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我的备课故事_我的国学备课故事
 

我的备课故事_我的国学备课故事

发布时间:2019-02-02 04:10:08 影响了:

  十几年的教学之路虽是曲曲折折,但也阳光灿烂,回想刚刚毕业的时候,我满怀兴奋与喜悦,走进了小学校园,那一刻,一切是那么新鲜,也在那一刻,我与讲台结下了难舍的缘份。   老校长非常欣赏我的年轻,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他让几位老教师带带我,我想,这也许就是“拜师学艺”吧,学校给我发了一本五年级的语文课本,让我准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当晚,我失眠了,我读过鲁迅的许多小说,对这位文学大师也有所了解,可是,面对这篇小学课文,我不知如何下手,还翻开已经读过的鲁迅小说和相关文学史资料,认真地进行备课,一直到深夜,我才将课备好,似乎完成了一件史无空前的任务,轻松了许多,而后,我便像背英语单词那样一遍遍地重复熟读,直到熟读能背为止,我那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第二天,脱下旧运动服,特意穿上一身为见学生而定做的一套西服,俨然一副搞学问的样子,心想,学生一定会被我怔住的。“初生牛犊不怕虎”我胸有成竹地登上讲台,就像背演讲稿一样开始背教案,教室里一点声音都没有,我心里默默为自己的顺利开头而高兴,半节课即将过去,我惊异地发现好多孩子爬在了桌子上,没有爬的孩子眼睛移向了窗外或其他同学身上,甚至连后面的老师都在窃窃私语……整个课堂只有我是最活跃,最兴奋的,好像我有意提高了的音量对他们没有任何吸引力,我不仅讲到书中的内容,还讲到了鲁迅与中国革命,我辛苦的劳动果实便在他们无所谓的神情中伴着下课铃声凋谢了,课后,老校长安排了几位老师帮我修改教案,从他们语重心常的谈话中,我深深懂得了备课深刻的内涵,不是演讲,却胜于演讲艺术,不是个人展示会,而是师生共同的舞台……这些似懂非懂的话语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不断咀嚼、不断品味、逐渐在我脑子里清晰起来,相信,它会通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天地。现在看来,最终的教案定在课堂上。备课不等于“背课”。尽管很多内容需要教师牢记,但备课的含义远比背课要广泛得多,深刻得多。
  一节课,老师们看到的是精彩的教学场面,是表象。实际上教学效果好,不是因为上课老师的灵感,而是老师长期积淀的具体体现,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记得,我为了参加市电教课比赛,让我准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一课,我准备了非常生动有趣的动画课件,带学生去市电教馆参赛,“天有不测风云”,我走进教室的一瞬间,突然发觉自制的课件丢在了车上,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冷静是成功的基础,既然事情已发生,慌张是解决了不问题的,今天,我将预设的问题丢了,我何不让孩子们从文中去找问题,我当即跑出教室,在街口买了几个柚子和小金桔回来,让孩子们自由组合,共同研究自由落体实验,这样一来,孩子们可有劲了,顿时,教室里成了比萨斜塔的生活场景,他们已不拘限于文章的限制,利用现成的材料自己设计、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疑,他们争论时通红的小脸,睁大的眼睛,高举的小手,才是我这节课所备的最佳环节,这不是表演,而是孩子们开心、宽松地享受学习。课堂的生成应该属于隐性备课的范畴。隐性备课的是“内功”,有时是看不到的,也无法形之于文字的。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一堂课虽不过40分钟,但要使40分钟精彩不断,不是一个月、一年就能练就的本领,而是需要教师长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积淀。备课的意义已然超出了我们平常理解的为某一节课、某一个教学内容而设计的教学过程,而是从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丰富教育智慧的高度来重新审视备课的意义。回顾备课的经历,我认为独立创作尤为重要,只有自己独立钻研教材,才会做到个性化理解教材;然后参考教参或借鉴名师设计补充完善;这样的备课才具实效性。另外,课后反思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时光在周而复始地运转,而我们的教学却是常教常新,校园里走进了一批批新教师,同时,银丝也爬上了老教师的发梢,我们就是这样默默准备着每一节课,每一段人生。是啊,我们在备人生的灿烂,灿烂的人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