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网络环境下协同式集体备课田永成
 

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网络环境下协同式集体备课田永成

发布时间:2019-01-30 04:06:17 影响了:

  备课是教学工作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教师基于网络环境的集体备课,不但可以利用网络寻找资料、制作课件,还可以实现本校教师间、各校教师间、跨区域学校教师间利用网络平台的立体备课,使集体备课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这使得集体备课的及时性、有效性、实用性大大提高。下面笔者结合具体案例谈一谈利用凤凰语文论坛进行集体备课的尝试与思考。
  ● 基于凤凰语文论坛进行的集体备课案例
  凤凰语文论坛(https://bbs.省略)是苏教版教材编辑部建立的一个专门为使用苏教版教材的语文教师进行培训与交流的专业性网站。自2002年论坛成立以来,深受一线教师的欢迎。教师们经常通过凤凰语文论坛进行卓有成效的集体备课。例如,六年级备课室组织的《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在线集体备课,具体流程如下。
  六年级备课室几位教师版主提前一周进行了备课议题的征求,并联系核心网友“鸿雁长飞”根据网友的议题预先进行教学的设计。(https://bbs.省略/dispbbs.asp?boardid=50&id=89281)
  版主“凭栏聆雨”提前一天在论坛发布了集体备课公告:https://bbs.省略/dispbbs.asp?boardID=50&ID=89455&page=1。
  同时,将一周前征集的备课议题汇总公布,内容如下:
  本次的集体备课事先进行了议题的征求,现在把各位的议题汇总如下。
  以下是引用“陈克东”在2009-11-6 15:50:00的发言。
  我关心的问题有两个:
  (1)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浮光掠影的描写中真正体会司马迁的伟大?
  (2)文章的描写比较平淡,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以下是引用“蒋伟新”在2009-11-6 22:08:00的发言。
  本课我关注的是:如何引领学生反复品味语言,透过文本语言,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以下是引用“迎风的蝶”在2009-11-7 12:28:00的发言。
  课文非文学作品,语言、写作方法等赏析可不作要求。虽然是六年级,从语文角度出发,仍应把学生当作小学生,着重字词教学,学习、积累词语。课文在第六单元,但第七单元“熟记成语”一题中按司马迁身世顺序介绍了12个成语,可否在第一课时教学时渗透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引导学生读准、读通课文,结合成语理清课文思路,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版主向经常光临备课室的网友发送参加活动的邀请。
  自活动公告发布后,版主和热心网友预先将一些备课的教学资料和网上已有的教学资源发至论坛供大家参考。
  11月8日晚上7点,网友们纷纷如约上线,六年级备课室里热闹非凡。大家先就征集的议题进行了讨论,然后网友“卫军”发上了他对于教材的解读。接着网友“鸿雁长飞”把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教案贴了出来。于是大家围绕着“鸿雁长飞”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迎风的蝶:
  “鸿雁长飞”的设计好是好,就是有点面面俱到。说是围绕“发愤”,第二部分“探究发愤的原因”是不是太牵强?作为课文要完整,但教学时大可不必作如此的挖掘。至少我是不喜欢的。
  陈克东:
  有道理!但是我认为对于发愤原因的挖掘,有利于对“忍辱负重”的理解。
  鸿雁长飞:
  感谢“迎风的蝶”,您的目光是敏锐的。但是,我保留自己的意见。正像陈克东说的那样,“对于发愤原因的挖掘,有利于对‘忍辱负重’的理解”。不仅是有利于,而且是必须的――凡事有因才有果,在我看来,童年躬耕龙门、游学京师的理想、家学渊源的熏陶,都是司马迁史记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是用一生来写作呢,他入狱之前史记的草稿已经基本上出来了。所以,不但不能丢,而且要讲透彻,让学生意识到任何伟大功业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但是,在这里用“发愤”合不合适,是我思考未定的事情。正如有的网友所言,也许,用“发奋”更恰当… …
  讨论就这样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版主所要做的就是进行适当的组织和引导。
  晚上23点43分集体备课结束,仍有不少网友不愿离去,继续在发表意见。讨论一直延续到此后几天才结束。
  整个网络集体备课的流程为:版主讨论确定集体备课的内容→发出备课公告、征集讨论话题→联系核心网友根据研究主题撰写教学设计→网友在线集体讨论→版主汇总,形成定案→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参与网友教师教学实践→课后反思→发布共享。
  ● 对网络集体备课的思考
  1.改变了观念
  我记得曾在一篇文章中读到:为什么会这样?当我们实际备课时,不难发现,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上不断涌现新的教育教学成果,有的甚至是特级教师、教育专家的教案精选,用老师们的话说,“放着这么优秀的作品不去采用多可惜,何苦要再去动脑,吃力不讨好呢?”可见一线的教师并不是不愿自己备课,而是觉得没有必要。显然,教师对集体备课的内容理解片面化了。而网络论坛的集体备课,因具有即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教师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能迅速得到同仁的关注,众人的发言也可能会碰撞出教师个体一个又一个智慧的火花。大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所以这样的集体备课当然会得到众多网友的认可与支持。
  2.营造了一个氛围
  网络集体备课,每个人发帖子的机会均等,谁的发言精彩有价值,自然会有回帖响应,这也调动了参与教师的积极性。再者,利用网络论坛集体备课,就是要寻求各地任教同一教材的教师集体智慧的爆发,而不仅仅是单个教师力量的简单相加。因此,这样的集体备课,并不仅仅局限于研究的结果怎么样,更重要的是倡导一种民主、开放的学术氛围,关键要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合作研究热情:彼此不分你我,毫不保留,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在相互研究和探讨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因此,基于网络论坛的集体备课使得教师由过去的“单兵作战”,转变为现今的“集团军作战”,备课的效率大大提高。
  ● 问题及建议
  由于论坛是一个松散的组织,因此利用它进行集体备课也要注意一些问题,概括来说应该做到四个必须:必须有专人组织,必须有集中话题,必须有集中小结,必须有研讨反馈。要做到这四个必须,活动的组织者就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预先通知,有所准备。
  ◇诚邀专家,提高质量。如果在线集体备课能邀请到一些专家参加,不仅会增强吸引力,还会让所有参加者有与名家零距离对话的机会,一定会让教学一线的教师受益匪浅。
  ◇广邀网友,聚集人气。
  ◇话题征集,提供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讨论需要有主题,这就需要我们提前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先把研讨课文内容贴出来,然后征求大家对这一课的教学关注点,然后再介绍一些背景资料,发一些网上搜集的设计方案,上传一些课件资料等。
  ◇及时汇总,形成反馈。讨论结束后,要及时将大家研讨的思想进行汇总反馈,以便于广大参与者借鉴吸收,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并积极引导参与者及时将课堂教学的情况进行反馈。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下,教师拥有更大的自主权,突破以往备课方式,建立了“自下而上”的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模式。但是,也正是由于自由选择的范围过大,容易导致教研效率不高,备课活动散碎而不够系统。因此,论坛专家团队和备课组织者的引导角色不可或缺,须制定相应的制度以激励教师保持积极的专业发展动机。有理由相信,基于网络论坛的集体备课一定会成为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