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决战在学校大门前】亲子对决战大门不开
 

【决战在学校大门前】亲子对决战大门不开

发布时间:2019-04-05 04:46:52 影响了:

  提前3年,进入人生角逐  收费生:家长如何对未来投资  择校生:权利与公平你要什么  中考 提前3年的人生战场  燥热浮嚣的6月,都市很多人家最烦心的事儿不是停水停电出行不便,而是孩子要考学了——不是考大学,而是考高中。仅以北京市为例,今年参加考大学的应届高中生不过两三万人,录取比例大约为1:1.5;可今年北京市的初中毕业生有15.25万人,其中只有4万人能够进入普通高中学习,其他的11万多人则分流进职高、中专、技校等其他学校,基本上退出高考竞逐战场。以前,人们把孩子参加高考视为人生第一搏,如今这第一搏提前了3年。
  这一搏的残酷性,没有孩子的人家是很难想像的。我有个女友,离婚后带着女儿生活,女儿今年上初三。自进入初中后,女友就断了孩子的一切娱乐活动,连给好朋友打电话聊聊天都不许。女友自己更是刻苦——每月几百元钱花着为女儿请辅导老师,孩子做功课到多晚她都陪着,自己也谢绝一切应酬,采访出差都不去,在家为女儿做饭,督促女儿念书。3年来她和女儿唯一的“消遣”就是偶尔看电视时,女儿轻轻为她拔掉日见增多的白发。
  十四五岁的孩子,正是贪玩的时候,可是多少孩子,已然不知玩的滋味。中国青年报的女记者刘元在她的长篇报道《人生第一搏》中,曾引用一个叫作高岚的中学生写给她妈妈的信。信中写道:
  从我迈进校门的第一天,您就开始了塑造我的计划,一直严密地控制我的时间。在学校学习了一天,放学回家后也没有空闲。写完作业就要匆匆忙忙去辅导班。每天都是从早到晚安排得满满当当,不是上外语课、练小提琴、学画画,就是练唱歌,还要参加体育锻炼。我疲于奔命,但不知是为了什么。就这样,慢慢度过了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
  那天晚上,您监督我复习功课,而我疲倦困顿难以支持。但无论我怎样求您,也不许我去休息,硬逼着我学到很晚。那天晚上睡觉时,我躺在床上偷偷哭了很久。妈妈,我觉得您心真硬。从此后,我即使睡觉也得不到安宁,在梦中也依旧不停地学、不停地练……多么劳累的生活,多么劳累的恶梦……我失去了快乐,失去了活泼的天性,所有的只是疲倦和痛苦。
  看得出高岚对母亲的怨责,可妈妈不比高岚做的恶梦更多生活更劳累吗?可怜天下父母心,到底是什么逼得父母儿女如此哀怨相向呢?
  父母逼儿女苦读,是因为上不上高中,关系到儿女的前途。而多少盼子成龙盼女成凤的为人父母者,是把儿女的前途当作自己生活中最主要的盼头。于是,高考的独木桥架到了中考这块原本安宁平静的沙滩上。于是,中考要拿高分要得
  好成绩就成为每个要“前途”的孩子的必经之路。于是,上好的初中,上好的小学就成为孩子“前途”的基础,成为每个家庭的“中心任务”,家庭基本建设的“重中之重”。于是,“人生的第一搏”实际上不是提前了3年而是提前6年甚或提前12年——从孩子进小学的那天就开始了。这一搏,已经不是孩子好好念书考好分数这样单纯的事儿,而涉及到千家万户,涉及到学校、社会、政府;涉及到教育体制,也使一个长存久远却不大为人所知的现象——择校生现象,成为近几年突出的社会热点问题——
  择校生的由来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打孔夫子时代就强调“有教无类”,褒扬那些为子女受良好教育而含辛茹苦的父母们。昔日孟母三迁其家,择良邻而居的故事至今为人们所称颂。从1896年师范教育在中国问世,现代教育模式在中国形成开始,让孩子上好学校,将来谋好职业,则是从古至今有钱没钱,有权无权的为人父母者的共识。“学而优则仕”无论怎么批判,高官显贵、贩夫走卒都认同。
  这就是择校现象的社会基础。只要学校有好中差之分,只要校际之间存在着师资、环境、教学条件和水平的高低不同,就一定会有择校生出现——不管是用钱、用权、还是用关系。做家长的为了孩子的前途又有什么舍不得的?
  然而,根据国家教委的有关规定,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和小学必须就近入学。这种规定当然理由充分,是为了每个孩子都能有学上,也便于划片分区管理。可是学校有优劣之别,家长但凡有可能就想把孩子送进条件好的学校就读,于是各显神通的择校也在情理之中了。
  对北京市中小学择校生问题有过深入调查研究的北京市政府研究室研究员郑理先生把90年代的择校生分为三类:一是通过权力择校的学生,戏称“条子生”;二是通过各种关系择校的,戏称“关系生”;三是花钱择校的,戏称“票子生”。
  当然,除这“三生”外,还有分数过硬的保送生;自身有优势的特长生;最无奈的,是那既无票子又无关系,只好辛辛苦苦东挪西借打点派出所“收买”户籍警把孩子的户口在七姑八姨,亲朋好友所住的胡同之间转来转去以“就近入学”的“游牧生”。
  择校之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成为国家义务教育体制中走不出的怪圈,解不开的困惑,是因为势头猛烈的“票子生”的大量涌现。并且形成一种局面,那就是——
  “票子”向“条子”挑战
  按国家教委规定,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学生全部按户口划片就近免试入学。1995年3月,为整顿中小学乱收费问题,国家教委又强调“初中和小学必须坚持就近入学原则,不准招收择校生,严禁把资助同录取学生挂钩”。但规定和禁令都管不住个人、学校两厢情愿的“收费生”。不让公开收就暗地里收;不让直接收就变换名目拐着弯收。
  近年来的统计数字表明,收费择校现象已由暗转明,条子、关系受到“票子”的冲击和挑战。据北京市有关部门的一项调查,个人交“择校费”的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单位(公家)交“择校费”的金额则逐年下降。1993年,全市可统计的个人“择校费”为3007万元,占全部择校收费的32%;1994年上升到7184万元,占择校收费的49%;1995年破亿,达到10422万元,占全部择校生收费的82%。明摆着的事实是,交钱择校是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们的一种理性选择,是因为家长们认识到要让孩子有前途,未来生活含金量高,现在就要往教育上投资。
  实际上,择校收费也是学校的生存需要,“票子生”比特权生更受学校欢迎。众所周知,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中小学教育经费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