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课文中的自然美】美学中的自然美
 

【课文中的自然美】美学中的自然美

发布时间:2019-01-14 03:48:45 影响了:

  摘要:语文课本中表现自然美的篇章很多,它交织着作者的喜怒哀乐,或渲染气氛,或烘托人物,或表现自己难以严重的心情。同时,这些文质兼优的自然美篇章,启人遐想,给人愉悦。   关键词:课文 自然美 联系
  一、自然美的概述
  语文课本中表现自然美的篇章很多,它交织着作者的喜怒哀乐,或渲染气氛,或烘托人物,或表现自己难以严重的心情。自然美是将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自然美包括日月星云、山水花鸟、草木鱼虫、园林四野,等等,非常广阔多样。自然美的领域也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才逐渐扩大的,是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自然事物愈来愈多地成为能够为人服务的、使人感到可亲的过程中不断扩展的。总之,自然美产生的根源是人类社会实践。是实践把自然和人联系在一起,使自然美得以产生。随着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人类与自然的联系越来越扩大,一方面,自然作为人的物质生活对象,范围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自然作为精神生活的对象也在不断扩展。自然美的范围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扩大。自然美作为经验现象,是人们经常能够欣赏和感受的。自然美的审美意义是多重的。自然美的审美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欣赏祖国大自然的美,可以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的情感。第二,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够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第三,自然美能够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高尚情操。第四,对自然美的欣赏,还能够开阔人的视野,增长人的知识。高中的语文中的自然美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课文中的自然美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的特点。作者对现实中自然美的描写,不是纯客观的描摹,而是对自然物进行选择、想象、加工、创造过的,这些自然物必然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自然界对象化的自然,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产物,人与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2)具有整体美的特点。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欣赏自然美的角度并不相同,但是许多作者会渲染使得整体有了一种自然美的感觉。
  二、课文中的自然美的情景描写
  自然美的描写,揭示出美的象征意义。在我们的课文中常常有对自然美的描写,主要是写景或者人物来表现这种自然美的感觉。景物,常常受时空观的限制,难以获得自然美的全貌。而艺术作品中,由于有了艺术家的艰苦劳动,自然美的主要特征得到多方面、多层次的反映。因此,人们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能够获得自然的整体美。课文中的自然景物具有象征美的特点。这类自然景物,由于其外在特征与人的美好品格和精神相似,所以成为审美对象。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的白杨,由于有“笔直的干,笔直的枝”,“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因而是北方农民的象征,是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少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的象征。欣赏这类“自然美”,要力求准确地把握作品中自然物的情感表现性,提示其象征意义。又如,海子的代表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的句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都表达美好的情感。在人生观、价值观上既肯定世俗生活,又不甘于堕入尘世成为俗人。诗人心怀始而热情开放,终而收合封闭。表明海子这首诗在情感的清纯、明净、世俗化的背后蕴藏着某些复杂性、矛盾性的东西。“面朝大海”本来是面对空旷、虚无,但海子独具慧眼,竟然看出了“春暖花开”?,“春暖花开”是诗人的“心画”,是梦想的温柔之乡,寄托着诗人无限渺远的情思遐想,将人们带到了一种情境中。
  三、课堂中自然美的表现
  在课堂中,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常用的欣赏自然美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1)朗诵法。“朗诵”是感知语文教材的主要方式,是获得文章美感的主要途径。它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有声有色的美读,能渲染气氛,激发情感,诵读就是让学生对一些传统的古汉语精品进行反复诵读,直到能够背诵,诵读的目的不在于立竿见影,立马见效,而在于通过长期稳固的储存和积累,通过长期、反复的揣摩和领悟,受到语言和文化的滋补,奠定学生的语言及文化功底,使学生终身受益,并且能为美读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能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2)角色表演法。利用图片、科教片、插图等直观教具来帮助学生理解,增强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例如,在《苏州园林》中,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熟读课文后当一批外国游客的导游,将苏州园林的美丽风光介绍给游人。要当导游,必须能对课文熟读成诵,这就促使学生自主诵读,并在诵读中传达出自己所感受到的美,在表演中表现自己所领悟到的美。(3)描绘法。教学时,学生不可能直观地看到教材中涉及的所有美好自然风景。在教学中,就靠教师利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去描绘课文中的美景,让美景再现在学生的眼前。(4)想象法。欣赏自然美和欣赏艺术美一样,也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任何欣赏活动,都是一种创造,是创造就少不了想象力的参与。没有想象,或者根本得不到美,或者虽能看到美但也只是有限的。如果想象参与自然美的欣赏,那么,自然物就会呈现出无穷的意味。如姚鼐的《登泰山记》中的“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山,通过想象却说青山背负着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5)仿写法。所谓仿写,就是主观情感向客观事物的表象进行模仿,从而达到物我同一。如“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在这个例子中,艺术家把情感“投射”到被表现的对象中,把原本没有生命的自然现象和事物,幻化为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们也有人的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这样它们才感人至深,具有艺术的魅力,可以让学生用仿写的方法来进行,便于学生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高级中学教科书・教师参考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
  [3]刘叔成.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