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多科技术学院的发展及消亡暨对我国发展技术本科的启示】 国网技术学院
 

【多科技术学院的发展及消亡暨对我国发展技术本科的启示】 国网技术学院

发布时间:2019-01-20 03:49:42 影响了:

  摘要:英国号称继续教育之乡,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演进过程和多科技术学院的产生与发展对我国发展技术本科院校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多科技术学院与大学在地位上平等,二者构成英国高等教育的双重体制。双重制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标志着英国高等教育从一元中心到二元制的确立,多科技术学院在扩大继续教育机会的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型科技人才。但是多科技术学院的“学术漂移”(academic drift)最终导致了多科技术学院的消亡。我们必须正视这种院校之间经常发生的自愿模仿、自愿趋同现象,从而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我国技术本科教育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多科技术学院;技术本科;启示
  作者简介:熊颖,女,(1983-)江苏盐城人,同济大学职教学院在读研究生;孙博,男,(1983-)山东聊城人,同济大学职教学院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062-03
  
  二战后,高等教育大众化逐渐成为英国教育政策的中心。教育平等成为制定教育政策的主要目标。“人人受教育”成为整个社会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英国政府制定了各种政策,采取许多办法扩大高等教育。使普通百姓。不管来自什么样家庭背景。无论信仰何种宗教,都能接受高等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与社会地位。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演进过程对我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发展技术本科院校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英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存在四种类型的学校。一是继续教育学院,这种学院既招收结束义务教育而没有升学的十六岁至十八岁的青年,又招收十八岁以上的已就业和尚未就业的人员。二是多科技术学院,也被称为科技大学或工程技术学院。学习长期课程的四年制,可获得学士学位也可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学习短期课程二年,可获得高级技术员证书。三是开放大学,如广播电视教育和函授教育。四是综合大学,如牛津、剑桥等文、理、医科大学。前三种学校都是职业技术院校,统称为其它高等教育,后一种学校是传统的大学,称其为大学教育。
  
  一、英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进程
  
  英国是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最早的国家,早在1921年英国对职业技术教育就开始实行国家证书制度。19世纪二三十年代,像格拉斯哥、曼彻斯特、里兹、伦敦等城市就已陆续办起了机械工人学院。这些学校的办学目的是对工匠和熟练工人进行科技教育,课程大多数在业余进行。到19世纪末,这类学校陆续变成了技术学院。19世纪后期大学优先发展自然科学,实用科学和工程学则处于劣势。与职业直接挂钩的技术教育在大学以外进行,被认为是下等阶级的去处。这种观点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二战后特别是战后近二十余年中。英国经济处于日渐衰退的境地。对此,英国各届政府及有识之士在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国家经济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是国民的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技术素质不高所致。因而政府做出了必须改革教育结构、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实施全员培训工程的决定。
  英国号称继续教育之乡,他们对继续教育的定义是对16岁离校后的青年,所接受的低于学士学位的学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现在,在继续教育学院学习的人数是大学生的2倍。继续教育学院主要针对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不同级别,开设不同的职业技术课程。低级的水平相当于中等技术教育,高级的水平相当于高等教育。学生通过不同的职业技能培训,得到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进入劳动力就业市场或提高自身水平和能力。由于在英国就业是第一位的,且就业后还可以继续攻读学位课程,因此要求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的人数正在逐年增加。甚至有些传统大学的毕业生为了适应就业的需要,还要到这类学校就读,以便取得技术合格证书。
  
