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晚春刘希夷抒发了作者 刘希夷诗歌的大众性研究
 

晚春刘希夷抒发了作者 刘希夷诗歌的大众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17 04:06:14 影响了:

  摘 要:刘希夷是唐初一位著名诗人,他生活在唐初经济发达的时代,在自由开放的思想的影响下,诗歌随时代的变迁,由宫廷走向生活,走向大众;他的诗歌采用乐府旧题,自然流畅,通俗易懂,无人为雕琢痕迹,运用比兴的手法简单,无论是语言或内容上,都足传当时而名后世。
  关键词:刘希夷;诗歌;大众性
  一、刘希夷诗歌大众性的成因
  唐初,由于富庶的经济,让越来越多的诗人得以摆脱生产劳动的束缚,潜心于诗歌的写作和研究;造纸业、印刷业的发展,为诗人们互相交流思想,切磋诗艺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安定的社会,为诗人们漫游祖国各地、深入生活、开阔视野提供了有利环境;由于漫游,他们对祖国壮丽的山河和各地人民生活有了更广泛更深入的接触。再加上从军出塞得以深入到西域和中亚等地区,使文人的视野更加开阔、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在思想领域表现出了自由开放的时代特点。从太宗到高宗乃至武后,为了适应上升变革时期的社会形势,在不危及国本的大前提下,对各种社会思潮予以兼融并蓄。或大力扶持、或听任自由、或取长补短。结果,儒学昌明、佛教兴旺、道教盛行。从域外传来的景教、摩尼教等宗教,也在内地传播。在上层社会的影响下,士夫文人阶层也具有了开放的心态和宽容的作风。王绩三仕三隐,徘徊于儒、道之间;陈子昂既好纵横任侠,又崇信佛老神仙,还有匡时济世之愿;既有入朝为官的得意之时,又有辞官返乡得失意之际。正像他们一样,初唐诗人大多随意出入三教之间。他们既崇尚儒家积极进取的传统,尤重经邦济世的现实之功,却又轻视皓首穷经的酸腐儒生;他们既向往佛道隐逸避世的生存境界,追求心灵的闲适平淡,也不乏张扬个性、愤世嫉俗的冲天一怒。他们还仗义疏财,好勇尚武,脱略使气。“常常似儒而非儒,似佛而非佛,似道而非道,一任性情,独立自尊。”[1]士夫文人的开放心态、宽容作风、自主意识既推动了思想的进一步自由开放,又促进了诗歌审美风尚的革新,无不在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影响诗歌的发展。
  儒家思想通过“初唐四杰”、刘希夷、张若虚等人实践者“从宫廷台阁走向江山朔漠”的开拓。历史给了他们前所未有的机遇,使他们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布衣卿相。而他们也要反过来创造历史,去实现祖祖辈辈的儒家学者所未能实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初唐四杰”、陈子昂、刘希夷、张若虚等儒家诗人用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者自己的诗学主张。因而,他们笔下的诗歌,不再是显露修养、卖弄才华的工具,而是指点江山、言志抒怀的手段。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书川》)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2](杨炯《从军行》)
  陇阪高无极,征人一望乡。关河别去水,沙塞断归肠。马系千年树,旌悬九月霜。从来共呜咽,皆是为勤王。[2](卢照邻《陇头水》)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哪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2](骆宾王《在狱咏蝉》)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这里面有仕途的坎坷,但坎坷并非绝望;这里面有命运的悲凉,但悲凉并消沉;这里面有羁旅的乡愁;但乡愁并非凄凄楚楚;这里面有人生的不平;但不平并非恩恩怨怨;这里有对青春易逝的叹息,但叹息声中思考着宇宙的永恒。至此,诗歌才开始大规模地走出宫廷、台阁,重新移向江山朔漠;至此,麻痹了百余年的情感才开始复苏,重新恢复了创造力;一种社会的责任感和生命的悲剧意识极其凝重地交织在一起,升华着……
  总之,在自由开放的思想的影响下,初唐诗歌或崇尚自然,追寻自然之美;或关注民生,表现人文情怀;或指点江山,抒写个人情志。这既丰富了诗歌的题材,又革新了诗歌的审美风尚。对此,李泽厚曾经很明确的说:“诗歌随时代的变迁,由宫廷走向生活,六朝的靡靡之音变而为青春少年的清新歌唱。代表这种清新歌唱成为唐初最高典型的,正是闻一多强调的刘希夷和张若虚。”[3]
  二、刘希夷诗歌大众性的表现
  由于诗歌走出了宫廷、台阁,形成了口语化、大众化的倾向。其中刘希夷的诗在大众性方面的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 语言清新自然
  刘希夷的诗语言自然,我们以《代悲白头翁》为例: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开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整个诗篇非常自然流畅,好似从口中随意流出,没有人为雕琢痕迹。尤其是“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后两句,不仅比喻贴切精当,包含孕育哲理,而且已经成为传诵不衰的名句,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叠词,造成一种回环往复、多姿多彩的艺术效果,使诗歌的节奏铿锵悠扬,音调和婉流畅。对于这样的好句,李泽厚赞叹道:“多么漂亮、流畅、优美、轻快吆!”[4]
  (二)内容通俗易懂
  刘希夷的三十五首诗,从内容上说,大致可以分为、从军、闺情、怀古、感遇、赠别等几类。但在内容上通俗易懂,不晦涩、不拗口。
  如《采桑》一诗:
  杨柳送行人,青青西入秦。谁家采桑女,楼上不胜春。盈盈灞水曲,步步春芳绿。红脸耀明珠,绛唇含白玉。回首渭桥东,遥怜春色同。青丝娇落日,缃绮弄春风。携笼长叹息,逶迟恋春色。看花若有情,倚树疑无力。薄暮思悠悠,使君南陌头。相逢不相识,归去梦青楼。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