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期望与现实]企业的期望与现实
 

[期望与现实]企业的期望与现实

发布时间:2019-01-23 03:54:38 影响了:

  摘要:大学教学现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用问卷的方法主要从大学生对教学的期望和教师教学现状两方面调查学生,发现了当前大学教师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师生关系、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考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大学教师教学以人为本势在必行,但又任重道远。
  关键词:大学教师;教学;问卷调查法
  
  一、引言
  
  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大学教师的教学现状,探究教师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原因,进而促进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有效教学,笔者对湖南省5所大学的31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从大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的看法、满意度和期望来了解当前大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表现、存在的问题和应加以改进的地方,为大学教师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二、结果分析
  
  1.教学目的
  从大学生期望教师在教学中强调的教学目的看,87.5%的大学生期望教师的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方法”,“传授知识”、“应付考试”、“其他”分别只占到6.1%、3.7%、2.7%。然而,从大学生对“现今大学教师教学时强调什么样的教学目的”的回答来看,45.3%的学生选择“知识的灌输”,16.3%的学生认为是“发展学生的能力”,15%的学生认为是“学习方法”,71.2%的大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没有满足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可见,教师的教学离学生的期望有较大距离。大学生大多期望教师在教学中培养能力和学习方法,对单纯的知识传授期望值并不高;而实际上教师却将知识灌输当作主要目标。不难看出,在教学目的上,大学教师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期望和需要,没有做到以人为本。
  
  2.教学内容
  大学生对教师选取教学内容的期望与评价。调查发现,教师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学生的期望存在较大的反差。特别是在“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选取教学内容方面,有43.3%的大学生希望教师“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兴趣”选取教学内容,但只有12.4%的大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了这一点,反差十分显著。在依据指定的教学内容上师生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分歧,有25.9%的大学生认为教师依据学校指定的内容授课,说明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以教材为本,照本宣科。调查还发现,大学教师过多地依据知识系统性和逻辑性、方便自己、为了考试和指定内容来教学(三项共占87.6%),而忽视了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
  大学生对教师组织教学内容的评价。尽管有34.8%、23.7%和4.7%的大学生承认教师“有时”、“经常”和“总是”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但分别有12.5%和24.4%的大学生认为教师“很少”和“较少”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试想,教师如果不以学生的接受能力来组织教学内容,学生何以能理解和掌握它?教学目标何以实现?进而教学又有何价值可言?大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的满意度教师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一定程度上远离大学生的期望和需要,必然导致大学生对教学内容满意度不高。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教师选取和组织教学内容的满意度确实比较低。对教学内容“满意”和“有点满意”的只占学生总数的25.9%,不能确定的23.4%,而“不满意”和“有点不满意”的达到了49.3%。
  
  3.教学组织
  笔者主要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根据学生的需要组织教学、根据学生在教学上的反映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让学生参与教学四个方面来调查教师组织教学的现况。
  在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上,分别有36.9%、34.8%、28.4%的学生认为大学教师“很少”和“较少”、“有时”、“经常”和“总是”以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水平为基础进行教学,“很少”和“较少”的比例比“经常”和“总是”的比例高了8.5个百分点。这表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做到从大学生实际水平出发,因材施教。
  在根据学生的教学需要组织教学方面,教师也往往做得不理想。有49.1%的学生认为教师“很少”和“较少”地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组织教学,只有9.4%的学生认为教师能“经常”和“总是”做到这一点。关于教师教学时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的情况,认为“很少”和“较少”的学生高达58.7%,认为“有时”的学生占32.5%,认为“经常”和“总是”的学生只有9.9%。根据教学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进程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调查显示,大学教师对教学进程的调控不太令人满意,只有13.5%的大学生认为教师“经常”和“总是”及时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调整教学进程,适当地组织教学活动,却有多达41.2%的学生认为教师“很少”和“较少”这样做,40.1%学生认为教师只是“有时”能及时调整教学进程。
  教师如果没有及时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进程,而只顾满堂灌,自然更不会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调查数据反映的情况正是如此。只有0.7%的大学生认为教师“总是”让自己参与教学,认为教师“经常”让学生参加教学的学生也只占12.8%,认为教师“很少”和“较少”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学生比例高达46.7%,接近半数。可见,当前大学教师只顾自己讲课而忽略学生,没有从学生的反应中获取信息,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也没有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结果导致一言堂,课堂气氛沉闷、毫无生气与活力,教学收效甚微。
  
