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中日韩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及江苏的应对策略】
 

中日韩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及江苏的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19-04-14 04:32:16 影响了:

  2012年5月13日,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韩国总统李明博以及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共同商定,年內将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中日韩三国是东亚地区最重要的三个国家,没有中日韩市场的一体化,东亚经济一体化也就成为无本之木。因此,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是东亚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过,自贸区谈判本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涉及经济因素,其中还要考虑政治的影响,其真正建立还需要一定时间。尽管如此,我们需要未雨绸缪,对自贸区可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做好准备。构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背景
  近几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以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为代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发展迅速,各个国家为了避免受到这两大集团贸易转移的损害,纷纷寻求区域合作伙伴,以维护自身贸易利益和政治经济安全。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较为滞后。早在1998年,韩国前总统金大中在马尼拉“10+3”会议上便提出了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概念,但是关于这一议题的讨论始终停留在民间研究层面。一方面是因为多年来争论不休的历史遗留问题和领土争端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另一方面是因为日韩两国的贸易主张与中国相左。
  ,
  不过,2008年以来,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让日韩同时面对外需迅速下降,内部危机重重的挑战。为此,日韩急于寻找欧美市场的替代市场,中国庞大市场便是最为理想的选择。与此同时,中国亦面临着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威胁。在此情況下,中日韩亟需突破往日的思维方式,积极主动地寻求新的区域合作方式。2008年12月13日,中日韩三国领导人首次在“10+3”框架之外单独进行正式性接触,并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声明。此后,三国领导人每年定期聚首,共同商讨区域合作事宜。中日韩领导人定期会晤机制的正式形成,为即将启动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奠定了坚定的政治基础。近日,随着中日韩投资协定的顺利通过,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已经进入实质阶段。
  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日韩自贸区一旦成为现实,区内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将逐一取消,三国之间很多不必要的过境手续将被减免,要素流动性加大,运输需求提升,企业运营成本下降带来更大的收益和市场。同时,一体化进程将扩大生产者(消费者)对生产品种(消费品种)的多样化选择,既提高了生产者生产效率,又提高了消费者效用,既为实体经济的生产扩大了市场,又为金融产品跨境流动提供了平台。
  从贸易角度看,目前日韩对中国的出口主要通过两国在华投资企业实现,主要产品是以零部件为主的半成品和以资本品为主的最终产品,即是以加工贸易为目的的出口。因此,中国和日韩之间主要是产业内贸易,而中国仍然处于产业内贸易垂直型分工的低端,劳动密集型产品依然占有比较大的优势,技术密集型商品的生产绩效非常弱。中日韩一旦成立自由贸易区,中国的人力资本型、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将是主要的受损者,而土地、环境以及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具有比较优势,将成为短期内的贏家。从长期来看,通过与日韩之间的经济往来,使国内要素禀赋得到合理配置,将会推动本国传统产业(纺织、制衣)以及现代产业(机械、汽车、通讯、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从投资角度看,中日韩之间的相互投资是三国之间贸易往来的基础。日本和韩国分别是中国第三、第四大投资来源地。在投资初期,日韩FDI是典型的资源寻求型,尽管开拓中国市场也是其目的之一,但主要战略仍然是资源寻求型的加工生产,产品相当一部分返销日韩并出口到其他国家。近几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实力不断提高,消费市场日益庞大,日韩企业的投资目标和方式相应作出调整——由绿地投资为主转变为以股权并购为主,由资源寻求型转变为资源寻求与市场导向并重的投资。因此,尽管日韩在中国的投资额度在总量上有所减少,但是它们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不是减少了而是提高了。在此背景下,中国与日韩建立自贸区,将会给日韩投资者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与投资回报,日韩对华投资将不仅仅局限于制造业,非制造业部门,如金融、保险、不动产行业的投资也会相应增加。
  从金融合作角度看,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让中日韩三国充分认识到在构建区域一体化组织过程中金融安全与金融合作的重要性,而中日韩三国的高储蓄率、高贸易盈余和高外汇储备为这一合作提供了可能性,“清迈倡议多边化”(CMIM)便是中日韩三国金融合作的良好开端。根据协议,中日韩三国以及东盟10国共同设立一个外汇储备库,当有成员发生国际收支困难或有流动性困难时,其它成员应按比例提供外汇资金支持。这个外汇储备库总金额1200亿美元,其中中国、日本和韩国共出占总金额80%的960亿美元。此举不仅可以稳定地区经济,还可以发展成为集危机预警、预防、处理以及救助为主要目的的机制化平台。另外,中日韩之间的金融合作还体现在债券跨境投资的发展与货币合作上。债券市场的一体化不仅可以让本地资金留在本地金融市场,而且可以让中日韩三国外汇储备过于集中于美国金融资产的状况有所改观。2012年3月13日,经中国有关当局许可,日本最多可购买65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国债。对中国来说,这既是中国首次与主要发达国家签署此类协议,也是第一次允许外国政府购买本国国债,意义非同小可。
  从总体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共赢的过程。但是,在短期内参加谈判的三个国家会因为产业结构层级的不同而获益不同。日本作为自贸区谈判中最发达的国家,在三国中产业结构层次最高,它会是最大的赢家。而中国产业结构层次最低,在常规应用型技术领域与日、韩存在较大差距,其消费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市场必然会受到冲击;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国企业也会由于市场一体化、投资一体化进程而面临淘汰的危险。但是,从长期来看,随着要素流动的不断频繁以及贸易自由化不断推动要素价格趋子均衡(斯托帕一萨缪尔森定理),在这种意义上来说,经济增长最终的结果就是国家(或地区)间经济增长的趋同。
  江苏经济发展借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战略举措
  长期以来,江苏省一直高度重视发展与日本、韩国的友好交往,以经贸合作为中心的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加深,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调发展的良性合作格局已经基本形成。目前,日本与韩国已成为江苏第三和第四大贸易伙伴以及重要的投资来源地。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地的日资高地、韩资高地已经颇具规模和影响力。与此同时,日韩也是江苏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对象。随着中日韩自贸区建设进程加快,江苏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前做好应对。
  扩大江苏省与日韩之间以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商品为主的产业內贸易。当前江苏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时期,产品档次高、资本技术相对密集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产品增长较迅速。在推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中,江苏要充分利用零关税的有利契机,通过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在传统商品贸易的基础上,取长补短提高机电高新技术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与日韩之间以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商品为主的产业内贸易。
  加大吸引日韩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投资力度。伴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中国投资环境逐步改善,日韩企业在江苏的投资开始摈弃单纯利用廉价劳动力,相继进入零售批发业、金融业以及其他服务领域。在已有的良性贸易投资格局下,江苏应该通过制定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差异化优惠政策吸引日韩企业投向更高层次的领域和行业。
  推动江苏企业“走出去”。中日韩投资协定的正式签署,为江苏企业走入日韩市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与机遇。江苏企业可以采用合资、合作或独资等方式,到日韩投资建厂。此举一方面可以提高江苏企业在日韩市场的占有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与日韩的管理经验与科技创新之间的交流。
  (作者系省委党校副教授)
  责任编辑:金雯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