作品美。学生使用画图、文字处理和演示文稿等制作工具,按照自己的主题和设想设计出风格迥异的作品;运用程序设计语言,学生能够采用不同的思路和算法完成相同的程序设计任务,这些电子作品和程序体现出信息技术具有的个性美和创新美。挖掘信息技术所蕴藏的审美特性有助于学生个性形成、情感和创造力发展,学生在“审美发展”的同时,认知和情感同步和谐地发展,促进了良好道德观念的养成。
  
  挖掘信息技术的社会价值
  
  信息技术已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社会生活需要信息技术,人们的信息技术也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得以发展。通过电子贺卡的制作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图文混排技术,利用网络相互发送制作好的电子贺卡能让学生学会电子邮件的接收和发送技术。我们要把信息技术的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彰显其巨大的社会价值。
  相反,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相脱离,会使信息时代、信息社会失去意义。信息技术教学仅仅局限在课程、课本和学校,割裂与社会的联系,也就不可能深刻理解信息技术的作用。因此,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能够为学生走向信息化社会,实现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是,我们也应当认识到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电子邮件以其便捷、经济的特点成为重要的现代通讯方式,但也给垃圾邮件的泛滥创造了可乘之机。在讲述病毒、黑客内容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它们的实质,更要让学生认识到编制病毒程序等黑客行为是一种不道德甚至是犯罪的行为,从而让学生建立技术应用的道德规范和法律准则意识,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并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挖掘信息技术的创新理念
  
  以前的技术是以总结前人的经验为主的技术,但自工业革命以来,科技的进步已经不仅是依靠经验和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依靠不断的思想突破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作为发展变化最快、最有生机活力的科技领域之一,创新精神是把握技术发展的脉搏。操作系统等软件不断推出新的版本或更新换代产品,都是为满足新的需求或提供更有效的方法而设计的,这就意味着软件开发技术含量增大、复杂程度提高,而这些都有赖于软件开发人员必须具备不断创新的能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任何技术本身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如Windows操作系统关机方法不太简便、不能直接控制光驱的弹入弹出、系统存在安全隐患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不足、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改进建议、尝试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解决,不仅能够使学生认识到技术进步的无止境、养成主动适应发展变化的习惯,同时也会使学生能够突破思维定势、敢于向权威挑战,逐步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挖掘信息技术的文化内涵
  
  软件技术产品的背后,除了具有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以人为本”和服务社会的设计理念、追求完美和不断创新的设计方向外,更有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开发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系统等众多软件产品的微软公司,透过其辉煌的业绩不难发现,成功不仅在于科技创新和优异的经营管理,更重要的是创设了知识型企业独特的文化个性,如敬业精神、责任心、工作热情、规则意识、计划性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等。在介绍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国产的文字处理软件WPS以及凝聚在其背后的本土特色和民族精神。体会这些支撑中外软件产品的文化积淀,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世界观的形成发展,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信息技术教学是技术与人文的统一体。割裂技术和人文的关系,信息技术教学必定陷入误区;忽视人文价值的挖掘,就会走上计算机教育的老路;舍弃技术,信息技术教学也只会是无源之水。只有构建以知识技能为基础、以思想和方法为骨架、以创新精神为灵魂、以人文精神为血肉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机体,让信息技术与社会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融合,充分体验信息技术的审美特性和文化冲击,才能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实现信息素养的自然提升,情感和价值观的自然升华。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