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三网什么时候合一【从三网融到三屏合一】
 

三网什么时候合一【从三网融到三屏合一】

发布时间:2018-12-24 09:43:24 影响了:

  这是一个飞速发展且概念快速更迭的年代,稍不留神你就会有落伍的可能。2009年广电积极推动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和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标准CMMB,其实贴合的还是早先就已提出的从三网融合到三屏合一的概念。
  
  何为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这是个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国外称“Triple-play”),其实本质是指在张网上同时运营宽带数据、电视视频、语音通讯三种业务。在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所限,在语音和电视这两种信息服务上一直走的是单业务专网的模式,语音在电信网运营,而电视则在广电网上传输。因此,很长一段时间,这两张网络都是属于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直到两个新生事物的出现,才最终促成三网融合的发生。
  一是宽带,由于宽带并不属于之前约定的通讯或视频服务的任何一种,所以在全国很多地方,电信网和广电网都分别通过电话线和有线电视线向用户提供宽带数据服务。但因为广电运营商没有网络出口的资质,所以就形成了广电一方面向电信购买出口带宽,一方面和电信在终端抢夺用户的竞合场面。二是IPTV,由于重组前电信是分为固网和移动网两大运营商团队,随着用户使用习惯越来越倚重移动通讯而逐步减少甚至放弃固定电话时,传统的固网运营商不得不进一步挖掘自身固网价值,进入电视视频传输领域,于是就出现了电信的IPTV业务。也正是随着电信IPTV业务的出现,这个一直被广电倡导的“三网融合”概念最后反而“阴错阳差”地在电信网上得以实现。
  反观广电旗下之所以迟迟没有运营商完成“三网融合”,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还在对宽带业务的得失顾虑上。具备宽带运营能力的广电有线运营商其实离“三网融合”已经很近,之所以目前为止没有先例,还在于语音业务带来的收入和“三网融合”的虚名不足以平衡切入电信传统语音业务的成本和巨大风险。这里的风险说的就是宽带业务的盈利风险,由于本身在出口带宽上受制于电信,而且在终端资费上也受益于寡头垄断的超额利润,一旦由于触及电信语音业务的红线,很可能遭到电信出口带宽费涨价和终端大打价格战的双重报复。因此,从商业角度看,没有哪家广电的有线运营商会主动尝试进入语音业务来实现“三网融合”的。从这个角度我们也不难发现,由于没有全国级的运营商体系作为依靠,分散在各地的广电运营商们在面对巨无霸级的电信运营商时始终是底气不足的。
  
  如何三屏合一?
  
  “三屏合一”的概念则是伴随着电信运营商重组的实施开始出现。从字面理解,“三屏合一”是指以客户为中心,把电脑屏、手机屏、电视屏上的业务进行整合,提供跨网络跨终端的全方位信息服务。而从“三屏合一”的本质来看,其实代表了两个“合”,一是同一个用户可以通过多终端使用单一运营商提供的服务组合;二是同一个业务可以通过多终端到达用户。而这两个“合一”对于传统的网络运营商和增值业务运营商(CP/SP)都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对网络运营商而言,通过向用户推出跨屏业务的组合产品,不仅可以增加单用户ARPU值,而且可以提升用户黏度降低离网率。以中国电信为例:如果说“尊享e8套餐”代表了“三网融合”的业务组合,那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手机终端服务的“尊享e9套餐”也正是“三屏合一”的打包产品。而对增值业务运营商,特别是互联网上的各类CP/SP来说,“三屏合一”更是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把自身运营的业务从电脑终端向手机和电视终端进行延伸。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腾讯和激动网,前者借电脑屏上大行其道的QQ产品快速渗透到手机即时通讯市场,并且成为IM(即时通讯)市场的领先者。据监测数据显示,中国手机IM市场活跃账户数在09年就已达到九千万之多,其中腾讯的手机QQ服务位居行业第一名。而激动网也于早先就启动了融合电脑屏、手机屏、电视屏的“三屏合一”战略,并与长虹签署合作协议,推出应用于长虹TV2.0电视平台上的视频点播产品“激动派”,计划将门户网站、付费VoD、移动增值三条产品线分别对应“电脑/电视机/手机”进行三屏运营,实现其“一次制作,无限分发”的新媒体理想。
  可以说“三屏合一”建立了直达用户的多终端信息交换平台,从三网融合到三屏合一从根本上说还是要解决在这个平台上如何为用户提供服务,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的问题,也就是被称之为全业务运营的方式。如上文所提到的,网络运营商可以采取跨屏套餐的方式把用户稳定地留在自己的网中,但从个更长的时间段来看,真正留住用户并且能持续提升用户ARPU值还是要看这个多终端平台上所提供的服务及内容。
  
  全业务运营路向何方?
  
