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以数字校园提升学校发展内涵_固原市农业学校数字校园管理平台
 

以数字校园提升学校发展内涵_固原市农业学校数字校园管理平台

发布时间:2019-04-04 04:57:37 影响了:

  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首批示范性高中。多年来,学校全面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把“为学生成功人生铺路,为教师专业成长搭桥,师生互动,共建和谐校园”作为学校办学理念;把“管理高效、教育优质、特色鲜明”作为突破口,努力创建和谐校园。当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北京市启动南城行动计划,使大兴区进入快速发展期。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我校在全区实施素质教育、数字校园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大兴的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与思考
  我校信息中心是全市探索教育信息化较早的部门之一。早在1997年,原北京市委副书记李志坚、原北京市教委主任耿学超责成大兴区教委组建一中计算机培训中心,探索北京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同年7月,市政府投入100多万元建起了一中计算机培训中心,对区直属8所中学的初中学生进行无偿培训,对全区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培训和考核。李志坚同志和市、区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我校教育信息化改革与探索工作,多次亲临我校指导工作,并提出了教育信息化与资源共享“要有利于提高现有设备使用率,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减少资金投入”的教育改革新理念。我们秉承这些理念,开始对学校信息化工作进行有益探索,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分层培训,引导和鼓励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十五”期间,我校所有学科都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题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十一五”期间,我校信息中心独立承担了《学校信息化应用现状、危机与对策》市级课题的研究,于2010年9月顺利结题,并获得大兴区“十一五”科研成果一等奖。我们通过实践与探索,极大地提高了领导与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学校于2001年建成校园网,采用6芯多模光纤将校园的10所建筑相连,网络核心采用思科4003千兆交换机。目前,网管中心部署了7台联想服务器,各班都配备了65英寸多媒体触摸屏,并安装了考试监控系统。学校建有4个计算机教室,每位处室人员都配备了一台计算机,任课教师每人配备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教学楼与办公区内布置了16个AP无线发射点,教师用笔记本可以在校园内无线上网。在软件和平台上,学校开发了一系列信息化应用系统,如信息门户网站(教育教学、管理服务、通知公告、文件传输等重在应用的校内网站)、FTP资源流转平台(实现了文件的上传与下载,使校内文件快速传输流转)、网上报修系统(校内办公室电脑、多媒体设备、网络设备出现故障时,各部门可以及时在校园网上登记报修)、校内即时通讯系统(全体教职工分别按年级、处室分类注册信息,可进行点对点即时通讯和文件传输),安装了学生体质健康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学生心理档案系统、学生体质检测数据统计系统、高考资源网以及中考资源网。此外,学校还应用了北京市中小学CMIS系统、学籍卡管理系统、北京教育资源网等系统和软件。
  分析现状我们认为,通过多年努力,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完善,学校信息化工作正在从注重硬件建设向注重内涵发展,但在管理服务、资源建设、教育教学等综合应用上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校园网缺少统一用户管理和权限控制。我校的校园网共有1000多个信息点。每位教师都配有1台笔记本电脑,500多台电脑分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当出现问题时,往往得不到及时解决。没有统一账号,缺乏权限控制机制,增加了全校系统管理和维护的难度。
  2.学校缺少资源整合融通平台。随着教学和管理的需要,学校建立了校园管理系统、学生CMIS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课程管理系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等等。这些系统开发与部署使用的是不同数据结构,资源不能共享和融通,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
  3.学校缺少网络学习环境。学校提出了研究性学习和网络教学的学习模式,但是网络上缺乏这种协同交互环境,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统一的备课交流平台,难以实现协作、交流与信息共享。
  4.学校缺少综合应用平台。我们虽然尽最大可能地利用校园网为学校和教师们提供各项应用服务,但由于受软硬件条件及资金限制,始终没能形成统一的、全面综合的信息化应用平台。
  5.学校缺少教学资源平台。学校中的许多优质教育资源不能共享,造成教育资源浪费。
