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警校学生品德心理的培养及训练:合作更能培养出良好心理品德
 

警校学生品德心理的培养及训练:合作更能培养出良好心理品德

发布时间:2019-02-06 04:18:19 影响了:

  品德心理是警校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警校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理想和信念等心理品质,它是保证警校学生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必要条件。因此,加强警校学生品德心理的培养与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警校学生道德认知的培养与训练
  
  总体上说,警校学生都能较好地接受品德方面的教育,但某些警校学生在接受品德教育时,会表现出一种阻碍接受正常思想品德教育的心态――品德心理障碍。因此,对警校学生道德认知的培养与训练除采用学校思想政治课教育外,应针对警校学生不同的品德心理问题分别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
  
  1.消除警校学生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逆反心理
  有些逆反心理是由青年警校学生的好奇心理所致,即越是禁止的东西,越想去探索;有些是由对不符合个人需要的事物不愿接受的心理所致;有些是由领导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所致。逆反心理也许只是在几秒钟内就产生了,但消除它却是十分困难的工作。对于产生逆反心理的学生,一般应主动给予他们下台阶的机会。他们中的大多数事后想恢复到正常的心理活动水平,但是碍于面子问题,往往会勉强坚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给予他们一个机会,绝大多数是愿意转变的。同时,再辅以必要的说服教育,就可以基本上消除逆反心理。
  
  2.防止警校学生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表面服从现象
  思想教育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受教育者表面服从而内心不服从。主要原因是受教育者慑于教育者的地位与权力,或考虑会在某些方面受到威胁或集体舆论的压力等,采取表面服从的态度。消除表面服从,一般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平等待人,不以势压人。只有先尊重他们,平等地看待他们,才能开始进行教育工作。二是耐心细致。人的思想转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要有必要的等待,要帮助他们分析产生某种思想的原因、性质和解决的具体方式方法。
  
  3.消除思想品德教育中出现的“抗药性”现象
  如同人们在生病时经常服用同一种药物会产生“抗药性”一样,在思想教育中,受教育者也会出现“抗药性”。这与我们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关。如形式主义的教育,上级号召学雷锋,全体民警都去扫马路、擦栏杆,活动一过还是老样子。这种教育形式注定在大家心中形成“抗药性”,会认为活动一过,一切照常。
  解决这种“抗药性”问题,还是以改革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入手,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要再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同时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成为表率,这样受教育者才能认可教育者的思想。
  以上例举的几种方法,是针对教育者而言的。每位公安民警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都要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更新观念,使之与社会需求相一致。同时,增强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使自己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
  
  二、警校学生道德情感教育
  
  道德情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警校学生在道德情感发展过程中,需要教育工作者积极引导和培养。
  
  1.丰富警校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
  丰富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不仅指各种肯定的情绪情感体验,如快乐、喜爱、成功感,也包括必要的否定的情绪情感体验,如痛苦、悲伤、挫折感。丰富学生的情绪情感有利于他们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因此警校教师应有意识地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如各种活动),丰富学生各种情绪情感体验。
  
  2.培养警校学生的健康情感
  道德情感内容丰富,如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责任感、义务感、友谊感等。警校学生特别需要加强基本道德情感的培养,如同情心、羞耻感和自尊感。不能设想,一个连起码的同情心都没有的人会关心集体、热爱祖国。
  
  3.提高警校学生情感控制力
  情感自控的最高要求是达到能主动分析自己的情感内容,进行调节,发展积极的情感,克服消极的情感(如嫉妒心、好逸恶劳)。警校学生要有意识地参加各种活动,培养控制情感的能力。
  
  三、警校学生道德意志的培养
  
  警校学生的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意志方面的表现。自我控制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实现,即自我调整和自我监督。自我调整是警校学生依据一定的准则、规定,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使其符合社会的各种规定的过程。自我调整的实现依赖于自我认识和情感体验,如果两者均处于适宜的水平,自我调整能力就比较强,可以根据自我评价找出与标准的差距,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从而实现心理控制。这类警校学生就是通常所说的主动调节型。还有一类警校学生由于自我控制水平较低,必须在外部压力作用下才能控制自己的心理与行为。除了这两种类型以外,还有一类警校学生是不可控制型的,由于他们自身接受了某些不良的标准,加之自我评价不适宜,一有诱因出现就可能失控。自我监督可以保证自我控制的实现,它可以不断提醒警校学生及时调整心理和行为向新的目标前进。
  警校学生的道德意志控制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抗诱惑训练来完成的。如何抵制诱惑一直是人们多年来研究的课题,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斯等人关于榜样作用的研究结果对警校学生抵制诱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基本方法包括厌恶法、注意力转移法、榜样法、结果意识法、意志培养法。这几种方法都具备各自的优点与不足,最好的方法是根据所遇到的不良诱因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适宜心理控制的方法为主,其他心理控制方法为辅的方式进行心理控制。
  其实,提高警校学生的心理控制能力,不但要重视对个体警校学生训练,而且还应当重视对集体警校学生的训练。良好的心理环境与个体的心理控制能力相互促进,是保证个体警校学生保持较高心理控制能力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在社会风气不够理想的情况下,在公安机关内部创造出一种适于个体发展和心理控制的“小气候”,形成“温室效应”。
  
  四、警校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训练
  
  警校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训练不同于一般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它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在实际工作当中应注意灵活掌握。
  
  1.采取必要的强制性方法
  公安机关实行军事化管理,对于某些方面的问题通常采用强制的办法。警校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也必须采用必要的强制措施予以保证。强制措施包括必要的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经济上的处罚等等。警校学生的许多道德行为习惯都可以通过强制措施去实现。
  
  2.坚持必要的训练
  警校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通常采用情境模拟法来进行。一般采取以下几个基本步骤来进行:首先,道德知识学习阶段。选用一定的道德行为习惯作为学习的基本内容,详细讲解具体的内容。其次,情境设计阶段。训练者要根据训练的内容,设计训练情境,包括训练中的语言,具体的情节、场地、房间的布置、服饰、训练者的态度、行为举止等等。再次,训练的实施阶段。根据情境设计的具体要求,对警校学生进行训练,训练要严格按照事先的规定来进行,不能随意变动前后顺序和结构。最后,总结阶段。根据训练的结果进行总结,指出警校学生是否达到了训练目标,是否按时完成了训练计划,还存在哪些问题等。
  
  3.提供更多的实际练习机会
  警校学生道德习惯形成的关键在于实际练习,这是检验道德行为习惯的主要措施。实际练习最能反映警校学生的真实情况,它与情境测验相比较,具有较高的信度。提供实际练习机会要因人而异,对于不同水准的警校学生应提供不同的练习机会,以此去增强练习的作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