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不能忽视“理解内容”
 

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不能忽视“理解内容”

发布时间:2019-01-28 03:50:57 影响了:

  阅读教学是以文章教学为中心,组织学生解读文本、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眼下的许多阅读课,大都将教学的有效时间用在“感悟”上去了。往往一篇课文,才初读了三五分钟,便围绕课文内容师生进行对话“感悟”,或朗读学生“喜欢”的“重点句段”。读得不多,想得不深,说的多是原有认识的展示,这样的“少读而多悟”,可说是本末倒置了。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字韵》里说得很明白,“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强调的就是学习语文离不开理解内容,离不开对语言文字表达的感悟。那
  么,在阅读课堂上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去理解内容、感悟语言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思索,谈几点做法。
  
  一、“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叶老的话告诉我们,作者谋篇是按一定的思路,将语言材料组缀成文的,阅读时也应着眼于文章的思想脉络,循作者的思路总览全篇,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立意和作者的寄托。我就遵循着叶老的这一思想来教学《荷花》一文。
  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全文是分为五个自然段来表达的。接着,指导学生逐段朗读:读第一节,了解作者点明了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荷花的清香。第二节,先用引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再让学生在一幅满是荷叶的图画上,贴上刚开的、盛开的、未开的三种状态的荷花;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描述荷花的姿态。读第三节,让学生知道这是个过渡段,讲的是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赞美。读第四节,先让学生找出哪些语句是写实景的,哪些语句是写想象的,再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随着荷花舞曲来朗读课文,想象课文中的情景,想象自己就是一朵荷花,说说自己的眼前出现了什么。读第五自然段,抓住“才”字,体会“我”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最后,引导学生纵观全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按看荷花的顺序,以“我”的感受为线索,从“闻荷花”写到“看荷花”,再写到“赞荷花”,又写到“变荷花”,最后回到现实――仍在“看荷花”,写出了荷花的美以及“我”对大自然的赞美。
   这样,引导学生抓住作者的思路,细细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和内在联系,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感悟作者眼中荷花的美,读懂了课文内容。
  
  二、“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月光曲》最后一段写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这句话中“陶醉”一词是新词,又是全文的中心词。怎样抓住这个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内容,读出语感神韵呢?首先,让学生找出“陶醉”是指完全进入,沉浸在……之中。第二步,让学生把“陶醉”放到语段中,说是什么意思。学生答:“兄妹俩完全沉浸在美妙的琴声之中,到了入迷的程度。” 第三步再追问:“兄妹俩为什么会陶醉呢?”要求回答这个问题要联系前文。学生经过思考之后,有的说“盲姑娘非常想听贝多芬亲自弹琴,现在她真的听到了,她沉浸在美妙的琴声之中”;有的说“兄妹俩第一次听到《月光曲》,他们随着贝多芬的琴声,完全进入到了月光下波光粼粼这个境界之中,都入了迷”;还有的说:“兄妹俩第一次听到贝多芬的弹奏,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他们不仅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之中,而且陶醉在欢乐与幸福之中。”第四步,根据学生的回答,让他们看课件中的画面,听《月光曲》的音乐,这时学生不仅了解了“陶醉”一词的意思,而且得到了立体的形象;不仅知道了“陶醉”的原因,而且体会了“陶醉”的情感。最后,我提出“除了被音乐陶醉之外,人还可以被什么陶醉”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拓宽思路,扩大用词面。这样,由理解语言到运用语言,学生体会了“陶醉”一词的神韵。
  
  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课文的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意愿,乃至整个心灵。如《林海》一课,作者围绕“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先讲了大兴安岭“岭”“林”“花”的特点,然后又通过联想,写出了大兴安岭对国家建设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表达了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怎样才能使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我紧紧抓住“亲切舒服”这条贯穿全文的感情主线来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语言,激起学生情感的深化。
  首先,我要求学生读含有“亲切舒服”的三个句子,比较所表达的程度。当学生一致认为“三句相比,步步加深”之后,再结合课文引导逐句理解。让学生自读描写岭、林、花这几个小节,围绕“作者为什么先观察岭、再察林、后察花,岭、林、花各有什么特点”这两个问题体会作者借形象写物抒情的方法。然后启发学生用一个字概括大兴安岭景色的特点,即“美”。这时,水到渠成,学生已明白了大自然赐予大兴安岭的景色美,使作者改变了“奇峰怪石”“高不可攀”的印象而产生了亲切舒服之感。
  那么,这种感情是怎么得以升华的呢?是作者展开两次联想所致。在教学联想部分时,我采用了抓重点语句谈感悟的方法,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着重理解“兴安岭的可爱,就在于它美得并不空洞”“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作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了”这两句话。在谈感悟时,学生由铅笔、桌椅、门窗谈到了国家建设;由木材的紧缺谈到了植树造林、保护树木的重要;有的假设,有的联想,自然而然地和作者一起体味了大兴安岭的内在美,全身心流淌着“亲切舒服”之感情。这时,再通过多媒体播放大兴安岭岭、林、花的画面,让学生随着舒缓的音乐带着情感去朗读课文,达到了情景交融。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着眼于引导学生去关注课文内容、关注内容的表达;让学生从感知语言文字去理解内容,理解内容后又去领悟语言文字的神韵。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得越透彻,对文字表达的感悟把握也就越真切,这样,阅读能力就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中得到了提高。
  责任编辑 黄日暖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