  回首2000年那一波轰轰烈烈的互联网浪潮时,大家都把互联网称为革命性的第四媒体来传诵。而到了今天,整合了电视、电脑、手机这三屏后的全业务平台已经可称之为更具前瞻性的“全媒体”。既然目标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全媒体平台,那这个平台上的业务就不再是一个“电视+通刊+宽带”的简单组合了,而是生活中的娱乐、媒体、商业等需要信息交换的全方位服务的集合,套用一个人所共知的书名,那就是《数字化生存》。
  现实生活中那么多林林总总的业务如果一股脑地移植到全业务平台上,必然会涉及到一系列很实在的问题。首先,就是全业务运营的实现方式。如果参考目前大众的生活方式和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可能的路径有两条:第一条是原本扎根于电脑终端的互联网平台全面进驻电视和手机终端。由于目前的互联网已经完全深入大众生活,成为大家平时不可分割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娱乐、媒体,还是通讯、商务的角度,现在的互联网平台所承载的服务可称得上是真正的全业务平台。第二种可能就是网络运营商在电视和手机终端另外开设专门的运营平台,自行开发或寻找SP共同开发基于这两个终端的业务,也就是行业通常所说的增值业务开发和运营的模式。
  但最终全业务运营会选择哪种途径得以实现,其实还要看全业务生态链各个环节的博弈结果。把整个全业务生态链拉长来看,最为关键的几个组成部分分别是用户、设备提供商(含终端设备)、网络运营商和业务供应商(SP/CP)。在传统的游戏规则中,奉行的是以运营商为核心的垂直生态链,向上连接设备提供商和业务供应商(SP/CP),向下为用户提供通讯等运营商服务。而到了全业务运营时代,如何选择全业务运营的实现方式,其中各方都有不同的考虑。
  
  让互联网接管全业务?
  
  先看第一种互联网全面进驻电视和手机的模式,可能投赞成票的一定是原来的互联网SP,但网络运营商会投反对票,而用户和终端设备供应商估计会持观望态度。因为对于互联网SP来说,多增加一个终端或一张网的进驻机会, 自然会增加其覆盖的用户群,增加自身收入或广告盈利。但对于网络运营商来说,由于在宽带业务上对互联网盈利模式的失策,导致其只能从终端用户使用网络的时长上盈利,却没有从互联网SP的快速发展中得到好处,反而由于网络视频和网游的普及,平白地增加了许多流量成本。因此在全业务运营阶段,网络运营商们自然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说到这里,可能有读者会提出现在运营商推出的“移动互联网”概念难道不是在支持互联网进入移动网络吗?这里需要说明的是3G阶段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中,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在用户数据流量计算上都是需要额外收费的。接下来看用户这个环节,用户是整个全业务运营盈利的源头,是最关键的环,但也是最现实的一环,全业务平台上提供的服务种类多少,使用便利与否,使用价格高低最后都是影响用户是否愿意使用的决定因素。对于终端设备供应商来说,情况比较复杂。随着网络运营商陆续推出“定制手机”和“上网本”政策,终端厂商在大策略上更多关注网络运营商的动向。但自从APP Store的模式成功后,一向被排除在运营环节外的终端设备商也开始思考自己在全业务运营中的定位,是否自己也可以采购内容、开发服务,从而和自己的终端捆绑,或销售给终端用户以进入可持续盈利的运营环节。因此在是否放开互联网进入全业务运营平台的问题,终端设备供应商也会观望,不急于表明自己的态度。
  
  网络运营商另辟新径启动全业务
  
  再看第二种由网络运营商主导电视和手机终端的全业务运营实现模式。根据电信2.0的说法,在全业务运营时代,整个产业链面临着变革的压力,特别是其中的网络运营商环节。无论是上游的SP还是下游的终端厂商和用户,都在试图绕过网络运营商设置的门槛,直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融合。例如:现在饱受争议的互联网电视。笔者在卖场体验过TCL等几家终端厂商的互联网电视产品,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很好很强大的产品。虽然没有高清的品质,而且还偶尔有些停顿,但就获取点播内容的角度来说,日常使用已经足够,最主要的是以后使用不需再另外付费。应对这种局面,网络运营商与其“堵”,不如“疏”。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让SP进入,在协调好和SP之间的盈利分成的基础上,向用户进行推广。
  而对于一个开放的平台,必须要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进入门槛的问题。这里所说的门槛有两层意思,首先是技术方面,需要制订出一套标准的技术接口,便于第三方合作伙伴进行便捷快速的业务开发。而这个工作其实类似3GPP这样的组织已经在进行OSA(开放业务体系结构)的定义,将业务部署和承载网络分离开来,有利于更多参与者互通和快速地部署新业务。其次是资质和规模方面,在全业务运营时期,业务能否吸引用户使用和消费更多靠的是开发者的创意和对用户市场的理解,而并一定非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和规模。因此借鉴Web2.0的成功经验,让用户同时也成为内容和服务的提供者未尝不是一个快速增加业务开发速度的方式。
  第二,盈利分成规则的问题。平台的开放还体现在网络运营商和SP之间有一套公开清晰的盈利分成模式,既保证SP收入的同时,也打消网络运营商在开放网络使用权时的顾虑。结合近期的案例来看,中移动的“Mobile Market”的手机应用程序商场在解决开放平台的问题上就很具代表性。目前,“MobiteMarket”提供六大类下载服务,分别为软件、游戏、主题、音乐、阅读和视频。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终端付费购买其中的服务,所支付的费用由中移动和业务提供者按3/7分成,并且难能可贵的是中移动首次将个人开发者被首次纳入到应用商品的提供者范畴,极大范围的拓宽了业务提供的渠道和速度,值得我们在全业务运营时期借鉴。
  
