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浅谈设问在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中的作用]有益于提高思维积极性的动机强度是
 

[浅谈设问在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中的作用]有益于提高思维积极性的动机强度是

发布时间:2019-02-02 04:24:32 影响了:

  【摘要】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众多教师探索的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与引导学生的思维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文章阐述了设问在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中的作用。�
  【关键词】 诱发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 积极性 ;课堂效率; 数学思维活动; 教师; 实施素质教育 ;创设问题情境��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众多教师探索的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与引导学生的思维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那么,学生的思维是怎样发生的?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它是借助言语实现人的理性认识过程。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注重问题的设计。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何卓有成效地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思维活动的持续发展,从而更有效地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冲突,这种冲突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
  教师在创设问题时,衡量问题情境设计的标准有两个:�
  (1)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要直接有利于教学目的。�
  二、启发引导,保持思维的待续性�
  在合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但怎样保持这种积极性,使其持续下去而不中断呢? �
  1、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而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值得研究的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多少思考时间。实验表明,思考时间若非常短,学生的回答通常也很简短,但若把思考时间延长一点时间,学生就会更加全面和较为完整的回答问题,这样,合乎要求和正确的回答率就会提高。当然,思考时间的长短,是与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密切相关的。目前在课堂学习中,教师提出问题后,不给思考时间,要求学生立刻回答。当学生不能立刻回答时,便不断重复他的问题,或者另外提出一些问题来弥补这个“冷场”。其实,这是干扰学生的思考,“冷场”往往是学生正在思考,表面冷静,实际上思维活动却很活跃。 �
  2、启发要与学生的思维同步�
  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要让学生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时教师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要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喧宾夺主。有的教师没有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这样,教师就可能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没有与学生的思维同步,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时,认真揣摩学生的心理,估计学生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先将不正确的思路排除,再将学生引入正途。�
  3、要不断向学生提出新的教学问题�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是教学思维的动力,且是思维的方向;数学思维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为更深入的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使数学思维活动持续不断的向前发展。�
  合适的数学问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
  (1) 问题要有方向性。这是指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使学生的思维趋向于教学目标。 �
  (2)问题的难度要适中。这是指问题不宜太难和太易,难易之间要有一定的坡度。 �
  (3)问题要有启发性。有的教师往往把启发式误认为提问式,认为问题提得越多越好,其实,问题并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是关键性的问题,是否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与引导学生思维是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的。 �
  
  参考文献�
  1 冯克诚、于明.课堂教学组织调控技巧全书[M] 北京: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 �
  2 南雅莉.双管齐下,培养学生英语创新思维能力[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0,2. �
  3 陈桂珍.对质疑的认识和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 �
  4 陈少敏.小学教育全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