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浅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_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古诗文教学
 

浅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_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古诗文教学

发布时间:2019-01-19 04:03:55 影响了: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它节奏鲜明,极富韵味;表达含蓄,又极富美感。在小学教材中,古诗教学内容占很大比例,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继承和发扬古圣先贤的智慧精华,培养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人生根基,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与行为,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课题之一。下面,本人就小学阶段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古诗文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尊重个性化理解,处理好三个问题
  《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提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一首古诗,诗人在创作时,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人,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绝不能以自己独白式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和思维活动中加深对诗意的感受和理解。
  虽然教法各有不同,但不管何种教学风格,小学古诗在教学中都应该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该讲就讲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多属于唐宋时期,文言色彩浓厚,很多字词的意思与现代文相差很大,学生往往不易理解。对于这些词句,老师若让学生采用查阅资料等方式自学理解,势必造成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而且以小学生的能力未必能找到确切答案。若片面追求启发式,必然使古诗教学云遮雾罩,学生反而不易理解。我认为,像这些词句“该讲就讲”,不必保留。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一诗,对“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一句中“收”“涕泪”两词的理解,完全可以采取老师向学生讲授的形式,省时省力,效果明显。
  2.想议就议
  古诗讲求韵律,结构严谨,用字精当,有些字词意思似乎很容易理解,但放到具体诗句中理解一时又很难与整体连成一片。这些字,往往要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集体的讨论才能逐步得出结果,但恰恰是这些词,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所以我认为,这样的字词理解,一定要充分利用,不能忽视。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漫卷诗书喜欲狂”中“喜欲狂”的理解就属此例,若让学生自行理解就是“高兴得要发狂”的意思,若教师讲解则让学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理解也不会深刻。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三个小问题引导学生讨论:①本诗写在什么特定的时候?②作者为什么高兴?③作者和家人有什么具体表现?在回顾全诗逐步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学生自然深刻地领悟了“喜欲狂”所体现的深刻含义。
  3.需放就放
  学习古诗,不同的境遇,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文化水准对诗都会产生不同的见解,所以古诗教学,若局限于对表面诗意的理解,不仅会把诗学“僵”了,还遏制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因此我以为,古诗的教学,除使学生初步理解诗意和思想感情之外,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大胆放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体会作者当时、当地的心境,对诗进行较深层次的感悟,“需放就放”。同样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的教学,在学生能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我没有结束教学,而是设置一个学生能自由发挥的环节,即让学生根据诗所描绘的意境,扮作诗人,再现当时的情境,感悟诗意并写成小作文。当学生再一次回过头来品味诗的时候,看到的就不再是一句句生疏的古诗词,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趣的生活场面。
  二、合理渲染诗境,古诗教学寓教于乐
  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好的语文课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好的古诗同样也会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古诗教学更应合理渲染诗境,寓教于乐,将古诗生活化,化难为易。
  1.给古诗插上翅膀
  营造诗歌的氛围单凭学生一时的兴趣搜集是远远不够的,作为语文教师要独具慧眼,善于捕捉生活中稍纵即逝的瞬间,让古诗插上翅膀,和学生时常做伴。过清明节,我让学生背《 清明 》及相关诗词;春游时我让学生背有关登高望远的诗句;大雪纷飞时,我让学生吟诗诵雪;课间,学生做拍手游戏,我引导他们合着拍子诵古诗。许多同学还独创了诗句串连,一人接一句,如“来,来,来,我们一起颂春天。‘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城无处不飞花’……”真是玩中学诗,以情入境。
  2.让古诗深入心灵
  随着诗境的深入渲染,学生每天都要和诗人对话,吟诵好诗,教师要趁热打铁,用诗一样的语言和学生交流。我们语文教师几乎每天都要批阅作业,和学生交流时如果生硬地批评或教训式指导,学生难免会厌倦学习。诗一样的批语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会给他们美的享受。例如我班的一位学生总是喜欢和别人斗嘴,在日记中描述得很细腻,我在她的作业中写道:“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一个人岂能没有谦让的胸怀?”学生的秋景写得很精彩,我评价道:“美哉,秋景宜人;妙哉,词美句畅!”……许多学生拿到作业本,都迫不及待地翻开,细细品味教师的评语,晚上又拿起笔向教师敞开心扉。诗,真正进入了孩子的心灵!
  三、培养诗趣,积淀学生文化底蕴
  1.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
  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教师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和学生一道开发有活力、有情趣的语文课程。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学生在充分预习的情况下,很快就可以教完。此时不妨引进有关的诗词加以拓展,这样既帮助了理解,又扩大了阅读量,可谓两全其美。例如学完《 示儿 》后,为了让学生更加充分理解陆游的爱国之情,我又为学生介绍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学生听后更加了解到诗人临终时,不能看到国家统一的悲伤之情。熟读成诵后,我又把《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抄出来让学生背诵,学生由于理解诗意很快也背了下来。再如学完王安石的《 泊船瓜洲 》,我问:“你是否还知道其他思乡、思念的诗?”学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我问:“你还知道杜甫的其他诗作吗?与杜甫同时代的诗人还有哪些?”这样教一篇背数篇的做法丰富了学生的积累,无形中让学生融进了浓浓的古诗文学习中。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当学生痴迷于诗文,个个跃跃欲试时,引导学生自己去创作诗文、开佳词绝句欣赏会、写读书笔记,为自己出诗集、办诗文报等,学生从背诗、赏诗到作诗,经历了一次次成功的快乐。有一次,在教学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后,我以“夏”命题让学生吟诗。孩子们略作沉思,一个个摇头晃脑吟了起来。有的吟道“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有的吟道“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还有“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一时间佳句迭出,真让人体会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之意,更惊叹于诗趣激发学生释放出的能量。
  当学生在古诗学习中破浪前行时,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享受、一种提高,更是心灵与古诗的融合。引导学生在古诗中发现美、欣赏美,走进神奇的古诗王国,这才是真正的成功的古诗教学。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江苏南京,211800)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