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述职报告 > 最近陈逸鸣出席艺术活动 陈逸鸣的故事:求变求新艺术行
 

最近陈逸鸣出席艺术活动 陈逸鸣的故事:求变求新艺术行

发布时间:2019-07-18 04:00:44 影响了:

  “在他的作品中没有汹涌澎湃的气势,却蕴涵着淡雅柔美、温馨灵巧和从容舒徐的无穷意味。”  首次办大展 身累心欢快  每次遇见画家陈逸鸣,都被他的儒雅形象所吸引。他天生有艺术家风度,善修饰,天热时一件绯色衬衫,凉快时一件红夹克,人走过来就是一个亮点。要不是大家很熟悉,很哥们,谁也不会去打听他的年龄,老是那么风风火火的,像个年轻人。
  每次碰见他,都被他那极为磁性的声音,和他一口松糯的上海闲话所吸引。也许是血缘的关系,他的举止行动、一笑一颦真跟他的哥哥逸飞一样,有着一模一样的艺术家神情。在我们这些老朋友眼里,逸飞爱艺术,爱热闹,他钟情过那么多的艺术门类,什么都想搞出个名堂。而逸鸣有一点不同,他爱艺术,更喜爱恬静,他始终如一地粘着爱油画,倾注全力投身于油画创作上,排除了一切干扰,悉心求静,并说:“仿佛觉得人在一片沉寂中行走,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律,心更静,空间越来越大。”
  陈逸鸣向我们说起他的新故事:“2011年,我足足走了一年路程的艺术行,是我60年人生之路走得最舒坦,也是最舒心、最艰辛、最激动的艺术之行。”
  这就是从筹备到创作,直到举办一次他自视为规模至今称得上最大的展览。“重点表现数十年来,在传承与拓展写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道路上,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所走出的厚实的脚印。以迎接60岁的生日,总结从艺40周年,旅美发展30年的历程。”
  早在2010年深秋,逸鸣就有了周密的整体构思、分类设想等规划,得到了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美术评论家龚云表等的支持。老同学、老朋友们的关怀与帮助,使整个展事得到有力的支撑,但筹备阶段大量的具体事务还得靠自己。
  于是他呕心沥血地筹划着,把画展分八个系列,即“仕女系列”、“人体系列”、“肖像系列”、“芭蕾系列”、“惠安系列”、“静物系列”、“风景系列”、“纸上作品系列”。他说:“一年多的精力投入,能获得多方好评,身虽疲劳,心很愉快。”
  兄弟情谊深 向哥哥致意
  陈逸鸣有一份十分幸运的血缘烙印,是大画家陈逸飞的弟弟。他小哥哥5岁,学画的启蒙老师就是哥哥。
  1968年,上海油画雕塑院建立,逸飞成为其首批专业画家,常带画作回家构思,逸鸣常在画架旁观赏。哥哥看出弟弟的心意,把用过的绘画图书、资料都送给他参考。
  在哥哥的鼓励下,逸鸣在崇明农场,不管多忙多累,始终学习油画,从不懈怠,由于进步很快,被上海航运局一个单位调去搞宣传。不久在哥哥的帮助下,考上了上海美专,毕业后进入上海戏剧学院油画系研习了几年,终于把绘画事业选为终身职业。1979年至1980年两年间,他在上海轻工业学院教授美术,成为一名年轻的大学教师。
  那时,正逢改革开放之初,陈逸飞的创作激情喷涌而发,接连画出了《占领总统府》、《黄河颂》、《踱步》等经典名作,成为声名鹊起的油画家。为了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去欧美观摩世界艺术大师的原作,他怀揣30美元闯荡美国的故事,许多人都耳熟能详。
  1981年,逸鸣在哥哥的帮助下,也到了美国发展。当时逸飞的画震动了很多收藏家,他在纽约建立了画室。兄弟俩很默契地有一样的想法,彼此的画不要一样,否则另一个就没有艺术生命了。当逸飞醉心于周庄粼粼水影时,逸鸣把在惠安海滩边写生的画拿出来说:“哥,你是以‘河’为家,我是以‘海’入户。”
  兄弟俩不同题材与风格的绘画受到美国画坛的瞩目,在逸飞成为美国哈默画廊签约画家后不久,逸鸣也与哈默画廊签约。
  1987年,逸鸣在纽约著名的瓦列?芬得莱画廊举办了赴美首次个人艺术展,展出了惠安海滨渔村风情画,获得了成功。1990年,哈默画廊举办了“陈逸飞、陈逸鸣兄弟画展”,这在世界画坛很罕见,自然轰动一时。
  兄弟画展以后,两兄弟又画起了新的题材。逸飞从西洋乐女联想到中国音乐人物,接连创作了《浔阳遗韵》、《夜宴》等中国民族器乐演奏人物系列画。这些画成了中国画坛先锋代表,作为第一批中国油画进入美国和香港佳士得拍卖,而且拍得天价,顿时引起世界震动。逸鸣画出《仕女系列》、《芭蕾系列》等油画,2000年在哈默画廊举办了“中国风”大型油画展。
