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活化教材资源,充实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如何正确解读教材培训心得
 

[活化教材资源,充实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如何正确解读教材培训心得

发布时间:2019-01-26 04:14:58 影响了:

  教材无疑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不应被动地执行课程,而应成为课程积极的开发者、决策者、创造者。因而,对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已是时代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摒弃“教教材”的旧观念,确立“用教材教”的新理念,这样才能采撷和开发更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得到全面发展;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就数学教材资源开发谈点我的做法:
  一、科学整合,盘活教材
  1.不同教材的整合。新课程数学教材采用的是“一标多本”:北师大版、人教版、苏教版、西南版、青岛版等各种版本教材纷纷推出,据说,正在编写或正在酝酿的数学教材还有很多。无论我们选用哪种版本教材,都可能存在某些局限,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科学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在已经选定的教材为主的基础上,吸收不同版本教材中的优点,迅速整合为更现实、更有意义、更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如我县选用的是人教版的数学教材,教学“长短”时,例题教学可选用人教版“主题图”,提高练习题则又可以选用北师大版的“蚂蚁回家图”。至于如何整合,要从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入手。
  2.同一教材的整合。新课程教师教学过程的课程内容的分与合的弹性加大,给了教师更为广阔、更为自由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能针对学生的实际,对同教材课时内容或分或合作出选择,为学生提供更充分和更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与平台。如人教版“长短”、“高矮”是分开教学的,我们在教学时把它整合为同一课时,并在“导入环节”设计了这样情境:多媒体出示一片高矮参差的竹林(引出高矮),并要求学生描述“高矮”的相对性,再把一高一矮的毛竹伐倒去枝,问学生现在这2根毛竹还能用高矮来描述吗?习惯用什么语言来描述(引出长短)。这样整合教材,有利于学生看清表示垂直的高矮与表示水平的长短的关系。
  二、联系生活,改造教材
  1.联系现实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材的编写者也重视选用生活事例作为学生的学习素材。但是,无论哪一个事例都很难达到既能适合我国北方又适合南方,既适合西部又适合东部,既适合今天又适合未来,既适合城市又适合农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自己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出发,联系生活实际改造教材,开发可供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教学内容。如国旗长方形,教室长方体,家畜四只脚,飞鸟一双翅……多彩的日常生活,充满着数学素材;山的高矮,河的长短,石的轻重,树的粗细……缤纷的自然现象,无不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只要善于联系生活,就会引来课程资源活水。
  2.介绍数学背景的辅助材料。如,教学“24时记时法”,介绍了记时方法的发展:在古代,原始人白天到外面去打猎,晚上回到居住的山洞里休息。他们计算时间,只知道“日”和“夜”。后来,人们利用太阳影子的方法来确定时间,也利用滴水或漏沙的方法来计算时间。再后来,人们发明了钟表,记时就越来越准确了。
  三、与时俱进,更新教材
  1.关注国家重大事件。教材编写总是滞后的。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关注时代发展的最新信息,以最先进素材更新教学内容,供学生学习。如教学“认识时间”,以“神州5号”成功发射为背景,把时、分、秒的认识,时与分的关系,分与秒的关系,融入其中。“神舟5号”飞船返回舱的顺利返回,举国上下一片沸腾,每个中华儿女无不为之振奋,为之自豪。相信这样的“事件”会在学生的记忆深处留得很久很久……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责无旁贷地去激活这个记忆,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去享受这种喜悦。把“神舟五号”着陆过程的一组时间作为练习,达到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相统一。这样的教学它不仅传递了数学知识,还传递着中国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与文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民族的自豪感、凝聚力,数学知识和思想教育等都超越了教材所能达到的目的。教学“年、月、日”,以党的十七大召开作为导入,这样既新鲜,又富有教育意义;教学“求平均数”,联系演唱比赛的评分方法;教学“轴对称图形”,认识民间“剪纸”。这些活生生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感受数学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数学的社会生活文化,蕴涵着丰富的自然、社会、历史、人文等的内涵,是取之不尽的教学源泉。大千世界,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与时俱进,更新教材;让学生了解和关心国家大事,让教材永远保持新鲜。
  2.扣紧课改脉搏。课改总有许多成功经验,把这些经验及时吸纳到平时教学中来,就是最好最新的资源。全国第三届?一等奖获奖课“面积与面积单位”有这样精彩的一小节教学:为什么要统一“面积单位”这一问题,教师以创设这样的情景:(1)出示面积大小差距明显的2件实物(如书和笔盒),让学生比较其大小,学生用观察法就能作出判断。(2)出示面积大小差距不明显的2张纸片(如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其大小。当学生无法作出判断时,引导学生通过画方格,用数方格的办法来判断。(3)当学生得出:“方格多的那张纸片的面积大”时,教师巧妙地翻转2张纸片(教师事先在2张纸片的背面画好大小不一样的方格,其中面积小的纸片画的方格比面积大的纸片方格多些)问:“方格多的面积就一定大吗?”学生顿悟:“用数方格比较两种图形面积的大小,方格还要画的一样大。”而一位教师在教学“认识厘米”时,创设这样的情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如笔盒、小刀、课本)作为测量工具,量一量桌子的长度。讨论:测量后汇报结果为什么都不一样?从而使学生感悟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其实这个教学就是把全国第三届?一等奖课“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成果,引进到“认识厘米”的教学中来的。
  总之,科学整合、盘活教材;联系生活、改造教材;与时俱进、更新教材是开发课程资源有效的捷径。■
  (责任编辑:陈志华)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