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旅游地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Access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实践
 

《旅游地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Access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实践

发布时间:2019-01-17 04:02:00 影响了:

   [摘要] 以旅游地学课程为研究对象,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入手,展开了相关的针对性的分析。在教学内容方面,提出以室内实物识别、课堂导游模拟、野外实习三者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书本内容的掌握。在教学方法方面,提出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为基础,音像技术为激发手段、网络方式为开拓窗口的系列方法改革。通过以上方面的改进与创新,将对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教学改革 野外实习 多媒体 网络课堂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者对旅游信息的需求也愈加提高。在景点的观览过程中,除了视觉上的欣赏外,往往会在景观的地学成因方面希望获得更多的知识。这一发展趋势无疑对导游行业、对旅游管理专业中旅游地学课程的讲授,产生积极的现实需要。从研究对象看,旅游地学既区别于与之相关的地质学、地理学和旅游学,又以边缘学科的特性与上述学科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对于这一新兴学科尽管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认识不足,但它的客观应用和研究价值已为人们所广泛关注。随着旅游事业的日益蓬勃,具有客观指导功能,并在科学实践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旅游地学必将获得广泛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改革
  在目前国内一般高校对旅游地学的讲授,大部分都偏重于理论成因和景观美学的论述,而对实物化、实践化的教学模式,则相对缺乏系统的研究。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提出了三段式的旅游地学课程时间教学改革的建议:
  1.室内实物识别
  《旅游地学》内容非常广泛,且内容涉及的空间尺度很大,旅游专业的学生应有基本的地质、地貌野外观察、判断、分析能力,最主要的是能用简易方法鉴定常见造岩矿物与常见岩石,通过地质、地貌模型认知各种地质活动、地貌形态,并具有对地质、地貌景观形成的初步分析能力。
  主要实验内容包括对常见的矿物,例如,对石英、正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方解石、橄榄石约15地壳常见矿物,能从颜色、晶体结构、硬度、解理、断口等多方面加以认识鉴定。对常见的火山岩的花岗岩、凝灰岩、流纹岩、玄武岩、安山岩等,沉积岩的砂岩、页岩、碎屑岩、石灰岩、白云岩等,变质岩的片麻岩、板岩、千枚岩、大理岩等能从化学成分、颜色、构造、硬度、层理等多方面加以认识鉴定。
  2.课堂导游模拟
  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自由选择一熟悉景点,要求以PPT展示并配合导游解说的形式,进行课堂导游模拟的训练。要求学生必须从科学的、系统的地学成因角度出发,对所介绍景点进行解说。通过此项教学训练,一方面,可以将前期的矿物岩石的识别知识加以实践利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对以后的就业实践尤其是旅行社导游方向,进行有效的预演练。
  对PPT内容,可要求分别从景点背静介绍、地学成因分析和景观美学的角度渐进式的展开,从而有效地兼顾纯地学知识的传输和一般景观美学内容的表达。
  3.野外实习
  旅游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在进行野外实习的过程中,不仅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学风和团结协作的作风,还能使他们将所学旅游理论和知识应用于实践,掌握旅游研究的主要方法,锻炼野外实践工作的技能和技巧,培养和提高实地观察、分析旅游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旅游景区景点规划的方法。另外,学生在旅游地理野外实践活动中可以亲身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具体实习内容上,可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观察褶皱及断层构造地貌,包括单面山、向斜谷、背斜山、次成谷、次成山、断层崖等;二是了解武夷山典型地区丹霞地貌的一般特征,包括岩性组成、地貌特征等,并对其景观组合进行综合评价。
  二、教学方法改革
  1.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教学法为基础
  板书教学法作为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多媒体手段充分被利用的今天,其实仍然具有重要的功能。它在正常的知识表达的同时,还可以有效的调节授课的节奏,使得上课过程“动”与“静”相得益彰。同时,在整堂课的概略性的板书过程完成后,也有利于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整体把握和有效总结。
  多媒体教学则主要是介绍各种风景景观现象,如火山、山岳、峡谷、岩溶、洞穴、丹霞地貌、雅丹景观、冰川、江河、湖泊、泉瀑、海洋等信息量大、图片丰富且内容有趣的教学部分,为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接触较多的信息量,应用PowerPoint为主制作教学课件,形式灵活,使用方便,且使理论讲解与丰富的实际景观图片有机结合,使枯燥的理论生动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音像教学法为激发手段
  旅游地学课程的知识内容中,充斥着大量的地理现象和景观形态,这无疑是音像教学法的最佳体现场所之一。例如,讲解自然景观形成中的火山作用时,播放录像资料“火山-五大连池、长白山 ”;讲解沉积与断裂地质构造共同作用造就神奇美丽的大自然时,播放张家界及泰宁地质公园影像资料等;讲解形美、影美、声美,色彩丰富的水景时,播放九寨沟影像资料;讲解峡谷时,播放科罗多拉大峡谷以及中国的十大峡谷影像资料等;这些多媒体课件和影像资料,既能弥补文字教材中只有平面图的不足,又能利用电视录像和多媒体的特技手法,将细节描写与全景展现相结合。教学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寓教于乐,实现知识内化。
  3.网络教学法为开拓窗口
  课堂之外,除了传统的课堂笔记外,如何让学生自主的对学习过的知识加以有针对性的复习,并对其掌握情况进行有效的考察呢?网络课堂就是一个较好的载体。利用网络技术,改革单一的面对面教学方式,通过网络课件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交互的学习平台,如利用网络课堂交流平台可在网上布置作业、交流答疑等。同时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开阔学生视野。如在精品课程网页里直接链接国内外自然文化遗产景点,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等,美轮美奂、神奇秀丽的自然景观及其形成缘由可在网络世界得到更充分的展示或分析介绍。这种网络教学方式,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在旅游地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充分将室内、室外教学内容相结合,积极连通板书、多媒体、音像、网络等多种教学手段,才能积极有效地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从而进一步培育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学生。
  参考文献:
  [1]罗云菊,王桂林,文海家.旅游风景地学文化素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高等建筑教育,2008,17(4):102-104.
  [2]朱国兴.我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情况综述.黄山学院学报,2003,5(1):75-80.
  [3]齐兴田,陈季,黄秀英.高校旅游地理学实践教学环节研究.才智,2008,(16):177.
  [4]陈传康.建立完整的旅游地理学高级人才培养体系. 旅游学刊,1996,(5):57-58.
  本项目受浙江农林大学教学改革课题:旅游地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Yb0829)资助。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