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是“一笑而过”还是“源远流长”?】 源远流长
 

【是“一笑而过”还是“源远流长”?】 源远流长

发布时间:2019-03-30 04:58:15 影响了:

  摘 要:2010年初,一首歌曲《忐忑》风行网络,歌曲本身所散发出来的张力以及演唱者的精彩表演一时间引得众人争相模仿。如今,在这股热浪袭过之后,作为专业的音乐工作者,我们更应该理性的思考,为什么这样一首看起来异于平常的旋律能引起大众的共鸣?如今,大众的审美需求到底又是什么?我们在期盼着更多些能够撩动人心的旋律。
  关键词:《忐忑》 审美需求 变迁
  2010年2月的北京新春音乐会上,旅德歌唱家龚琳娜演唱了一段3分45秒听不出歌词的歌曲《忐忑》。之后在网络上这段《忐忑》的视频受到众人追捧,被网友奉为“神人神曲”。追捧者既有普通大众,也有歌手及专业人士。究竟这首歌有何魔力被众人追捧,当这股流行热浪袭过之后,为我们留下了什么?抛去过往的追捧声、质疑声,如今,已沉淀为一个值得专业音乐工作者们思考的问题。由此我们便要去深思大众如今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音乐?是新鲜或刺激?抑或是怪诞与个性?人们的精神生活和音乐审美到底有什么样的改变和需求?首先我想从《忐忑》这首歌曲的本身去剖析为何它在那样一个时段会迅速地吸引广大观众的眼球。
  首先从《忐忑》这首作品本身来看,歌曲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创作而成。作品的旋律线条非常个性,有着独到的艺术思想和创新精神,与主流声乐作品相比较有着很明显的不同。旋律线条跳跃,音域比较宽广,既有中国古文化的气息又蕴藏着一种狂放不羁的情怀。这首歌曲的作者老锣(Robert Zollitsch)是一位德国人,1993年留学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古琴,对中国的古文化有着一定的了解。 也许正是作者特殊的生活背景和阅历决定了他的音乐创作中融汇了中西方音乐元素,这首歌曲虽然是采用了中国的传统五声调式,但作品中依然还散发着西方人张扬、奔放的个性特征。这首歌的歌词也很另类,并不是用传统的语言去表情达意,而是用了“嗯依啊唉”等叹词,听众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揣测其中含义。
  其次,从表演上来看,极富个性与创造性。歌曲的演唱者龚琳娜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师从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邹文琴教授,她系统地学习了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并且对地方民歌也广有涉猎。在这首歌曲的演唱中,她不仅运用了传统的中国民歌唱法, 并且又夹杂着戏曲中老旦、老生、黑头、花旦等多种音色及唱腔;由于她在国外生活的体验, 表演中还兼蓄夹杂着西方人夸张张扬的性格因素。除了声音外,演唱者表情和肢体语言、服装以及化妆造型都给了观众以新的艺术体验和视觉冲击。
  另外,伴奏乐队的选择也很有创意。主要运用了传统的民族乐器,如笙、扬琴等进行伴奏。这些乐器对于音乐专业和有农村生活体验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但对于许多城市中的人群则比较新奇,毕竟现在媒体中对于这些乐器表演的曝光率远远低于钢琴和小提琴。所以,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些伴奏乐器的选择也给了听众新鲜的感官刺激。
  这样看来,这首歌曲为什么风行一时便也有其合理性了。龚琳娜所演唱的《忐忑》很像是一个“混血儿”。它既有中国元素又有西方元素;既有现代气息又有传统文化浸于其中。我把它比喻成餐饮中的火锅。火锅为什么风行全国?因为它的一锅里有不同食料,不同的滋味,可以满足不同人的味蕾和饮食需求。因此,便有着广阔的受众面。《忐忑》这首歌曲在特定的时期之所以被热捧,也正是因为它的五味杂陈,刺激了许多人麻痹的神经,让人们更加倾向于这种另类的表达自我的方式,这也反映了在当今时代大众对于多元文化的追求。
  其实对于《忐忑》这首歌曲,评论是褒贬不一的。由于欣赏者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的差别,对于同一首歌曲会作出截然相反的审美评价。去年在某地方台的新闻节目中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在CBA赛场上,曾经有多家俱乐部在赛场上播放“忐忑”影响客队罚篮,中国篮协不得不对这首歌下了赛场禁播令。对于这首歌曲,大部分人可能更多的是觉得有趣、好玩,盲目跟风,并不理解歌曲更深一层的含义;而专业人士大概更多的是嘲弄和不理解。假如20年前,《忐忑》这首歌展示到大众面前,恐怕会被视为异类中的异类,压根不会有走红的可能;但是时至今日,则是完全不同的境地了,它有了自己的受众群体和铁杆粉丝。如今的人们生活不再拘泥于某种单一的方式,购物不只是商场,网购已成为消费的主要渠道;旅游喜欢与驴友结伴自驾游;吃饭喜欢各种口味,西餐、川菜、湘菜、黔菜各类餐馆在各地比比皆是;装修喜欢混搭;穿衣喜欢撞色;貌似人们不喜欢再按常理出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社会实践种种因素影响着这个时代中人们的审美意识,整个社会审美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音乐现象让我们感受到大众审美需求的多元化。我们不管如何去评判这首歌曲的优劣,但都不得不承认它在2010年初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网络音乐生活。
  复旦大学一位著名学者说:“怪诞并不是艺术家的随心所欲,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美学和文化学命题。真正有价值的怪,其实就是所谓的神来之笔”。当我们笑过、模仿跟风、感叹过这怪诞的作品之后,是否也该静下心来反思这一音乐现象?为什么一个外国人创作的中国声乐作品可以瞬间拉紧众多中国观众的神经?这也让我们联想到国内声乐创作的现状。不断地有新作品问世,不断地被观众所抛弃。具有个性及冲击力的作品可以说少而又少。那么,听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音乐?除了顺应时代潮流,颂扬和谐、赞美亲情的作品之外,作曲家们是否也可以大尺度跨越,多带给听众新的刺激。其实我们期待的不仅仅是龚琳娜和老罗究竟会带来多少惊喜,我们更加期待会有更多的作曲家和歌唱家们突破传统,带给大家崭新的艺术体验。艺术本来就该不惧创新,百花齐放才是众望所归。
  作者简介:张建华,女(1981-),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讲师,硕士研究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