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浅谈中学语文中的情境设计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
 

浅谈中学语文中的情境设计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9-06-14 04:08:39 影响了:

  “创新教育”就是以开创性的个性为培养目标,以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开发为基础,以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为宗旨。全面地提高民族素质的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  认真反思,我们会尴尬地看到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所带来的学生的现实问题:1、被动与依赖,缺乏主动性,过于服从权威;2、经验世界(生活、知识、情感)的贫乏与苍白,缺乏对知识的个性化理解;3、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4、由于教材的陈旧,教学思想的守旧,教学方法的死板单一,知识的积累、连续性与考试的片面性对立等原因而造就语文的兴趣日益冷淡。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创新教育的主要目的和内容。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以教师的创新精神为前提。
  一、更新语文理念
  中学语文教育的基本目的与任务是通过立言不立人,语言不只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也不仅是人文知识的一种表现或表达方式,它更是人的生存空间,是人的生存条件和生命的某种存在方式。语文活动其实是人的一种生命运动。语文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语文活动。学生在“听、说、读、写”的教育与训练中,实现自我精神的成长,即人的成长;教师在教导学生语文活动的过程中,自身内在创造力与生命力也得到了激发。因此,语文教学应是学生与教师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
  中学语文教学的焦点在于课堂教学的主人是谁?是教师,还是学生?这是课堂教学采用何种模式首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不能自己口诺悬河,滔滔不绝,不能把学生看着僵死的接受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是启迪学生思维的加速器,是激发学生自觉性,积极性,趣味性的点火器,是打开学生通向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主动精神,要靠教师激发和培养,这是不可忽视的。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封建思想以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现代美誉如一圈美丽的光环牢牢地套着我们。为此,我们自负而骄傲地固守着高高在上的权威。我们捍卫的不仅是自己那其实非常有限的知识和权威,更多的是为人师表的尊严。我们不允许自己在学生面前有任何瑕疵,也不允许(至少在心里上不允许)自己的言论、观点或者见解受到来自学生的任何质疑与反驳。我们的骨子里其实还藏着封建皇权的影子,我们表现出的其实就是封建家长制的作风。教师的“主导”地位已提出多年,然而时至今日,有几人能真正地置身于此?教师的定位决定着教学观念的定位,也从根本上决定着教学过程中的“单向”或“双边”活动。过分注重提高教师的权威,只能是上演独角戏,只能逐渐形成学生的被动与依赖。因此,我们应适当降低自己的权威,为学生的自由发展和思维留点空间。
  二、明确任务,实施素质教育
  尽管实施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承诺越来越坚定,然而在升学的高压下,素质教育也只能是可怜地成为一种形式而存在。我们的教育也只能可怜地成为一种“产品教育”,考试就好比规格,我们的任务就好比是生产合格的产品。因此,我们完成得更多的任务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即充当“伯乐”。
  我们应该是“园丁”,我们应做的是创造适合学生成长的条件,努力使学生内在身心的潜能得到发展和外在文化知识、社会规范向个性心理品质的内化,从而形成具有社会文化价值的人格和个性品质,开成其适应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综合性的能力与品质。
  三、正确评价,热爱学生
  对于学生,我们习惯于用“好”“差”两字来评价,并且一经定性,便很难更改。这种评价,带来很强的片面性(多以考试分数的高低而论),而且很具杀伤力,许多学生也许就因背负着“差生”,的贬称而从此一蹶不振。天才文学少年韩寒语文考试老不及格,也许是对我们语文教学的莫大讽刺了。我们应当建立科学的评价系统,认真了解、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以热情与爱心去关注他们的每一步成长、每一次发展,以成人的胸怀去宽容他们的幼稚和无知,以朋友的情感去理解他们的意气风发和多愁善感,以长者的智慧去开启他们的理性之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许多创新的思想与灵感其实就是来自于学生会心的微笑。
  未来社会要求他们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现代时效观,有参加未来的国际竞争的意识;要求他们是文武兼通式的通才,知识面要宽,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和较强的自学能力,能适应高度发展而又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的要求。
  四、苦练基本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没有过硬的基本功,创新精神便失去了根源。我们要综合自身特点,不断练习与进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别人的风格再好,也是别人的,一味地效仿也只能是得其形而失其神,这是由人的个性特点及文化休养而决定的。没有过硬的基本功,也断难成就“风格”。
  语言是最基本的功夫。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语言,在流畅生动的基础上去努力探索,研究它的艺术魅力。不为表现,只求感染力。思维是另一项基本的功夫。语文教师不仅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形象思维,还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形象思维与严密的逻辑思维,才能使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游刃有余。此外,广泛地阅读,博采众长,表情与形体语言;教学科研方法等基本功也实属必修课之列。
  五、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陶行知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如果有了创造的天时地利,培养创造之人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循循善诱和激励鼓舞。许多学生对教材中涉及的人、事、景、物,往往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验,超越于常人思维习惯,出乎教师的“标准答案”之外,其实这就是“创新意识”的体现。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和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别出心裁的“创新”欲望。要善于启发他们“求异”的心理,摒弃“从来如此”的固定看法,逐步养成乐于创新、敢于创新的思维方法。例如教学一些名言警句、成语典故的时候,要敢于“反其义而思之”,破旧立新:“东施效颦”中的东施丑不自弃亦为美;“班门弄斧”中敢在班门弄斧的人,其挑战权威的精神着实可嘉;“狐假虎威”的狐狸善假于物仍为智等等。尽管学生的这些反向思维在认识上有时可能是肤浅、片面仍至是错误的,在一般人看来是违反常理仍至是标新立异的“歪理邪说”,但是能够进行反向思维的同学的观点相对于墨守成规的同学来说应该说是比较独到,比较新颖,比较别致的。教师此时就应该及时地加以肯定,热情地加以鼓励,并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加倍爱护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
  总之,中学语文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以新课标提出的四个语文教育新理念为指导、循序渐进,全面发展。教师有没有创新精神,决定着新时期中学语文教育改革能否成功。所以,决不能轻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