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国外关于教师本体论研究综述|教师组织信任研究综述
 

国外关于教师本体论研究综述|教师组织信任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9-06-22 04:20:05 影响了:

  摘要:在本体论视角下对教师存在的性质和意义的哲学考察,是教师教育理论体系建构的逻辑起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关于教师本体论的研究大体呈现3种观点:教师作为工具性本体存在;教师作为伦理本体存在;教师作为精神性本体存在。这些研究对我国在哲学层面上研究教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工具性本体;伦理本体;精神性本体
  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2)04-0019-05
  从世界范围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问题日渐受到关注,人们充分认识到教育质量保证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教育成为当代教育乃至全社会的焦点。本文试图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本体论视角下国外关于教师的研究作一综述。这些研究的观点大致可分为3类:教师作为工具性本体存在;教师作为伦理本体存在;教师作为精神性本体存在。
  一、教师作为512具性本体存在
  当代国外学者通过对哲学家的教师思想研究后指出,哲学家们认为,教师是作为一种工具性本体存在的。他们在从本体意义讨论教师时,秉持的是传统理念论的教育哲学观,站在学生的立场,将教师视为学生走向完美的抽象模范,其本质就是作为教育理想实现的工具。所谓工具性本体存在意味着教师存在的意义仅仅是学生追寻真理、获得恒久价值的必备工具。无论它怎样强调教师的重要性,体现的都是教师存在的工具性价值意义。
  Paul Woodrufr(1998)认为,苏格拉底提出了一个独特的概念即“无教师的教育”(teacherless educa-tion)。这一概念源于其回忆理论(a theory of recol-lection)。苏格拉底认为,所有人都拥有与生俱来的某种知识,但在出生那一刻大部分都被忘记了,只有通过提问激发回忆,才能够重新获得。也就是说,复杂的学习依赖学生自身已经拥有的资源,包括能够获得推论的基本概念和能力,以及排除自相矛盾概念的能力。他还指出,这种学习包括两方面:方法层面指如何清晰一致地思考;内容方面指关于善与恶的基本信念。由此,苏格拉底认为,教师是哲学家,完美的哲学家即是拥有关于人类美德的知识并知道如何最好地教授它。这里的教授方式即“提问”(ques-tioning),提问的前提是学生拥有足够的资源为其学习奠基。“无教师的教育”则强调在方法层面,即便是最完美的哲学家也不能够教会一个没有基本思维技能的学生任何东西。教师的作用在于像一个助产士,循循善诱,激发学生去思考,提醒他们清晰地思考。当学生的思考发生偏离时,纠正其错误,但没有教师能够帮助一个不能识别矛盾、不能意识到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学生[1]。
  Simon Harrison(1998)指出,奥古斯丁基于对知识的分类提出了著名的“唯有上帝是人类的教师”命题。奥古斯丁认为,知识分为3种类型:通过心灵的理性所牢牢把握的知识、通过身体感官所获得的知识以及所谓权威带来的知识。第一种类型知识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所谓正确的知识,而后两者则要经过判断才能知道是否正确。判断知识的知识是另外一种东西,即“心灵中坚定理性的把握”能力,即“内在人”(homo interior)的评判。奥古斯丁称其为理解(understanding),只有“理解”才能把知识和信仰区分开来。对奥古斯丁而言,“内在人”即是“理性灵魂的隐秘部分”,“内在人”的日日更新需要借助上帝的力量,而且上帝在某种意义上是“内在人”的根基。人要成就自己的本性,反而不是和自己在一起,而是和上帝在一起。所以这种“理解”的能力只有上帝才能够赋予,世俗意义的教师不能够传授“理解”能力给他人。但奥古斯丁并没有否定世俗意义的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去“理解”[2]。Philip L.Quinn也认为,奥古斯丁把我们所省察到的东西分为两类:可感知的和可理解的。上帝教师在心灵内也通过展示的方法教可理解的东西;外在人类教师通过展示的方法(直观教学)教可感知的东西[3]。
  Richard Schacht(1998)指出,尼采对于教育者的理解基于席勒的美育思想。尼采认为,在古希腊时期,从培养希腊人的敏感性、改变他们对自身以及对世界的意识和以达成某种超越的重要意义上来说,希腊艺术家就是希腊人的教育者。尼采并不赞赏那些作为被跟随的领导者或被模仿范例的教师,这是因为学生只能从他那里接收信息或者学习规则和程序。尼采指出,真正的教育者是那些在和我们相遇过程中,使我们改变,推动我们在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改善生活道路上前进的人,他们更多地被描绘成促进者。尼采的教育者与苏格拉底的助产士相似,更像是一种促进改变的催化剂[4]。
  Eliyahu Rosenow(1997)在研究中剖析杜威作为真正上帝先知的教师观念时指出,杜威的宗教信仰是关于民主理想的世俗信仰,所以杜威所强调的教师使命实际上是世俗的。杜威的宗教概念是针对1930年代满足美国社会需要而设计的实用概念,其所谓上帝是全部理想目标的统一体,它能够激发我们的渴望和行动,或者建立理想和实际之间的积极关系。教育者的任务是帮助他的学生发现自我实现的模式[5]。
  从以上研究来看,苏格拉底的教师提醒学生思考;尼采的教育者促进他人的改变;杜威的教师则是上帝先知,帮助世俗中学生自我实现;奥古斯丁强调外在的人类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理解。究其根底,在这些哲学家的思想中教师都是作为一个工具性的本体存在。这种观点强调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功能性价值,但忽视了教师自身主体性的发挥,是将教师看作一个完美范型的抽象物,而不是一个鲜活、生动、具体的人。
  二、教师作为伦理本体存在
  伦理的内涵是指人们在各种关系中的行为规范。教师作为伦理本体的存在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教师是关系中的存在,关系在逻辑上先于个体自我,另一层含义,即教师在关系中的行为具有事实规律性和规范性。此时研究者的探索从教育过程中教师只具有工具性价值转向在师生关系框架中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