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美化的预谋_预谋
 

美化的预谋_预谋

发布时间:2019-01-24 04:01:38 影响了:

  内容摘要:泛审美时代,人们开始脱离单一的审美活动,取而代之的是包含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多样化的审美活动。现代媒介审美过程和传统的审美过程有着十分相近的轨迹,文章尝试剖析这一过程,从微观的角度阐述现代媒介审美及其特征。
  关键词:传播 媒介 审美
  
  杜威认为:一个经验必须自然地展开并有一开端、中间以及定点和终结。而每当它完成了一个圆满的形态,它就上升到审美层面。①如今的传媒过程就像是一个有预谋的具有审美意味的传播过程。
  
  一、传媒审美
  著名学者王一川认为,按照美国语言学家雅各布逊说提出的语言沟通六要素,即发信人、信息、语境、符码、触媒、收信人来分析审美沟通,可以将审美活动分解为审美体验、审美鉴赏、审美文本、审美语境、审美符号、审美媒介和审美文化七个部分。他认为,审美体验和审美鉴赏分别是审美活动中发信者和收信人,审美文本决定了审美沟通的符号形式,审美语境就是沟通的场所,审美文化对审美活动产生了影响的惯例和传统维度,审美符码是活动中的符号识别系统,而审美媒介指的是发信者和收信人是加纳的物理联系和感性渠道。这些要素保证了审美沟通的顺利进行。②从传统的审美角度来说,审美的对象是审美的文本,是审美沟通中可以激发审美体验的符号表意系统。在古典社会里面,可以是一本书等,也可以是现代社会的一场电影等。这些具有商业性质的文艺作品都或多或少地需要媒体的支持,有些甚至根本就是媒体制造出来的文化商品。这些都和所谓的大众文化关系密切。大众文化就是以大众传播媒介(机械媒介和电子媒介)为手段、按商品市场规律去运作的,旨在使大量普通市民获得感性愉悦的日常文化形态。
  因此人们认识到,现代传媒审美不单是对传媒产品的审美,还包括对审美媒介的审美,以及对透过大众传媒传播自己的艺术作品的审美。而第三种审美并不是传媒审美讨论的范畴,传媒只是审美媒介的一种,不具备审美文本的特质。传媒产品审美,是指由传媒机构策划制作生产,以满足大众娱乐消费需要的文化产品,如电影、综艺节目、动画电子杂志等。
  
  二、媒介审美
  在传统审美中,审美媒介起到了传播的作用,它主要是指那些存储、传递或者表达各种审美符号的器具和传播工具。作为审美沟通活动的构成因素,审美媒介是传输审美文化信息的物质渠道,是各种形态的意义交流与审美沟通活动的载体和方式。没有审美媒介,就不存在审美沟通活动。③媒介审美就是对这些物质载体和渠道的审美。消费社会带动的消费文化具有明显的泛审美性及审美的日常性,媒体却是这一现象的推动者。在现代消费文化形成的过程中,现代媒体充任了最佳孕育者和助产士的重要角色。④
  媒体本身也没有逃脱被审美的命运,媒介作为一个新的审美对象出现了。于是人们看到了制作越来越炫目却只是个过场的片花、片头和片尾,我们还看到了技术越来越纯熟得可以模拟出真假难辨的三维角色的游戏动画。以美国报纸的版式设计为例,它在产生之初,由于印刷和造纸技术的限制,在形式上与图书没有太大差别,后来逐渐增加了版面划分,以此来有效地分割版面上的视觉点,力争做到“看上去像一份报纸,读起来像一份报纸”。⑤之后,报纸开始完全摆脱书本的设计方式,采用竖排版、水平排版等文字上的不同设计,以及扩大版面来满足广告的需要。这样单调的局面直到19世纪末印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引进了图片之后才得到改善。20世纪,激烈的竞争加大了报纸的自身发展力度,这也预示着越来越风格化越来越绚丽多姿的现代报纸时期到来。到此,“设计”一词正式取代了“版面组合”而成为吸引读者的一个重要的手段。这样的认识经过了大约20年的时间,而这也是世界经济迅猛发展、新旧文化激烈碰撞的20年,直到如今,图片已经成为报纸版面设计中的中心元素。这样的选择既是在电视电影等电子媒介的逼迫下的无奈选择,也是文化进程中的必然结果。
  如今,每个电视台都有了自己的颜色,有了统一的标识和字体。统一的形象提供了最快捷的辨识度。频道包装的举措不仅仅如此,从立台理念、节目策划、活动宣传到主持人包装等,一切都在统一的框架下形成,最后通过视觉的方式呈现。观众所接触到的电视频道就不再是简单地提供新闻和娱乐等节目的遥控板,而是经过精心美化过的,在不知不觉中用看似花里胡哨实则暗含玄机地去“抓”观众的有预谋的传播行为。
  频道包装是电视机构引入的一套企业识别系统,将电视这种传播媒介作为实体来进行整体的经营和推广。如湖南卫视的“快乐中国”口号,是电视台的立台之本,其包装系统中的视觉识别都在此基础上产生,大到栏目设置、频道宣传,小到LOGO演绎、内包装设计,无一不在此框架下运作。细心的观众就会发现,电视节目播出前、播出后以及广告中间都多了很多“过场”,观众就在这个“过场”里被迫审美了,并发展出了频道包装师这样一个新兴的职位出来。
  电视媒介如此,电影也没能例外。最近迅猛发展起来的电影片头、片尾字幕设计,电影产生之初主要是对制作人员、制片单位和赞助人的标注文字,是电影中的除了台词以外仅有的文字媒介,它的呈现方式的转变是媒介审美的有力佐证。以前的电影字幕,都是简单地以文本的方式出现,而如今越来越多的电影,尤其是投资巨大、制作精良或追求风格的影片,对电影字幕的表现形式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它们往往由专门的字幕制作公司制作,它会吸收很多平面设计的元素,平面与动画、二维和三维、手绘和电脑、静止与运动、声音与画面等手段完美结合,加之以蒙太奇手法连接,单独的片头字幕都可以是一个完美艺术作品。优秀的电影字幕能与影片浑然一体,让人印象深刻。《功夫熊猫》是好莱坞梦工厂制作的一部三维动画电影,影片的故事、美术设计、音乐氛围均采用了中国元素,所以在片尾的字幕设计中,首先采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卷轴形式,没有蒙太奇的切割,只有卷轴的移动。每个字幕后面都附上中文译文,颇为用心。短片可以独立欣赏,也不会因为制作手法的不同而显脱节。
  
  结语
  正如德国哲学家韦尔施所说,“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前所未闻的被美化的真实世界里,装饰与时尚随处可见,它们从个人的外表延伸到城市和公共场所,从经济延伸到生态学。”⑥以视觉和听觉为主要交流方式的传播和传统审美有着十分相似的轨迹,又值当今审美爆炸的时代,没有审美趣味的所有事物都将被抛弃,因此媒介也开始化妆穿衣,只为受众的回眸一笑。
  (注:本文为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0SKZ1005)
  
  注释:
  
  ①②③王一川.新编美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35,65-66,66.
  ④杨魁,董雅丽.消费文化:从现代到后现代[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25.
  ⑤张金玺.美国报纸版式的流变与动因[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3).
  ⑥韦尔施.重构美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50.
  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曹宁)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