  4.师生关系
  以往的研究显示,当前师生关系僵化、感情疏远甚至对立、态度冷漠等情况比较严重。对此,笔者从学生的期望和课堂教学情况来加以考察和分析。
  在大学生所期望的师生关系中,师生互动排在首位(40.1%),其它依次是理解(24.0%)、民主(18.0%)和信任(16.8%),很少(2.5%)的学生认为“除了教学工作之外没有其他任何关系”,这说明大学生更希望与教师建立多样化、亲近的朋友式关系,而不希望师生之间只存在制度上的功能性交往。但大学生在对教学中教师关心、尊重学生和教学民主的评价上,认为教师“很少”和“较少”、“有时”、“经常”和“总是”关心与尊重学生、课堂十分民主的学生比例分别为32.7%、42.9%、26.2%。教师关心和尊重学生、课堂民主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是使教学焕发活力的关键。但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学课堂却缺乏这一特征,这与大学生的殷切期望相冲突。同时,大学生对互动、民主、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的高期望度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大学教学中师生关系的严峻现状。
  在关于大学生期望自己在教学中充当什么角色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80.0%)希望自己成为教学的主体和主角、积极的参与者,而很少希望自己作为接受知识的对象(11.4%)和旁观者(3.8%),被挡在教学之外;对应地,在对教师在教学中充当什么样 角色的期望方面,希望教师作为引导者的比例占绝大多数(80.9%),很少有学生希望教师充当知识传授者(11.9%)和教学的主角(5.4%)。
  在教师权威方面,仅有2.9%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权威应该建立在“制度强制性上”,78.8%的大学生认为教师应将自身的权威建立在“教师个人的内在素质、能力和对学生的关爱上”。但事实是,63.9%的大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将权威建立在制度基础上的特权(如考试、惩罚权等)上,只有36.1%的大学生认为“很少”和“较少”出现这种情况。不难推测教师如果一贯将自己的权威建立在外化的制度上,势必会导致师生关系走向非人性化,使教学变成冷冰冰的强制行为。只有扎根于教师自身修养的权威才是内化的权威,才有利于互动、信任、理解和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5.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引起学生兴趣以及提高教学效率起到重要作用。调查发现,对于教师应依据什么标准采用教学方法,有70.2%的大学生认为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11.3%的大学生认为应“为了内容的好教”,9.9%的大学生认为应“根据教师的特长和喜好”,8.6%的大学生表示“不能确定、不知道”。可见,大学生希望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时更多地关注教学方法适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服务。学生究竟最希望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呢?调查数据表明,“让学生能主动参与的方法”最受大学生欢迎(52.6%),“互动式讲授”位居第二(28.8%),“学生自己讲授的方法”最不受欢迎(4.9%)。研究表明,大学生喜欢参与教学,获得学习的机会和一定的自主空间,但同时“学生似乎并不喜欢在学习中付出太多努力的思考,也不喜欢独立的工作”。[1]大学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时应该注意到这些因素。
  大学教师采用教学方法的现实呢?调查发现,大学教师采用教学方法的情况并不理想,远离大学生的期望。高达85.3%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教师在教学时“有时”“经常”“总是”采用讲授法、一言堂,将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普遍反映,讲授法是大学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而在对讲授法的评价中,仅有极少数学生(6.2%)认为这种方法“效率高、很好”,大多数学生(65.2%)认为它只有一定的效率,因而不能高估它的作用。当然也不应放弃采用讲授法,最重要注重讲授时的互动式,并配合采用其他教学方法。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及时变化方面,认为教师“很少”和“较少”、“有时”、“经常”和“总是”变换教学方法的大学生分别占53.6%、37.2%、9.2%。可见,大学教师不善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及时变化教学方法,习惯于采用单一教学方法,而且这种方法一般又是讲授法。此外,对教师教学方法具有很高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这一点上,持“赞同”和“有点赞同”观点的大学生人数比例总共才17.0%,58.1%的大学生持“不赞同”和“不太赞同”态度。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对教师采用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不高,高达58.1%的大学生不满意大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满意的学生只占3.1%。
  