  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教育、教学和管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服务效率?要解决上述问题,只有把诸多应用整合起来,并与学校各项主要工作进行全面的、深层次的融合。为此,我们提出了大兴一中数字校园建设方案。
  数字校园建设的理念与思路
  数字校园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主要业务以及资源和数据进行优化与整合,从而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数字化,达到教育与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和谐统一。我们计划用三年时间,建成充分彰显我校办学特色的数字校园。
  1.建设理念
  在构思数字校园建设方案之前,我们首先考虑数字校园作为一个信息化应用系统是为谁服务的。作为现实校园的数字化载体,数字校园的服务对象就是现实校园的服务对象。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的基础教育将直接为人的生存和成长服务,是关于心灵的教育,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过程。因此,数字校园的建设应为学生成长铺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平台,充分记录、统计学生的成长轨迹,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分析)、为教师成长搭桥(协助教师在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等方面科学发展,帮助教师教学相长)、支撑学校管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办公流程,提高学校办公效率、协作效率、决策效率,营造高效、智能、和谐的校园办公氛围)、服务家长和社会(为家校沟通提供便捷平台,为家长、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提供有效的平台)。
  根据对服务对象的分析,我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理念可以归纳为重在应用、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在应用层面,为学校营造一个数字化的、开放的互动沟通交流平台,以此来赢得学校师生对学校信息化应用系统的使用兴趣和热情,使用户觉得学校的信息化应用与师生每天的工作、学习、生活、交流息息相关。从传统的以业务应用为中心转变为以师生应用为中心,通过良好的互动环境为学校师生带来优越的工作环境,师生的感受由原来的“让我用”变为“我要用”。在师生心目中拉近现实校园与数字校园之间的距离,由此提高学校各项工作效率,让数字校园以及学校的信息化应用真正为学校服务。二是在技术层面,建立开放的业务应用整合平台,将学校的各类业务应用系统涉及的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系统管理等进行统一集成。各业务应用系统相对独立,采用松耦合的结合方式,实现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开发的灵活性,对应用系统的修改、增加、删除十分灵活,不影响数字校园的整体结构和其他业务应用系统,保持数字校园系统的可持续扩展。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综合应用体系的规划,可使数字校园成为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持续发展的数字载体,使现实校园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任务等在持续的成长中不断发展。
  2.建设思路
  为使数字校园能够真正起到推动学校发展的作用,实现为学生、教师、管理者以及社会服务,数字校园必须与学校的工作相结合,解决学校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因此,我们遵循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理念,对数字校园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
  大兴一中数字校园的建设思路概括如下:建立可互相连通的个性化外网门户和内网门户,以数字化资源为基础,实现对门户系统的信息支撑和活动支撑,建设具体的业务平台支撑学校各项工作,实现为工作中的多种对象服务(如图)。
  根据这一思路,我校应首先完成数字校园系统整体框架的建设,即建设应用集成平台和资源管理平台,之后建设实时通讯平台和业务支撑平台。在此基础之上,逐步建设支撑各类信息和各项业务的服务,从而建立和完善数字校园的工作任务支撑体系。接下来,通过门户系统整合信息服务和业务服务,实现个性化工作任务应用环境。最终,逐步实现以下目标:第一,巩固本校信息化建设成果,健全信息化管理与运行机制。第二,整合资源,改善德育、教学、科研等学校内部运行机制,改革评价手段,实现大面积、全过程参与评价,提高学校系统运行效能,推进现代化学校建设。第三,对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产生积极影响,逐步树立教师的现代化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整体素质。第四,打造学校的数字校园文化,提高学校的现代化办学水平,整合学校各类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第五,深入探索数字校园的建设模式,深度开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教师发展、资源建设、学校管理、学生成长、家校协作、远程教育等应用领域的实践与研究工作。
  以上蓝图肯定还有许多不成熟、不科学之处,但随着数字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认识和理解亦将逐步提高,还会对其进行调整、补充,从而日趋完善。
  (作者单位:北京大兴区第一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