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孝心 [敬畏是孝心的延续]
 

孝心 [敬畏是孝心的延续]

发布时间:2019-04-03 05:40:08 影响了:

  敬畏之心是人们对一切神圣事物的崇敬态度。敬畏心使我们始终把握道德的底线,恪守做人做事的根本准则,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对于人生的健康成长须臾不可或缺。她本是道德的标尺、价值的天平,使我们在面临诱惑时稳得住心神,面对利益取舍时守得住根本。而在“敬畏”的尺度里,有一个刻度是永远不能被轻易超越的,否则就意味着平衡的破坏、圣洁的亵渎、道德的玷污、价值的贬抑,不可不察。
  一切的敬畏均来自于对于真理的敬仰、对于神圣的向往,这是“敬畏心”的灵魂所系。但是生命自身的独立性以及生命价值的平等性、生命尊严的神圣不容侵犯也决定了真理载体的广泛性、平等性和兼容性。我们敬畏君子,因为他和而不同、温文尔雅;我们敬畏长者,因为他威而不怒、平等正直。故敬畏之心的第一妙用,就是个体对于真善美的坚持,对于良知的坚守。敬畏不是简单地尊敬且惧怕某一个人、某一现象,所谓“敬”是对于普遍价值的自觉认同和理性秉持,对于真理的神圣信仰。所谓“畏”就是担心由此价值带给自身的成长或因私欲而中断,或因堕落而破坏。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敬畏心正是“孝”心的延续。《论语》中曾经讲过几则小故事:子夏问孝,孔子曰:“色难”;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还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这里的“大人”就是父母。也就是说,在我国传统文化里,孝敬父母首先是从“敬畏”开始的:在父母面前,始终保持和悦的颜色,不违逆父母的逆耳忠言,关心父母身体健康,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恪尽赡养之责,这就是“孝”。
  为什么“孝”在我国文化传统里有如此崇高的地位。首先,人之为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童蒙学步学语,受益于父母;成年后为成功打拼,为理想追求,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依然是在“父性”、“母性”层面追根溯源的过程:品学兼优,衣锦还乡,为官一任,是“父性”征服层面的成功;涵养道德,博爱包容,是“母性”道德层面的成功。故我们一生都在父母指引关注下成长。而过分痴迷于争权夺利、沽名钓誉者误入歧途、身败名裂,则是忘却了“敬畏”,最大地忤逆了父母之命,才是真正的不孝,不在此列。我们一生的追寻,都是循着父母的印记展开的。做人不可忘本。
  王沐在来信中开出了救治社会道德败坏滑坡的良方——敬畏。而如何使敬畏扎根、成长,大约应从“孝”开始,一孔之见,请方家斧正。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