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
 

【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

发布时间:2019-01-19 03:57:57 影响了:

  【摘要】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素养,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地理学习能力,特别是终身学习能力是未来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尤其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本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依据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结合教学实践,初步探讨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力求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地理;学习;能力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地理学习能力,特别是终身学习能力是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是高中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必须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探索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要求教师树立新型的教师观,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者和传授者,而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要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的预设性和生成性的关系,使教学活动成为生成教学智慧、增强实践能力的过程。同时要求教师树立新课程教学中师生双主体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创新意识。�
  要培养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求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钻研、潜心探究、专心学习。其次要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关注所有学生的成长,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对普通农村高中来说,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显得尤为重要 。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自觉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脚、动脑,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有成功的可能,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要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主学习的动力。第三,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新课程确立了三维一体的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过程和情感态度即为学习习惯的内在本质和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留心观察、缜密思考、勤于交流、善于合作的学习习惯。第四,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要使学生把学习方法转化为学习能力,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反复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知识的生成过程,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学生靠“勤”学“苦”练和“时间加汗水”来学习永远也学不完的地理知识,而要着力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第五,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地参与学习,都有充分的发展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要真正地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地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乐于探究,全面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
  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强调“学以致用”,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将学习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新课程理念认为,实践、运用实质上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重点要做好观察实践能力和形成地理观念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其目的是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着力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教材较老教材最大的改进,是加大了观察、实践等活动内容,许多知识在教材上没有直接呈现出来,而是要求学生自己通过地理观察、实验来获取地理知识。如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的实践活动《观察月相》;第三章第二节的活动《如何保持土壤不被冲刷》等,都要求教师鼓励和组织学生真正地开展地理野外观测、考察及调查等实践活动,来获得地理知识。教师要指导、帮助学生自行设计实践活动的计划和方案,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逐步领悟地理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并灵活运用地理研究方法来分析、解决地理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极为重要。新的地理课程的内容体系,是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主线建立的。学生通过地理学习,应能形成正确的生态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发展观,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能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指导社会实践,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如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调查当地的一家工矿企业(造纸厂、电镀厂、水泥厂、钢铁厂等),分析其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情况,讨论该企业对环境的影响。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调查实践活动中尝试分析资源、经济、环境的相互关系,从中得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论,进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反过来,这些观念的指导又会促进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提高。�
  3.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高中地理新课程中大量的知识内容需要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来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达到新课程标准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要求教师具备创新意识。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地理教学中,要彻底改变以往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目标,从思想到方式,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大胆突破。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不迷信、不盲从、不惟书、不惟上,敢于质疑和反思,善于肯定和否定,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在学习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时,可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组织师生之间进行自由讨论,而且要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不仅讨论问题产生的原因,而且讨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案。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联系本地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撰写地理小论文,并相互交流展示。�
  其次,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师要利用学生渴求解答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倾向,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如许多学生看过美国的科幻片《侏罗纪公园》,对中生代的恐龙很感兴趣。学生就会思考:为什么现在没有恐龙这个物种了呢?它是在什么时候消失的呢?它是不是进化成了其它物种了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教材(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从而牢固地掌握有关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变化的知识点。�
  第三.教师要教学相长,积极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教学相长的观点,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也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要转变角色,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从传道者转变为合作者,作为班级中的“特殊”一员参加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多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如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收集有关人类进行宇宙探测,特别是在生命探索方面所取得成果的资料,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探讨除地球外,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中可能存在生命的是哪个?并简要阐述理由。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合作,共同讨论,相互交流。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占有材料、发现问题、交流讨论,通过质疑、释疑,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也会相应地得到发展和提高。�
  新课程理念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新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全新的探索与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新的情况、新问题,只要我们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着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我们一定会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培养出适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收稿日期:2011-07-15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