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农村初中语文快乐学习研究】
 

【农村初中语文快乐学习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13 04:30:53 影响了:

  放眼于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必须以学生的学为根本。应试教育只顾教育的硬性要求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即个体差异性,这样的教育是违背学生的成长规律的,必然导致低效的教学。我常年在农村任教初中语文,通过对七年级全体学生的问卷调查,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学生主动爱好学习的占25%,因父母等因素而被动学习的点45%,因自身等消极因素低效学习的占30%。虽然这个现象不具有普遍性,但是,足以表明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了好几年后的今天,孩子们的学习主观参与还是不够积极主动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状呢,我以为,因之于以下几个矛盾的存在。
  1.“十年寒窗”的“苦”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乐”之间的矛盾。自古读书人都明白,读书是一件苦差事。现如今,虽然国家课程改革之中,一直有一个强烈的呼声“减负”,但是现实上,学生的负担并没有“有效减轻”。过多的作业负担、繁多的考查测试、父母师长的声声叮嘱像三座大山一样,压在学生的头上。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学生又如何能“乐学”呢?我以为乐学很重要,之所以没有乐,那是因为我们很多教师没有把学生当人看,只是把他们当做考试的机器,为了追求学习效益,整天对学生施以这样那样的考查,考的学生头皮发麻,精神崩溃,试问在此状态下,学生如何能乐学呢?
  2.应试教育评价机制与学生自主建构之间的矛盾。新课标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尽可能的让尽量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探究当中来,在小组合作的形式下得出结论,注重学生对知识自主建构的过程。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教师更注重于对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乃至于忽略对知识探究的过程,这种舍本逐末的现状,遏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体的创造性,孩子的个性得不到发展,思维得不到锻炼,如此之课堂不仅乐不起来,而是苦不堪言。
  3.班级授课体制的统一要求与学生个体差异之间的矛盾。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一直延续了好多年,乃至于现在,我国所有学校都在实行。可是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它的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班级授课制模仿工业:在工业上,对某一个零件会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然后按照这个标准打磨零件,允许有误差。于是便产生了优质品、合格品、劣质品。现在看我们今天的课堂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有着“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的观念。在工业生产中允许有劣质品,可是在课堂教学中,能允许“人为的制造后进生”吗?班级授课制更多的体现的是教师的打磨,缺少的也是最重要却是对学生充满爱的关怀,要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当然,对于“后进生”的出现,作为老师,还是应该把尽量多的关爱泼向他们,给予他们学习的动力,让他们也能和其他人一样,快乐的学习。
  4.主导过于关爱与主体不堪承受“爱之重”之间的矛盾。“教师对学生个人的期望是学生积极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罗森塔尔这样说。但是期望并不等同于过分关爱。在应试教育背景之下教师往往是过度关爱学生,对一些问题不敢放手,不放心学生去做。正如一个故事说的那样:农妇之间关于小牛下地犁田的争执,“不能下田怎能犁田,不能犁田怎能下田。”想放手又怕学生学不好,所以不放手,一手包办。于是乎大量的习题、考试铺天盖地而来,对于学生而言,就一个字“累”。南京教科院周成平教授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结果为:老师全心全意爱学生的占90%,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爱的占30%。我们应该明白,教师对学生过多的关爱,学生不仅不领情,反而出现负面效应。教师一厢情愿的付出,并没有换来学生积极的回应,相反,学生可能产生逆反心理。
  就农村初中语文学习而言,课堂同样是实施教学的主要阵地。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效的学习,并最终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变厌学为乐学,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这需要我们教师更新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课堂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