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我心中的语文 [《我心中的语文》教学流程回顾与反思]
 

我心中的语文 [《我心中的语文》教学流程回顾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9-01-26 03:49:03 影响了: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专题”是“亮点”也是难点,“亮点”早已成为公认,难点也是不争的事实。九年级下册“我心中的语文”这一专题的教学预设中,我认为最大难题是:临近毕业、升学,对于这一体味感悟式专题,九年级学生是否还能够在课堂上像以前那样踊跃表达自己的“体味感悟”?
  一番精心设计后,我自信地走进了课堂――
  我以湖北熊芳芳老师《语文天生浪漫》的文章(节选)激情诵读开始,营造出颇有语文味的教学氛围:
  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走向深广,走向博大。
  因着语文,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成了家喻户晓的绝唱;因着语文,木兰从军的传说成了妇孺皆知的佳话。
  因着语文,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温暖了多少失意者的心怀;因着语文,但丁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激荡着每一个开拓者的胸襟。
  因着语文,我们收藏了春的温暖,夏的火热,秋的丰硕,冬的冷峻;因着语文,我们领略了北国的冰雪,南疆的椰林,西域的雄鹰,东海的潮汐。
  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灵动的才智,无不栖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它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人类文明,它涤荡污浊,提精炼粹,陶冶身心,它汇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
  浪漫的语文,呼唤浪漫的情怀。
  一个有着浪漫情怀的人,能像范仲淹一样无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能像王安石一样无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他们可以心游万仞、精骛八极,更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撑门拄户,立地擎天。既可以迎来送往,胜友如云,更可以一人一盏一影,孤灯自守黎明。既可以横空出世,笑傲江湖,又可面壁潜心,十年磨一剑。入世可如岳飞,“壮怀激烈”,“八千里路云和月”,也可躬耕陇亩如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惟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地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惟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地理解语文,热爱语文,欣赏语文。
  因为,语文天生浪漫。
  ……
  接着,我列数九年级执教以来班级同学在语文学习上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渲染出较为浓烈的喜洋洋气氛:
  上学期,曹畅、刘钰同学在《时代学习报》分别发表了一篇文章;黄宇波、王健媛一路过关斩将,在《初中生世界》组织的现场作文大赛中分获一、二等奖;以曹志玮同学为组长的团队在泰州市“爱国诗文”诵读表演中荣获一等奖……
  上学期,我们举办的“走近格列佛”名著阅读报告会至今意犹未尽,“感恩与责任”演讲比赛记忆犹新,“我来命制中考题”让很多同学理解了老师的艰辛,掌握了学习的要领……
  上学期,我们班许多同学已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记笔记了,会整理讲义资料了,会迅速捕捉阅读信息了,课外阅读也让不少同学尝到甜头了……
  上学期的期末测试中,我们班有9名同学语文成绩在130分以上,12名同学的成绩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他们是陈宇、钱敏、戴东华、花鹏伟……
  羡慕的目光,因激动而涨红的脸色,毫无掩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我分明地感觉到,他们已被幸福和美好的情绪打动、包裹着了。当同学们畅谈三年来初中语文学习的经验、困惑甚至沮丧时,当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打开练笔本朗读自己的得意之作时,我知道,这一节专题课应该能够让我打消顾虑并有很多的感慨和收获了。
  进入最后一个版块“思考语文”时,原先预设中的担忧不仅全然没有了,而且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师:请几位同学把专题里提供的对语文的感悟之语读一读,好吗?
  生1: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微型百科全书。
  生2:语文是一个折射人生的多彩世界。
  生3:语文是一棵枝叶繁茂、硕果累累的知识大树,学语文就是摘果子。
  生4:语文是窥视人类心灵的窗口,语文能陶冶人的情操。
  生5:语文是传承人类文化的载体。
  生6:语文就是语文。
  师:同学们,朗读的这些内容,如果让你挑选后作为练笔簿扉页的警语,你会选哪一句?或者,你并不喜欢其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三年来学生几乎天天与语文相会,对语文的感触也一定很多。也许是还没有来得及定下心来细细梳理、感悟,凭着直觉,不少同学说喜欢“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微型百科全书”和“语文是一棵枝叶繁茂、硕果累累的知识大树,学语文就是摘果子”。代表性理由是――
  曹志玮:“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微型百科全书”一句生动、警醒。它既告诉我们语文世界的丰富多彩,又提醒我们需要不断学习语文,因为语文是“永远读不完的”。
  卫剑纯:“语文是一棵枝叶繁茂、硕果累累的知识大树,学语文就是摘果子”以比喻手法清晰、明确地写出了语文是什么和学语文给人的收获,因为很多人都希望学语文能够有用。
  也有学生坦言不喜欢“语文就是语文”。代表性理由是――
  徐 航:“语文就是语文”的提出者肯定是想表达深意的,我觉得应该对后一个“语文”再做些解说,才不至于令人费解。
  卞冬杰:“语文就是语文”看似格言警句,却有故弄玄虚之感,语意不够明白。
  尽管学生的回答不一定妥当,我却是十分高兴的:在我想来,语文就是明道,说理,表达自己的心声,学生们做到了,我当然乐在其中了。见我喜形于色,同学们自然也就放得开了,思维也更为活跃起来。请看――
  师:在你心中,语文是什么呢?同学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创写几句,或者依照专题里的话语作一次仿写,行吗?
