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东瓯永固,踏歌长行_踏歌长行
 

东瓯永固,踏歌长行_踏歌长行

发布时间:2019-01-17 03:50:09 影响了:

  瓯剧作为温州瓯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温州传统文化的审美特征和区域特色,也显示了温州人的文化创作性和文化多样性,具有较高的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她所蕴含的传统思想、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地域文化极具研究价值。
  瓯剧 温州社会生活 音乐创新 政策支撑 传承
  一、瓯剧与温州社会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多姿多彩,内涵丰富,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润物无声地滋养着民族世代相承的文化土壤。世界发展的历程昭示我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等“硬实力”,还取决于“文化软实力”。作为凝结民族智慧、传递民族情感、体现民族风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记忆的重要功能,可以部分“活现”当时社会生活,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历史“活”的见证,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东瓯地区的瓯剧亦然,其积淀着丰厚的历史记忆层,是打开温州传统社会的一把钥匙,也是反映温州社会生活及其变迁的一面镜子。从某种意义上讲,瓯剧可以说是温州的文化之根。
  瓯剧,原名“温州乱弹”,是温州地区最有影院的剧种,它流行于浙江南部以温州市辖一个县市区为中心流行区、旁及丽水、台州两市地区,原及闽北、赣动北一带地区。瓯剧作为温州瓯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温州传统文化的审美特征和区域特色,也显示了温州人的文化创作性和文化多样性,具有较高的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她所蕴含的传统思想、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地域文化极具研究价值。它在音乐腔调上,既有“曲牌体制”的高腔、昆腔,也有“板式连套体”(由李子敏先生提出,所有板式、腔句均可连接入“套”,故称之为“板式连套”)体制的乱弹腔、徽调(皮、簧);更有滩簧、时调等六种声调唱调,不仅其行当表演、化妆、砌末都有其独具的风格,在剧目上,更是丰富多彩。据不完全统计,瓯剧有大中小型传统剧目450多个,其中84本为“正统”的传统剧目。这84本中,属元杂剧剧本3部、明杂居1本、清传奇13本,有17本剧目见于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中的《曲海目》。从声腔上分,84本“正统”剧目又分为“三昆”、“四高”、“四徽”、“五老”、“四冷”,等等,名目繁多。
  首先,瓯剧可谓是温州社会生活的伴奏。这表现在瓯剧以温州信仰生活的关系上:植根于人们心灵深处的信仰常常以祭祀的形式表达出来,而戏剧在很大程度上起源、依附于祭祀仪式,此乃中外戏剧史之常识。所以戏剧演出往往与信仰活动相伴随。温州信神媚鬼,动辄举众赛神、扎灯演剧,所谓“岁时祭赛,亦无不有剧”,“无不”二字道出了江南信仰活动与瓯剧等戏曲之相俦关系。
  其次,瓯剧与温州的喜庆活动也有密切的联系。人们在生活中遇到愉悦之事,常以一定的形式来庆祝。早在原始社会,先民们狩猎归来、战争获胜时即有“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之举。它不仅阐述了中国戏曲之源头,也说明戏曲、歌舞与喜庆活动紧密相关之历史渊源。在近世温州,喜庆活动中多以瓯剧渲染、增添欢快气氛,丰富喜庆内容。
  再者,瓯剧与温州的社交生活和冶游也紧密相关:社交交往时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说,人的社会性事通过人际交往体现出来的,交往常常衍生、夹杂其他社会活动。在近世温州,瓯剧乃社交生活的重要内容和社交礼仪的一部分。
  而作为戏曲之一种,瓯剧在发挥娱乐、教化、审美等社会功能的同时,还因其自身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她可以丰富、调节社会生活:瓯剧不仅丰富、美化温州生活,还缓解人们内心愁苦、失意等情绪,是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生命更有意义还体现在它可以促进、融合人际关系;传播、扩散社会信息。
  此外,瓯剧对温州文艺、手工艺也具有重要影响,她的流行与相关行业兴起、繁盛关系密切,更有部分群体以教演瓯剧为谋生之路。
  二、把话瓯剧的音乐创新和传承
  在我国,三百多个戏曲(剧)品种中,它们之间的重要区别,在于音乐(唱调),瓯剧的音乐唱腔,在长期历史文化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新中国成立以来,瓯剧先后新编、改遍、整理或移植的传统戏、历史剧和现代戏,大小百余部。而在不断的发展历史洪流当中,事实证明,对于戏曲最好的传承方式就是音乐上的创新,政策上的支持。
  瓯剧在音乐创新上,在保留传统瓯剧音乐的基础上,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对唱腔音乐以及场景音乐进行创作,使音乐在充分体现出戏曲表现力的同时,既保留了深厚的传统风格,浓郁的乡土风情,又散发出时代气息。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成功之处还赖于曲调的整体布局和细节刻画,人物的性格发展也要在音乐发展中得到体现。人物的音乐形象由节奏、旋律、配器、音色、速度、力度、曲式、调式等多种因素有机构成。现在的瓯剧音乐,应该突出音乐比重,注重和谐统一:人物唱腔设计方面注重强调性格化、音乐主题明确、丰富化;序曲音乐合唱化;乐队编制混合化;配器手法多样化。总之,在可行的条件下,尽量添加一些流行化元素,加入现代的声、光、电等舞美技术,加入现代的舞蹈表演元素,以符合现代观众审美情趣;创新的目的也是为了和国内的优秀剧种接轨,让古老的瓯剧更好地被当代年轻人接受。农村市场一直需求量非常大,创作符合农村观众口味的传统戏赢得市场,这也是创新的另一个方面,也是培育瓯剧观众的很实在的做法,以响应时代的需要。而在政策上,温州市瓯剧团的副团长方如剑曾经指出:近几年来,温州市政府,还有广大的温州人民群众已经逐渐认识到瓯剧的重要性,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关注这一传统文化,而瓯剧团的运作也一年比一年顺畅,受到了广大人民的热烈欢迎。而今,最大的问题莫过于生源问题。如今,老一批的演员即将或已经退休,而新演员仍处在积累经验过程中,很难担当大梁,而且一些年轻的温州人并不喜爱这一传统文化,更无意愿学习它们。但是,瓯剧团对于艺术学院乃至一些高职学校有天赋的学生的培养也是非常看重的,并且细心挑选努力培养。我们要相信它的前程是美好的,毕竟,新中国成立以来,它已经以一批批成果、一批批人才证明她是优秀的,但,要登顶峰,还须付出更大地努力,方能向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作为古文化堆积层的瓯剧艺术,有辉煌的过去,更有美好的未来。
  三、后记
  我们相信瓯剧内在地蕴含着某种神秘力量,足以萌发出对它整体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的某种秩序和规范,充分显现草根阶级的智慧。草根阶级的精神需求和信仰是一种如同水一样既柔且刚的力量,面对新的挑战,她似乎很容易遭受磨难。但事实上,她真的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她总是能找到适当的机会,倔强地重新回到她的原生地,回到我们的生活,以其本真的面貌,乃至更好的姿态,展现着自我。
  参考文献:
  [1]李子敏.瓯剧艺术概论.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
  [2]谢菁.中国文化史丛书――戏曲艺术.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3]陶世鹏.中国文化史丛书――音乐艺术.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4]林亦修.温州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上海:三味书店出版社,2009.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