  对于逸鸣的成长、发展、成功,有人说他是依靠哥哥的帮助取得的。逸鸣在许多友人面前说:“对于哥哥,我是始终感恩的,我有这样的哥哥一直感到幸运与光荣。2005年他离开我们之后,我有很多日子浸沉于悲痛之中不能自拔。看着我俩合拍的照片,我忍不住会流泪,拭去眼泪之后,我会喃喃地对他说:‘我会更好地继承你的绘画理念,拓展你的绘画风格。’”
  为此,在“陈逸鸣艺术展”规划八个系列200幅作品时,唯一一幅临摹其兄《二重奏》里一位大提琴手的画作,命名为《大提琴手——向哥哥逸飞致意》。对哥哥之情,千言万语尽在此画中。
  艰辛办展事 完美艺术行
  画展的八个系列油画,由于创作时间跨度三四十年,早先售出与拍卖掉的不少,借调实在不容易,需要一处处联络,有些要从海外运来,运费和保险很为麻烦,要在短时间一一办妥,实在困难。陈逸鸣决定对一些印象深的,能代表各个时期的四五十幅画作,重新再画。这时距离进场馆布展只有半年,他不是非接不可的电话不接,对外应酬活动一律停止,把宝贵的时间都用在创作上。
  我们有幸去过他的画室参观,觉得真有点不可思议,这种勤奋、坚毅的创作精神,在画家群体中实属罕见。这些补画的画品,没有一幅是为应展而作的草率作品,处处都见精湛。
  “陈逸鸣艺术展”已于2011年11月中旬成功举办,可以称得上是上海美术界中重大展事之一,许多观众盛赞:“陈逸鸣的艺术走向了一个新高峰。”
  上海博物馆长馆陈燮君指出:“这是逸鸣告别了逸飞的艺术呵护而顽强地独立飞翔,‘八大创作板块’长驱直入,创作成果丰硕。圆梦是艰辛的,惟其艰辛,才是个梦;惟其艰辛,才能圆梦。”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评说:“陈逸鸣艺术历程的最大特点是长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穿梭探索……陈逸鸣正处在艺术创造的盛期,他在深化艺术思考的同时继续拓宽油画的表现力,在近期的作品中,一种更加注重表现性的语言正在凸显出来,在人物的造型中注入了更为强烈的形式感,笔调和笔意也更加明确。”
  上海才女、著名女作家程乃珊一直是逸鸣仕女画的铁杆粉丝。她多篇读画的散文,如《今夜难以入眠》等都是配合逸鸣画作的同题文章,写得特别有感情,除了赞叹画家的画技之外,有很多话说得鞭辟入里。她在《流逝的岁月》中说:“逸鸣笔下的上海女人——虽然画家并未刻意标明她们的地域身份,但入眼就是那样上海……画家在这里表达的不是单一的平面的视觉感,而是一份深沉的对城市人文的叩问!让观画者不禁怦然心动:这就是流逝的岁月啊!”
  至于陈逸鸣的人体画,钱文忠教授给了深刻的点评:“我被自己眼前的一幅女人体震撼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逸鸣先生的人体油画,线条、色彩、光感之美无法言表,直令拜观者的心头油然升起对造物主的感恩赞叹。”
  特别难忘的是法国艺术评论家亨利·帕尔博士说的话:“女性裸体画对画家来说是一次冒险,因为粗俗离得不远,艺术家要巧妙地逃避这个陷阱并得到一些高尚的东西。陈逸鸣的作品反映了真实生活却又超越了真实生活,这些作品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这些作品中艺术和真理找到了彼此,达到完美的结合。”
  至于逸鸣的“惠安系列”,是他刚闯入画坛时最早尝试的作品。齐门后人、著名画家观赏了逸鸣这些画作后,写了一首诗赠给逸鸣。这首诗意蕴深邃,令人击节三叹。
  说到底,对逸鸣特别了解的是此次画展的策展人——著名艺术评论家龚云表先生。在他的一篇长篇评论中,高度评介了陈逸鸣油画创作的历程和成果,称他是“海派油画的传承者和开拓者的重要代表画家”。文章指出:“在他的作品中没有汹涌澎湃的气势,却蕴涵着淡雅柔美、温馨灵巧和从容舒徐的无穷意味。他的作品中所呈现的平和恬淡、闲适悠然的风土人情和生态意象,与江南文化相互映照。”这段评论是对逸鸣艺术最确切、最真实、最完美的诠释。
  作为“海派画家”的开拓者,陈逸鸣对写实主义油画一直怀有求新求变的抱负。他的画在不断地发展中,最有说服力的是一组《梦乡系列》,采取了中国绘画中传统美学的意象元素,加以熟练的画技术处理,使之完全符合画家梦乡的想象。
  忆及“陈逸鸣艺术展”上川流不息的观赏者,突然跳出了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联想逸鸣告别了逸飞独立飞翔,挥汗耕耘获得圆满果实,岂不是对哥哥最好的告慰吗?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