  广电的全业务举措及思考
  
  就在电信运营商们紧锣密鼓为全业务运营准备之时,广电运营商也在全业务运营上推出一系列举措,首先是中广移动与东方明珠(集团)有限公司举行了“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上海商业运营启动暨合作签约仪式”,启动CMMB的商业运营。接下来,广电总局发出《广电总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在加快有线网络运营商由事业向企业转制的同时,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省级有线网络公司跨省联合重组。随即由科技部、国家广电总局和上海市政府在上海举行了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启动暨上海示范网部局市合作协议签字仪式,标志着我国广电NGB建设的正式启动。
  把这三条消息连起来看,其实广电运营商在全业务运营的布局思路十分清晰。以高带宽优势的NGB作为全国级广电有线网络的统一固网标准,以CMMB作为广电一直缺少的移动网标准,再辅以《广电总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鼓励广电网络运营商进行跨省的网络整合,这一系列布局的目标就是打造继电信三大运营商后的第四大广电系全国运营商。
  与电信运营商相比,广电的优势和劣势都十分明显。首先,缺乏全国级的网络平台并且没有移动网的支持,是广电网络运营商的最大短板。但由于广电系统在电视视频传输网上的高带宽和有线电视数字转换的启动却又使其在电视屏上有着先天的优势,同时在内容生产和媒体宣传上具有垄断的传统强势地位。
  
  与其刺刀见红,不如求同存异
  
  相对电信网络运营商之间刺刀见红的直接竞争不同,其实广电运营商在全业务运营的模式上有着更多的选择。除了通过耗资千亿,历时10年来打造一张全国级的广电网外,更可选择和现有的电信网络运营商进行联合,实现强势内容和强势网络的互补。理由如下:
  第一,全国级物理双网(NGB+CMMB)的建设是广电在较长一个时间战略的布局,却会面临很多实际的困难,特别是在具体实施阶段和最终与电信网络的竞争上。也许有人说,拥有3T(T比特的路由、T比特的交换和T比特的传输)预期的NGB势必进一步巩固有线网络传统的高带宽优势,必然远远领先电信目前的相对窄带网络。可问题在于就在广电启动NGB建设的同时,类似中国电信这样的电信寡头也在各地进行着光纤入户的工作,以上海为例,根据上海电信启动的上海“城市光网”(MONET)行动计划,预计到2012年,上海市将实现“百兆到户、千兆进楼、T级出口”的网络覆盖。届时,网络带宽上的竞争双方显然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且,CMMB目前主要实现的还是移动网的单向广播传输,在CMMB基站和回传通道的建设上还需要进行巨额投入和一个较长的建设周期。因此,和电信网与其竞争不如合作。这一点,其实也已有先例。例如:2009年5月15日,拥有1500万用户的深圳移动与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跨行业的多业务合作,共同进行基础网络设施的建设。深圳移动可以使用深圳广电提供的内容服务,而深圳广电则可以借助深圳移动的现有的基站和回传信道资源,节省建设回传信道和地面补充基站的费用。
  第二,全业务运营的重点将逐步过渡到内容和增值服务的运营,而不再是物理网络的运营。广电运营商应该更多关注自身在内容上的传统优势,建立起跨网络运营商的强势虚拟运营平台,以EPG和内容运营作为全业务运营的核心竞争力,形成电信网络运营商搭台,广电内容运营商唱戏的互补合作。目前采取此类模式的其实也有先例。例如;SMG旗下的BestTV和杭州的华夏视联,前者凭借其自身的IPTV运营牌照和文广集团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借助电信的网络早已覆盖全国各地的数百万用户,由于控制了IPTV的EPG和点播运营,BestTV已经成功确立了自身的电视新媒体运营商的品牌和地位。而华夏视联则借助其在杭州的成功运营模式,将其自身的虚拟运营体系和内容服务推广到全国各地广电,以其强大的内容采购、生产模式及广播级的内容管理体系,赢得了全业务运营时代的先发优势。
  由此看来,在愈行愈进的全业务运营时代,广电之与电信,更多的是内容和网络间的互补,而并不是在网络层面的直接竞争。
  从三网融合到三屏合一的全业务运营时代,为所有人提供了一个新的舞台,谁会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是体量巨大的运营商?异军突起的SP?还是众多草根的用户?最终还需留待时间的验证。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