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利用多媒体加强初中语文情感教育】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利用多媒体加强初中语文情感教育】

发布时间:2019-01-30 04:11:27 影响了:

  语文新课标把“在语文教学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放在课程总目标的首位,这无疑凸显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特殊地位。而多媒体教学的出现,使原本略显枯燥的语文教学焕发了勃勃生机,许多依靠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解决的情感教育难题,利用多媒体却能迎刃而解。
  ● 播放音乐,渲染情感
  “教人必先感人心”,而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喜爱的音乐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讲《散步》这篇文章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播放了歌曲《懂你》。“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脸,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伴随着歌手满文军充满深情的演唱,学生的头脑中闪现出一幅幅父母为自己辛勤劳作的画面,在这样的氛围中,许多学生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对父母的感激、热爱之情自然而然地被激发了出来。
  ● 出示图片,激发情感
  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教学中,我们可通过显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撞击出情感的火花。我在讲解《黄河颂》时,为了更好地展示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精心选择了一些黄河汹涌澎湃的图片,学生一边看着图片,一边感受着诗词的意境,一种澎湃激昂的民族情感油然而生。这一情感体验,很快拉近了学生与诗词内容的距离。
  ● 编辑动画,丰富情感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先生认为:“语文教学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学生往往对古诗词和古文望而却步。作为教师,如何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漫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比如,在讲解蒲松龄的《狼》这篇古文时,我没有像传统的教学那样,对照课文一句一句地讲解。而是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了动画片《狼》,画面上,那阴险狡诈的狼很快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学生时而屏住呼吸,时而惊呼,其情感随着故事情节的进展而跌宕起伏。有了动漫的铺垫,教师不仅讲解起来轻松了许多,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 展示视频,升华情感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文学之美。然而,初中学生由于受心理特点的影响,抽象思维发展得还不完善,因而很难与作品的情感产生共鸣。多媒体教学借助声音与画面的有机结合,把文学中的声、形、色、情、义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为学生的情感体验打开了一个宣泄口。在讲《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我播放了电影《白求恩大夫》片段。通过视频,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白求恩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下,为了世界和平所做出的各种努力,从而加深了对白求恩的爱戴之情,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是单靠教师的讲解难以实现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之源。借助多媒体这一高科技的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之间将会碰撞出更多的情感火花,使教与学达到心境的共鸣、情感的互动,从而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得以升华。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