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太阳能产业的“三国杀”] 太阳能板多少钱一块
 

[太阳能产业的“三国杀”] 太阳能板多少钱一块

发布时间:2019-07-16 03:58:42 影响了:

  中国对太阳能上游产业的“双反”,与其说是对美国的回应,不如说是对欧盟的敲打。  今年上半年在德国竞标时,德国太阳能巨头SolarWorld以0.59欧元/瓦DDU(即未完税交货)的低价打败了三家来自中国的企业。“0.59 DDU?我可以说脏话么?”一位业内人士在获知此消息时说。他认为,真正的德国制造不可能这么便宜,“SolarWorld的诚信有问题。”
  去年,正是SolarWorld成功导演了美国对华光伏业的“双反制裁”;之后,它又联合欧洲的同行要求欧盟效法美国。欧盟占了中国光伏出口市场的2/3,一旦欧盟也实施“双反”,已经产能过剩的中国企业们将饮下一大坛苦酒。
  驱逐中国企业
  太阳能被誉为最清洁、可靠的能源,是世界能源产业的未来。目前,利用太阳能的最佳方式是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射到硅材料上直接产生电流发电。实现光伏发电的应用就形成了近十年最热门的产业之一——光伏产业,包括产业链条上游的高纯多晶硅原材料生产和相关设备的制造,中游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和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以及下游的安装。
  光伏产业还是最为全球化的一个产业,它的上下游企业主要集中在开始大规模实现光伏发电的欧美发达同家,中游的制造业则集中在亚洲,尤其是中国。
  2011年以前的光伏产业让21世纪的人再次感受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投资的快感——只要入行就有钱赚。“2007年的时候,哪怕做最下游的组件,从来不缺乏订单,哪怕再小的光伏企业门口都堆满了卡车。”赛维LDK一位市场部人士称。2008、2009年各路资本潮水般涌进光伏,“做袜子的、做手套的、做打火机的,什么都进来了。”
  到了2011年,盛极而衰的光伏业,全球产能过剩,多家企业破产倒闭。这一年,美国开始了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制裁”,讨伐中国的低价商品。拉起这面大旗的却是一家德国公司——德国最大的太阳能组件制造商SolarWorld在美国的分公司联合其他6家生产商,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提出申请,要求对中国出口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双反”调查。
  今年5月7日美国做出初裁,决定向中国输美的光伏产品征收高达31%~250%的惩罚性关税,基本上切断了通往美国的出口。但美国市场的风云突变没有让中国的企业过于难以接受,一来美国本来就不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二来美国这个市场本身对外来户就不友好。
  “我们在美国市场中努力了三四年,还是觉得美国对于外国投资者没有保障。”天华阳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苏维利说。在美国做光伏电站项目没有固定电价。每个项目都需要跟电力公司谈购电协议(PPA),合同期限通常为20年。在合同有效期间电力公司从光伏项目开发商处购电,并且有时会附带一些辅助性服务。
  在补贴发放上,美国采用退税补贴制。“假如说你申请到1度电0.3毛钱的补贴,政府不是直接给你钱,而是要你用原来的应缴税款来冲抵,多数中国企业在美国是不交税的,那你怎么玩?只有在当地找‘税务投资者伙伴’。”
  也就是说,当地的“税务投资者伙伴”将应缴税款支付给电站项目开发商,但前提是中国的项目开发商不能做控股股东,同时需要“税务投资者伙伴”全程参与。
  “最麻烦的是,要保证最终的收益还需要去市场上出售绿电指标,给需缴纳环保费的发电企业。但是因为市场价格是变动的,没有人愿意签长期的购买协议,都是每年一签,非常耗精力。”苏维利解释得很详细。
  真正给补贴、扶持光电产业的地方是欧盟,这也使得欧盟成为中国最大的光伏市场。但近几年,欧盟各国的补贴都在逐年下降,本来生意就不好做,在美国尝到甜头的solarworld又在撺掇欧盟的“双反大戏”,名义上是要为倒闭的德国企业讨个公道。
  欧美也拼价格