  王熠璇:语文,就是说铿锵有力的中国话,写方方正正的中国字,书洋洋洒洒的中国文,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掌声)
  黄宇波:徐老师,我读过这样的句子,我很喜欢:语文是楚辞公屈原脚下的汨罗江,是宋名将岳飞背上的精忠报国,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的丹心汗青……(掌声)
  王健媛:语文是一片金灿灿的麦地,学语文就是割麦子。
  徐 刚:语文是一块绿油油的西瓜地,学语文就是啃西瓜。(学生大笑)
  眼见得学生对徐刚的仿句笑得弯下了腰,我便趁势发问:“语文是一片金灿灿的麦地,学语文就是割麦子”“语文是一块绿油油的西瓜地,学语文就是啃西瓜”的仿写,同学们评判一下,哪一句写得好呢?
  房 慧:我认为王健媛的“割麦子”好,她强调的是语文学习的过程,徐刚同学的“啃西瓜”强调的是结果。
  徐 刚:我觉得自己仿写的还可以。“啃西瓜”表达的是结果,这样的结果如同西瓜本身一样甜蜜――学语文的过程不就是为了有“啃西瓜”般的收获吗?(笑声、掌声)
  肖晨昕:我也觉得徐刚同学的“啃西瓜”一说不错。你们想想,“绿油油的西瓜地”,多么富有生机,富有诱惑力!语文学习就该像今天的语文课一样生动、有趣、有收获,不是吗?(笑声、掌声)
  王健媛:“语文是一片金灿灿的麦地,学语文就是割麦子”在我看来是很有诗意的,“金灿灿的麦地”能让人产生遐想,想到“金灿灿”的背后一定会有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的辛劳,想到颗粒即将归仓时的喜悦与自豪。还有“割”字,我的理解既是过程,也是结果,不管怎样,都是一种享受吧。
  陈少鹏:我还是以为王健媛的“割麦子”好,她的表达让我想到了一句时髦的话:“麦田的守望者。”王健媛的“割麦子”有色彩,有动感,还有一份期待:割麦子之后的光景呢?一定是更美好的未来!
  下课的铃声敲响。我想,我已不需要多言了。
  【反思】
  反思之一:
  经常听到不少语文老师埋怨:如今的学生不爱语文,怕上语文课了。这种声音并不在少数,然而我以为还是应该从我们教师自身来找找原因:比如你是如何为学生的成长搭建平台,使学生享受成功的;语文并不是空洞的说教,你是如何将语文学习与实践活动密切联系起来的;比如,学生一般都怕考试而又离不开考试,你告诉他们命题者往往会怎样来命题并检测语文学习效果吗;语文学习是“慢功”,“慢功”需要“细活”,作为语文老师,你关注过学生的学习习惯吗――好习惯有潜移默化之效,好习惯能使人终身受益;付出总有回报,当学生取得了成绩时,语文老师可曾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人”?也许你教过的学生一茬又一茬,可今天讲台下的“这一茬”学生很在意你对他的表扬与肯定呢!
  反思之二:
  “学习,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习,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相对于预设性目标而言,生成性目标是一种内生的即时性目标,当面对“意外”生成的、可能蕴含教学智慧的材料(比如“割麦子”“啃西瓜”)时,我们应善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学生思维中出现的疑难点、偏差点、碰撞点整体权衡,合理运用,迅速判断这一材料的教学价值,采用科学的反馈、导引策略,在尊重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并积极评价的同时,以问题引领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思考。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要求教师想方设法让课堂“动”起来,让教学“真”起来,让孩子“活”起来。真如此,充满生命力的有效课堂将不再仅仅是理想。
  
  徐宏寿,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姜堰。本文编校:高述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