  (一)英国多科技术学院的现状
  多科技术学院作为英国双重制下公共高等教育部门的主体,开创了与传统大学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
  1 双重制的确立及多科技术学院的建立
  在双重制形成前,英国高等教育由两部分组成,即代表自治传统(autonomous tradition)教育理念的大学和代表服务传统(service tradition)教育理念的公共学院。二战后,英国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急剧攀升,而大学所能提供的就学机会有限,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在公共学院内学习高级课程来获得学位。据1961年罗宾斯委员会调查,英国当时具备入学资格能升入大学者,只占所有适龄青年的4%。这说明传统大学无法满足更多具备学术资格的人接受高等教育。委员会1963年发表了《罗宾斯报告》(The Robbins Report),该报告宣称未来“高等教育课程应向所有在能力上和成绩上合格,并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开放”。《罗宾斯报告》主张扩大已有大学招生名额,建立新大学,以便为更多的人提供教育机会,,但这一建议遭到了学术界的反对,学者们认为,在以大学为主的单一体制下,大学外的公共学院永远处于从属地位。这无非使大学和非大学机构之间的界限更加突出,导致两部分高等教育机构在地位上永远不平等。事实上,当时政府已经意识到在大学之外,一个以公共学院为主体的、独立的高等教育体系已经形成。为了顺应这种发展趋势,1965年,新任教育大臣克罗斯兰德(A.Crosland)在乌尔维奇学院(Woolwich Polytechnic)发表演讲,宣布了“两种高等教育”的原则,即主张在国家已有的自治大学系统之外,正式设立一个以多科技术学院为主体,包括其他学院在内的公共高等教育部门,它与大学在地位上平等,二者构成高等教育双重体制。
  1966年,教育与科学部颁布了《关于多科技术学院与其他学院的计划》(A Plan for Polytech―nics and Other Colleges)白皮书,把现有继续教育机构中的部分学院按地区进行调整和合并,成立具有综合性质的地区学术团体――多科技术学院,与其他学院组成公共高等教育体系。作为公共高等教育的主体,多科技术学院与大学地位上是平等的。英国多科技术学院的创办正式拉开序幕是1969年1月成立的哈特菲尔德(Hatfield)多科技术学院。从1969年到1973年,短短4年间成立30所多科技术学院:1989-1991年间又成立4所。由此,英国前后共创立了34所多科技术学院。多科技术学院在扩大继续教育机会的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也满足了社会对扩大新型高等教育方面的要求。除了技术和工程学外,还设置社会学科和师范学科方面的课程,具有类似综合大学的性质。双重制教育管理体制的确立标志着英国高等教育从一元中心到二元制的确立,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型科技人才。
  2 多科技术学院的办学特点
  (1)学制灵活
  多科技术学院采取多学制多层次的做法,学制 分为学位(Degree)课程、专业文凭(Diploma)和非正规证书(Certificate)。学制长短也不一样,分别有三年、二年和一年。学生的类型也多种多样,主要分为全日制、工读交替或三明治、部分时间制三种。他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2)设置单元课程(Modular Course)
  根据1978年单元课程委员会(MCC)的提议,多科技术学院需要一种更灵活的课程模式。学生可依据学分接受考核评定后被授予证书或学位。充分体现这一理念的单元课程被引入多科技术学院。首先,学员享有充分自主权,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学科专业、毕业文凭、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单元课程,其次,单元课程有灵活、可靠的经费保障。开设单元课程所需的经费主要来自地方政府。另外一部分来自工商、企业资助的部分时间制和工读交替学生的学费。第三,学分可以累计。学员根据想要获得的某项文凭要求,选择要学习的单元课程、学习方式和时间,积累足够的学分就可以毕业。
  单元课程是对传统大学单学科课程教育的一种挑战,它以满足企业界和学生需求为基础,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体现了跨学科学习的课程理念。
  (3)采取多头管理学校办学
  根据管理体制的分工,多科技术学院均由地方政府领导管理。地方成立教育委员会,其人员由政府教育局、企事业、社会名流代表和学校负责人组成。教育委员会负责学校的经费及办学方针、系科设置、学校领导任免以及其他重大改革事项。地方教育局负责教学、招生、就业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则性控制。学校董事会负责研究决定本校的重大事宜,校长则根据教育委员会的既定方针和董事会决定的事项管理具体实施过程。
  (4)根据社会需要招生,毕业生就业出路宽
  多科技术学院的招生有严格的限制,而又要满足劳动就业的需要,因此要求培养的学生专业面宽,职业适应性强。多数学院同地区性的企业直接挂钩,具有强有理论联系生产实际和专业设置照顾地方的特点。学院根据企事业单位的需要和劳动市场的人才预测来确定招生数量,有的系科每年招生,有的系科隔年甚至两年招生一次。学院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在两年制的教学中,强调打好基础和进行实际技能的训练,为就业创造条件。不少多科技术学院就业率达到90%以上,并且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二)多科技术学院的“学术漂移”及消亡
  多科技术学院的建立具有显著的政策因素,但该政策的终结与学院后期的发展直接相关。20世纪80年代政府削减经费,使整个教育市场更具有“走向市场”的特点。多科技术学院和大学在学术研究、学科体系和教师资格等方面越来越相似。多科技术学院在采用开放式的教育模式培养人才、满足社会企业界用人需求、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民主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上达到了其成立之初的政策目标。但学院后期注重科研、争取独立学位授予权等“学术漂移”(academic drift)现象却又超出了政府的预先设想,这也是导致这一政策终结的直接原因。
  1991年5月,英国议会颁布的《高等教育:一个新框架》(Higher Education:a New Frame-work)建议废除二元制,建立一个单一的高等教育框架。第二年,议会通过了《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法》(the Further and Higher Education Act),建议成立“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HEFC)法人团体。依据这两个法案,政府裁撤了1989年才设立的“大学基金委员会”和“多科技术学院与其他学院基金委员会”,改按地区设置“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同意多科技术学院申请改名为大学,具有和大学相等之地位,享有自行颁授学位之权力。同时,取消了国家学位授予委员会(CNAA)。把学位下放到各主要院校。这两个法案构成了英国高等教育体制结构变革的分水岭。最后。英国34所多科技术学院以及部分其他学院被改称为大学。一个统一的高等教育体制取代了运行20多年的二元制,实现了英国高等教育体制新的融合。
  
