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智勇双全 大公无私] 大公无私
 

[智勇双全 大公无私] 大公无私

发布时间:2019-02-03 03:57:26 影响了: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一篇合传,除了廉颇、蔺相如外,还有赵奢、李牧两人。作者对他们均是持歌颂的态度,但是,作者在为他们作的这篇合传中却有所侧重。其中,蔺相如是作者以全副笔力摹写的,是他最为钦佩赞赏的人物,也是他笔下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这个形象曾无数次地振奋、激励着后世读者的心,如明代的李贽竟至称蔺相如为“真丈夫、真大圣人、真大阿罗汉、真菩萨、真佛祖”(《藏书》)。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交代本文的写作动机:“能信意强秦,而屈体廉子,用徇其君,俱重于诸侯。作《廉颇蔺相如列传》。”意指本文即是为蔺相如而作。本文篇末的“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一唱三叹,赞不绝口,仍是为蔺相如一人而发。
  为什么人们对蔺相如如此赞赏呢?简言之,在于其人之智、之勇、之大公无私。不论何时何地,具备智或勇之一端的人才,固不乏人;智勇双全者,却不易得;而大公无私这一点,最难做到。而蔺相如,竟以一身而兼具这三种美德。这就是别人难以望其项背之处了。
  如此难得之人,作者却只选取了三个典型事件: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吻颈之交,就写“活”了这个人物形象。
  蔺相如一出场就先声夺人,不同凡响。
  蛮横强大的秦国声称要以十五座城池换取赵国的无价之宝和氏璧。给?不给?赵惠王及其臣下久议而不能决定:给,怕上当受骗;不给,又怕秦国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而“求人可使报秦者”也找不到。真是左右为难,进退维谷。这时,蔺相如在缪贤的推荐下出场了: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否?”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寥寥数语,斩钉截铁,令人信服地解决了赵惠王君臣议而不决的难题,且又自告奋勇地承担起出使秦国这一吉凶难料的艰难使命。缪贤称“其人勇士,有智谋”,此言不虚!
  秦王索璧是为了施以威压,窥探赵国的虚实。蔺相如反应迅速,却迫使对方就范。这便是他的“智”。以“完璧归赵”而言:蔺相如奉璧献给秦王后,发现秦王并无偿城的表示,便马上来了一个“璧有瑕,请指示王”的诓言把璧拿回手中。他从刚才秦王“大喜”的神情中知道秦王酷爱此璧,必然不愿使玉璧毁坏,而且仓促之间秦王也不至于敢逼死来使,于是他作出将与玉璧同归于尽的样子,使秦王不敢轻举妄动抢夺玉璧。他算定秦王必然背约偿城,就随口编出“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的借口来争取时间,因而得以从容设法将玉璧送回了赵国。这些判断和决策,都是在紧张的关头和极短的时间内作出的,而都被事实证明是正确的。归璧之后,他在秦廷上对秦王君臣发表的那一番演说,更是深思熟虑的,有理有节,有攻有守,无懈可击,弄得秦王君臣“相视而嘻”,一筹莫展。最终以蔺相如的全胜了结此事。非大智者,何能办此!
  蔺相如的勇,不是赤膊冲杀、力敌万夫这一类,而是遇事沉着,威武不能屈,杀头无所惧,为国家利益虽九死而不辞。这种勇就更其难得。完璧归赵时在秦廷上的视死如归自不必说,我们再来看渑池会上的一幕:秦王迫令赵王鼓瑟,秦御史当众把此事大书特书写入史册。这样肆无忌惮的挑衅和凌辱,也真够到家的了!但秦王君臣还未来得及得意,蔺相如针锋相对的反击就来了:他捧来一只缶请秦王敲,因为据他说秦人是最善于表演这种乐器的――对于不可一世的秦王来说,这样的要求恐怕还是平生第一次遇到吧。“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面对秦王的淫威,秦臣的利刃,蔺相如视若无物,迎头而上。挫了强秦气焰,维护了祖国尊严。这是何等的大勇士!这是何等“令人千载兴起”的大快人心的壮举!
  “退而让颇,吻颈之交”这一典型事件则充分表现了蔺相如大公无私的高尚品德。梁启超说得好:“太史公述相如事,字字飞跃纸上。吾重赞之,其蛇足也。顾吾读之而怦怦然刻于余心者,一言焉,则相如所谓‘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呜呼!此其所以豪杰欤!此其所以圣贤欤!彼亡国之时代,曷尝无人才?其奈皆先私仇而后国家之急也。”(《饮冰室专集》)关键就在这里,智勇兼备的人才,任何朝代都有,问题是这智和勇用在什么地方。如果是“先私仇而后国家之急”,把智勇全用于私利上,那么这智和勇比愚和怯更糟糕!蔺相如的难能可贵,就在于他的智勇总是先用于国事而不用于私斗。想想看,在蔺相如“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引起廉颇不满后,廉颇的言行,是多么盛气凌人和无礼呀,蔺相如之任上卿,是因为他自己的功劳而被赵王破格提拔的,并非走后门得来的。且不说他是因功晋爵而且完全称职,即使他真不宜居此位,他本人也是并无过错的。廉颇的“必辱之”太没来由。无端受辱,而自己又完全有力量反击,却偏要处处退让,甘受屈辱,还要忍受他人的讥讽误会,这对一个身为将相、万目所瞻的人,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但蔺相如硬是这样做了。为什么呢?他说,这是“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那样就会给强秦以可乘之机,国家就会遭殃。所以他才置个人荣辱于不顾。这样的胸怀、气度,这样大公无私的品质,即使在今天,不是也很难得、很需要吗?
  以极经济的笔墨,将人物置于精心选择的典型事件中,使其性格在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和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自我表现,依次展开,形象逐渐清晰完整起来,终于塑出蔺相如这个智勇双全、大公无私的艺术形象。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