  讽刺的是,SolarWorld的市场也是靠价格拼出来的。开篇提到的O_59DDU的“天价”让不少业内人士认定,这个满口道德仁义的公司肯定是靠着在亚洲的代工厂才能做到如此低成本,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双反”就是“反补贴反倾销”。按照中国企业的自白,中国政府并未提供实质性的补贴。反倾销的本质就是反对低报价,先不谈中国的组件生产具有原料聚集和规模较大的优势,仅是中国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就能降低不少成本。那位想说脏话的业内人士分析道:“这个0.59欧元/瓦约合4.7元/瓦的价格,再按照DDU的支付模式,肯定是亏本的。更何况SolarWorld的组件上还写着‘产自德国’,聘请一个员工的企业成本约在50万元/年,这在中国可以雇佣到七八个人。这个价格在德国一定做不下来。”
  这次solarWorld以超低价取胜,本来就是对“反倾销”的,讽刺,同时也证明它的“madein Germany”十有八九是在亚洲的二三线工厂贴牌生产来的。而且S0larWorld声称中国的光伏产品价格过低对其生产造成损害,但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秘书长孙广彬表示,该公司近两年一直处于盈利状态,而且还在不断扩大产能产量。这样一家企业满世界地讨伐中国,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目前看来,SolarWorld或许只是想夺回被中国企业占领的欧美失地。而一家美国企业已经为了占领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筹谋许久了。它就是美国的FirstSolar公司。
  去年。这还是一家风光无限的大企业,以产业内最低造价、最高市值稳居太阳能产业的巨头地位。今年4月,FirstSolar宣布关闭其德国工厂,另外四个生产线停产,并裁员30%。5月,该公司公布了2012年Q1业绩报告,亏损高达4.5亿美元,股价则从去年的130美元暴跌至17美元。
  First Solar还是预计前途一片光明。该公司表示,新的组件及太阳能发电厂营销战略将投入如印度等地,这里的阳光充足,依靠当地传统的发电设备,电价相对较高。FirstSolar已经在马来西亚的居林拥有一家规模最大的工厂,去年,其在越南的工厂已经破土。他们可能都将对Firstsolar的下一个大项目负责,就是和中国合作在鄂尔多斯建立非晶硅太阳能光伏电站。First Solar在2009年9月8日与中国相关部门签署的谅解备忘录,这将会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项目。他们能打败中国本土企业,拿下这个项目的筹码也是“低价”。
  中国见招拆招
  欧美的企业联盟一边用“双反”给中国企业设了屏障,一边在上、中游大打中国企业难以接受的价格战。中国多晶硅的主要进口国,美韩两国已经将价格压到了2008年以前的5%,直接给中国多晶硅供应商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去年9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中,有6家报亏,全年累计亏损高达17.3亿美元,而同期盈利的3家企业净利润同比也大幅下降。今年上半年。就有10家中国光伏企业在国内上市失败。
  面对即将到来的美方对“双反”的终裁和欧盟对“双反”的判定,中国政府和企业开始了自己的绝地反攻。中国商务部决定自2012年7月2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这次中国的“双反”,与其说是对美国的回应,不如说是对欧盟的敲打。
  同时一些业内人士也表示,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对提供原材料、设备和技术的欧盟诸国起的是积极带动作用,推动了欧洲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中国已经累计从瓦克化学、杜邦等欧洲企业采购了约180亿元的生产设备。而且。一旦中国裁定对美韩实施双方,定会增加从欧盟的进口,对于中欧两方是双赢。否则将双反进行到底,就好比中、美、欧三方在打七伤拳,反倒让后起的东南家国家渔利。
  同时,这个让中国大小光伏企业死伤无数的教训,也让挺过来的大企业不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阿特斯、天合光能等纷纷计划,将代工厂转移至成本相近的东南亚、印度等地,而将市场回迁亚洲,比如决心力挺国内光伏产业的中国和实施无核政策的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以期实现“西方不亮东方亮”的新格局。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