  二、对我国发展技术本科教育的启示
  
  (一)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由于多科技术学院主要是接受地方政府领导管理,其办学经费主要也由地方当局支付,所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满足地方工商企业界对人才规格的具体要求,一直是多科技术学院的指导原则和办学目标。同时,多科性技术学院培养的主要是职业技术人才,解决毕业生的就业和出路问题,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因此。多科技术学院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完全面向当地市场,按照本地工商服务业的实际需要而确定,以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事实上,解决培养对象市场化定位问题,离不开工商企业的广泛参与和积极合作。在英国。工商企业不但直接提出对人才素质和技能的具体要求,还进入培养的全过程,包括从课程目标的定位到知识、技能体系的确立。这种参与通常是通过行业组织、企业协会和团体介入的方式得以实现。这些行业组织和专业机构制定主要经济部门的职业标准,学校在规划设计培养方案时就要考虑这些技能领域,将它们落实到培养方案中去。并得到相关机构的认可。企业参与多科技术学院还有其它多种形式,如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宏观管理和领导决策,参与制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能力标准,参与教学过程的实施、优化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等。
  
  (二)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大力发展新兴学科
  工读交替的“三明治”课程被普遍认为是多科技术学院专业技术教育的一大特色。按照这种学制,学生在入校后头二年攻读学位课程,第三年到工商企业实习。第四年继续学习直至毕业。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把工程设计、研究、实验与教学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够在所选择的典型工业环境中学习,并伴有各种社会、经济、生产革新等活动。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书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而且使学生在做好就业准备的同时,具有较高的技能和创造力。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立即投入工作。受到企业界广泛的欢迎。
  同时,多科学院的“三明治”课程也增强了高等教育面向生产实际开展科研的积极性。英国政府组建了全国性的教学公司,组织和协调高校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同时还建立了科学园。大学和企业合作开展高科技方面的应用研究,以促进工业的发展。多科技术学院在这一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突破传统大学的办学限制,注重学科的交叉与综合。多科技术学院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的过程中经常根据科技发展的趋势,不断更新和补充新兴的科学技术内容。以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三)正视多科技术学院的消亡
  一般情况下。高等院校的目标一经确定,各高等院校应该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但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一些漂移理论家认为。高等教育机构的职能并非一定要忠实于创办初期制定的目标。高等教育要考虑到学生就业选择、教育机构相互的浸透、弱势群体的补偿性手段、高等教育的灵活性结构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等,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发生“漂移”现象的原因是因为现代知识发展迅猛,而创造高深知识需要大量的资金、昂贵的设备和大批高水平的科研人员,所有这些都是传统的教学场所难以提供的。因此,很多科研活动从正常的大学教学场所脱离开来,甚至转到政府、非赢利部门以及工业部门建立的校外科研中心、实验室和研究所。同时,各高等教育机构组织之间也在相互模仿学习,这些模仿行为还可以减轻高等院校组织内部的动荡。因为它扎根在制度环境里,具有合法性,不容易受环境的冲击,也就是说制度合法性本身提高了高等院校组织的生存能力,使得多科技术学院朝向有利于组织发展的方向漂移。所以,英国多科技术学院的消亡并非偶然。
  导致整个高等教育体制改变的关键动因是学术和职业自然而然的相互“漂移”。虽然政府可以依靠行政权力制定政策让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定格”在某一个固定的位置上,从行政管理体制上使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远离大学的影响,但是行政权力却不能干预院校之间经常发生的自愿模仿、自愿趋同。我们必须正视这种院校之间经常会发生的模仿、趋同的合理性,从而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技术本科教育的发展之路。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