  6.学生学习考核
  对大学生学习考核方面的情况同样通过大学生对学习考核的期望和对当前大学教师采用的学习考核的看法的对比来进行分析。
  在学习考核的目的应该是什么上,55.0%的大学生认为是“为了诊断学生在学习上的不足,改进学习和教学”,28.6%的大学生认为是“作为激励学生学习的手段”,而认为是“惩罚”、是“为了学校的管理”和“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手段”的大学生分别为1.5%、4.0%和10.8%,前两项的总和达到了83.6%,后三者仅为16.3%。不难看出,产生这种分化的原因在于“诊断学生学习不足、改进学习和教学”和“激励学生学习的手段”的学习考核从学生的利益出发,为学生服务,自然能赢得学生的喜好,而后三者则是为学校和教师服务的。同样,在关于希望教师选用考核方法应该做到什么方面,大学生的看法也与上述相似,认为考核应该“能检验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发展水平”和“能全面地测量出大学生的进步与不足”的大学生分别占到了38.2%和35.9%,而认为考核应该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学校考核”“检验知识掌握和记忆情况”的大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5.5%、20.4%。可见,从大学生对教师采用什么样的学习考核的期望上来看,学生希望教师在选用学习考核方法时照顾到学生的需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从百分数反映的学生对考核方法喜好的排列上,实验或项目研究方法排在首位(32.8%),这是因为实验或项目研究能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这种考核方法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大学生有较大的自主活动空间;此外,口头表达方式(20.1%)和小论文(19.7%)也得到了比较高的认可,这可能是由于这两种考核方法的答案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留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余地,而且还能检验学生交际能力。这三种考核方式都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获得了学生较高的认可。与此相对,大学生最不喜欢教师采用考试方法进行学习考核,原因在于考试形式具有封闭性和绝对性,留给学生的自由度不够,检测学生能力的效果有限。
  在对大学教师采用的学习考核方法的评价方面,有34.4%的大学生认为教师“基本上采用考试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不能正确诊断学生的不足和进步”,25.8%的学生认为学习考核“强调知识记忆而不是学生的能力和学习方法发展的情况”,21.4%的学生认为学习考核“只重结果,不看学生的进步”,只有11.1%的学生认为学习考核“形式多样、效果好”。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当前大学教师进行学习考核时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学生不满情绪比较高。在对大学教师采用的学习考核方法的满意度方面,“不满意”和“有点不满意”的学生占54.2%,“满意”和“有点满意”的学生分别只占4.5%、17.1%,还有24.1%的学生不能确定是否满意。可见,大学生的满意度确实相当低。
  通过对比大学生对教师考核学生学习的期望和教师考核学生学习的现状可以发现,出现学生满意度不高、考核效果低下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考核方法与服务学生需要和发展间存在较大的偏差。
  为了从整体上了解大学教师教学的情况,笔者在问卷中还专门设计了几个综合性题项,以总体反映当前大学教师教学的现实。结果表明,多数学生并不赞同 “教师教学使学生收获很大”和“对教师教学感到很满意”,认为“教师教学比较乏味”的学生高达66.0%。这些情况说明,大学生对教师教学总体评价不高,大学教师的教学不仅差强人意,而且问题突出,令人担忧。
  
