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一日一课”校本教研活动实践探索:理科组校本教研课主题
 

“一日一课”校本教研活动实践探索:理科组校本教研课主题

发布时间:2019-01-21 04:00:55 影响了:

  特级教师谢志辉老师认为,所谓校本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的发展;二是“基于学校”,从学校实际出发;三是“在学校中”进行。校本教研就是立足本校本岗,融“学习、研究、实践”为一体的活动模式。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为了使百年老校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为了使百年老校在新课程改革中走在县同类学校的前列,为了将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切实有效地转化为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近年来,我校改变了旧的教研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日一课”教研活动。这是一种新兴的校本教研方式,是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性研究的一种形式。笔者作为组织并参与到“一日一课”活动中的一名教师,深深感受到了它的魅力,并在“一日一课”活动中逐渐成长。
  所谓“一日一课”,就是指每天开设校级教研课一节。2005年9月,“一日一课”活动作为新举措开始在学校中推行。在这几年中,学校制订了以实施“一日一课”为支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为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校本教研思路。四年来,“一日一课”活动已成了学校校本教研的特色。全校教师以始终如一的认真态度,描绘出了一幅“喜看稻菽千重浪,倾听幼竹拔节声”的丰收图。
  
  培养一种“熟读深思子自明”的学习习惯
  
  有人说,新世纪的老师要有演员的素质,导演的才干,还要有诗人的激情,哲学家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真正做到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我们要求教师做到广泛涉猎以求“博”,学习业务以求“专”。
  我校在教师学习方面要求他们做到五个“一”:学校每年给每位教师订阅一本教育杂志,并整天开放教师阅览室;每学期要求教师认真阅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每学期认真上好一堂校级公开课(即一日一课);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每学期做好一本个人成长记录本(里面包括自己撰写的论文案例、教学反思、教学故事、精品课教案及获得的荣誉等)。
  事实证明,通过多彩的学习培训渠道,老师们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学习习惯被培养,从而在教学上更感觉驾熟就轻、应付自如。
  
  推动一种“青山正补墙头缺”的合作热潮
  
  现在的社会讲究“双赢”,而合作就是共同解决教师个体工作学习上遇到的困惑,是教师思想上的交流和融合,也是一种教育资源的共享。
  在“一日一课”活动安排时,我们特意将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安排在同一周内,要求他们“同课异构”,即不同的人,不同的学生上同一个内容。这样的安排促使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和切磋。同时,因为每天有一节校级公开课向全校老师开放,所以老师不用因为没有机会出去听不到好课而烦恼了,他们自觉形成了听其他学科课以博采众长的习惯,跳出了外出听课的局限,促进了教师间、学科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学校里呈现出“处处交流、时时合作”的新气象。这种同事间的互相指导对教师专业提高的作用远胜于一般组织化的教研指导,因为它快捷方便,可操作性强。在合作过程中,大家的问题解决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同事之间的感情加深了。
  
  发扬一种“‘课’不惊人死不休”的研究精神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也正因如此,才会有那么多优秀老师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如何减少心中的遗憾?勤备课、勤思考、勤研讨、勤磨课是最好的方法。
  在“一日一课”活动中,因为是“同课异构”,因而促使教师们对上课教案是一备再备一改再改,有许多年轻教师为了上出一堂精彩的、能获得大家好评的课,上网查资料,向老教师请教,同行间请教,甚至来个N度创作,发扬了一种“‘课’不惊人死不休”的研究精神。面对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总是有意无意地在和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对话,建构出不同的意义,赋予静态的教材以生命活力,达到对教材的“激活”。把教材细节化、情节化,使学生有认同感,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创设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评课氛围
  
  近年来,我校坚持了听课评课制度。校长、中层每学期必须听课30节以上,教师每学期必须听课15节以上,我们将听课活动列入了教师月岗位考核、学期岗位责任制考核条例,鼓励教师跨年级、跨学科听课。学校的“一日一课”活动得到了广大教师的热烈支持,只要有时间,老师们就会拿着听课本去听课,有些教师为了听课,还和其他老师调课。“一日一课”活动给老师们创设了博采众长的机会,“一日一课”活动促使教师们将听课变成了自觉行为。
  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听课活动时,我们还认真组织开展评课活动。每周五下午四点,由业务校长或教务处主任带队组织评课活动。同学科教师必须参加评课活动,欢迎其他听课教师一起参加评课活动。评课由开课教师先行发言,介绍学生、教材、教法以及教学中的创新元素、课堂特色、课堂亮点、实际教学效果、教后反思等。然后由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同教材教师作评课“主发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发言不少于6分钟,同教材教师发言不少于3分钟),其他教师参与评课发言,业务校长或教务处主任作总结发言。
  上课,我们提倡“宁要真实的错误,不要虚假的成功”;交流,我们提倡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可以说说他的设计是否巧妙;也可以评评他的激励机制如何优化;可以侃侃他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否得体;可以测测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在评课过程中,无论是执教者还是评课者,都收获颇丰。他们的教学能力在交流研讨中得到了提升。
  
  创导一种“一路走来一路新”的教研方式
  
  近年来,我校的“一日一课”活动方式在不断地改进完善中。
  2005学年,“一日一课”活动由教师自行申报,即周次、内容、学科都由教师自定,教务处根据教师的申报再确定学校“一日一课”安排,这样虽发挥了教师的特长,发扬了教师的自主性,但随意性较大,教师听课也没有系列性和可比性,给评课带来了很大困难。
  2006学年,我们针对2005学年“一日一课”活动出现的弊端,将“一日一课”活动形式作了一下调整,我们将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安排在了同一周,要求同一周上课的教师施教相同的内容,即“同课异构”,这使得同一周的课有了可比性,促使教师们更认真地研究教材、设计教案等。“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引发了参与者智慧的碰撞,让教师们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同课异构”的校本教研方式既有个体的积极参与,又有群体的通力合作;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
  2007学年,“一日一课”除仍然采用“同课异构”活动方式外,我们还当堂下发评课表,要求每位听课教师都写听后反思,在月岗位考核中,教务处以收到的评课表进行考核。
  2008学年,我们将“一日一课”活动推向全镇小学,即在开学初,在全镇小学各科骨干教师内挑选“一日一课”开课教师,并专门定出各科教研时间,如周二上午为科学教研活动时间,周二下午为一二年级语数教研活动时间,周三上午为英语教研活动时间……这样,学校专门在课时安排上下了功夫,让相应的教师在相应的教研活动时间内都能有机会参加。这样的安排更有针对性,教师们听课研课磨课的积极性更高,氛围更浓。总之,四年来,我校的“一日一课”活动是“一路走来一路新”,充分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形成一种“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良好态势
  
  “一日一课”活动使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真正落到了实处,给学校、老师带来了旺盛的生命力,教师们通过阅读、交流和实践,业务水平、教学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经过学校领导的引领和教师的不懈努力,学校已形成了一种“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良好态势。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教师们的辛苦付出是分不开的,与他们的探索研讨是分不开的。
  “已有的已是过去,欲求的远在征程”,校本教研探索之路还很远,如何让“一日一课”活动促进教师整体的发展?让学生和教师在探索中共同成长?这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紧密配合,扬长避短,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在校本教研这块“实验田”中精耕细耘!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县齐贤镇中心小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