  三、结论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教师的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大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不高。总的说来,大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没能很好地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水平。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教师的教学与大学生对教学的期望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没有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比如在教学方法上,只有5.9%的大学生最希望教师采用讲授法教学,但实际上却有85.3%的大学教师或“有时”或“经常”或“总是”采用讲授法,搞一言堂,结果造成58.4%的大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感到不满意。此外,大学教师在教学时常常忽略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调查显示,仅有2.8%的大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以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水平为基础。这些情况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时还是过多地以自己为中心、以考试为导向、以教材为本本,没有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发展水平,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
  第二,过分地制度化,主体性教学缺失。“目前学校教育最大的弊病要数它的工业化生产模式。统一时间、统一内容、统一目标、统一方法,高度的统一导致高度的封闭,学生的个性被禁锢在单一僵化的教育模式中。”[2]受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大学课堂满堂灌,过分一律,以知识灌输为目标,忽视能力、情感和个性的培养。这种教学以知识传输为全部,将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建立在两个假设上:假定教师能完整准确地接受教材承载的内容并能客观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假定学生能完整准确地接受教师与教材传授的内容。[3]大学教师只是依据知识的逻辑性和教学的便利性选取教学内容,原原本本地教授指定的内容,没有考虑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发展需要。实际上,在教学中,原来指定的教学内容已经发生了异变,在这种不存在的假设下本本式地传授教学内容只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缺乏兴趣,禁锢学生的心智。结果使“教学逐渐演变为一种外在符号和信息的逻辑操作,知识离人的精神越来越远,与人的生活也越来越脱离。”[4]这样的教学缺少人情味,只会导致学生人格异化,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教学关系僵化,缺乏人性成分。当前有许多大学生“视学舍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教师则是“既去若素所不至者”,上课时背课本进教室,下课则匆忙离去,与学生“漠然如行路之人”。师生关系冷漠、僵化甚至对立,缺乏民主、理解、信任的成分,教师需要依仗恐吓、惩罚等措施来维持课堂纪律,犹如“监工”“狱警”。这样的描述可能有些虚妄,但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师生关系是大学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纽带,“在没有与青少年真正接触之前,我们并不知道何谓好的教学。”[5]那些“依靠正式纪律的教师对于他或她所教的学生来说没有亲近感。这样的教师只不过被学生们看作是一个‘教员’、一个‘监工’”。[6]大学教师不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与学生交流机会太少,师生之间就会产生隔阂、关系僵化,教学就会变得缺少人情味,人性成分便会散失。
  综上所述,大学教师在教学上存在较严重的问题,限于篇幅,对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对策将另文研究。鉴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要改进大学教学,大学教师就应该从大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水平出发,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确立正确的教学目的,选取适切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教学组织,建立人性化的师生关系,探索科学的考核方式,以人为本地教学。这不只是笔者的看法,也是大学生的呼声,在关于“您对大学教师教学还有什么看法或建议”的开放型问题中,许多学生这样建议,“希望老师教学时多关心学生”,“不要只顾自己的兴趣、爱好或心情而定,而应该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爱好”,“以学生为出发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看来,大学教师教学以人为本势在必行,但又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Nira Hativa & Menucha Birenbaum.Who prefers what?Disciplinary differences in students’preferred approaches to teachingand learning styles[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2000(2).
  [2]蔡伟.“80后”现象的教育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5(1).
  [3]石鸥.教学别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189.
  [4]李小平.我国大学教与学活动的片面现象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5(4).
  [5]大卫・杰弗里・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郭洋生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93.
  [6][加]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智慧――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6.
  
  姚利民,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成黎明,湖南大学校长办公室工作人员。
  基金项目:大学研究性教学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类别:国家一般课题)。
  [责任编辑:杨裕南]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