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的理论内涵 [基于活动理论的高职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的理论内涵 [基于活动理论的高职发展观]

发布时间:2019-01-20 03:52:03 影响了: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整体势头是很好的,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思维上的误区。能否运用正确的发展观实现高职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而在科学的发展观方面,活动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视角。作为分析人类行为的一种思维方法,活动理论提供了三大原则:(1)强调主体的主动建构作用;(2)内部矛盾是活动系统发展的动力;(3)从历史的视角把握活动系统的发展方向。我们将运用以上三个原则来分析目前高职发展思路中存在的误区及其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高职以后的发展有所借鉴。
  
  一、主体性原则与高职发展的主体性
  
  活动理论非常重视人的主体活动,认为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活动理论将环境定义为人进行生产、消费等活动的整个系统,即人的活动系统。活动系统由六个要素组成:主体、客体、工具、规则、共同体和分工,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其中,主体是实施活动的个体或小组,同时也是活动结果的承受者;客体是主体活动指向的对象;共同体则由分享相同客体的不同个体或小组组成,他们在统一的目标下进行活动;劳动分工包括共同体成员之间基于工作任务层面的分工和基于权利、地位的分工,即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规则是指在活动系统中约束主体行为的外在和内在的规范和惯例,由共同体成员共同制定。在活动系统中,主体遵循相应的规则,运用各种工具,按照不同的劳动分工通过活动将客体转化为想要的结果,以达成自己的意愿。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不同规模的活动系统。比如说,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大的活动系统。那么相比而言,一所职业学校就是一个很小的活动系统。但即便是再小的活动系统,也同时具备活动系统的各个要素。活动理论强调系统中主体的建构作用,主体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改变着系统的其他要素:如他们不只是使用各种工具,还不断的对工具进行更新;他们也不只是遵守规则,还重新制定和阐述规则,等等。正是在主体的这种持续建构作用下,活动系统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联系时刻发生着变化,从而促使整个活动系统不断向前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没有主体的主动活动,活动系统必然是静止的,根本谈不上发展。因而活动理论认为,主体主动性的发挥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目前的高职发展现实中,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高职院校,其主动性的发挥往往会遇到制度上的诸多阻碍。我们以专业技能教师的引进和招生制度为例。职业学校非常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能教师,从培训成本来考虑,最好的办法是引进企业的高级技工。而教育部对职业学校外聘教师学历的严格规定,造成了许多有丰富操作经验的技能型人才无法引进。同样,生源质量对学校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但现有的招生制度在对招生批次的规定方面,使得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招生,职业院校均处于劣势地位。一些办得很有特色的高职院校在生源吸引力方面已经不亚于地方的普通高校,但让他们无奈的是,招生方面的选择权始终是被限制的,无法真正做到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相对于普通高校,生源的相对低质量使高职院校的管理和教学又难上加难。
  除了上述制度方面的因素,更应引起我们重视的是一些政府官员所持的发展观。如果说制度障碍是显性的、有待完善的,发展观带来的阻碍则是隐性的,不易察觉,而且它往往以各种有利于高职发展的政策的面目出现。像目前对高职的各项评估,各种精品课程的建设,本意上是为了促进高职的发展和内涵建设,但在实施中往往有操作过度的嫌疑。它使高职院校将主要精力放在应付各项检查、建立各种关系上,没有能量也没有时间来关注自我发展。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官员们没有彻底的认识到高职发展中高职院校的主体性作用有关,在他们的发展观中,外部力量在推动高职发展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究其深层原因则是对学校的不信任,不相信学校也可以自己发展得很好。所以在对学校的管理上深入到具体琐碎的细节,反而给学校带来了更多的束缚。多年来,高职的管理中存在着政府权力和学校权力的博弈,最终结果往往是政府官员的意志大行其道,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意志得不到重视。
  所以,按照活动理论观点,要解决上述问题,着力点应当是调整当前的发展思路,承认高职院校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使以政府为主的外部推动发展转变为放手让高职院校自己主动发展。具体体现在政府角色的转变上,政府应“尽量减少行政审批手段,把精力更多地放到战略规划、依法行政、政策指导、信息服务以及各种间接调控手段上”。同时要建立一个良好的运行体制,完善各项制度,既能实现对高职发展的监控、协助,又能保证高职院校自主性的发挥。
  
  二、动力性原则与高职发展的现实性
  
  活动理论认为活动系统并不是稳定与和谐的,而是充满了矛盾。矛盾是活动系统的主要特色,也是活动系统得以发展的动力。活动系统通过自己的各个要素与其他的活动系统发生联系,当其他的活动系统对其中的某一要素提出新的要求并促使其发生改变时,往往会打破系统内部原有的平衡状态,导致这一要素与系统的其他要素之间产生内部矛盾,由此促使其他要素也按照此要求发生相应的改变,整个系统也得以向前发展。
  
  由此可见,活动系统的内部矛盾是活动系统发展的动力。这种矛盾来自活动系统内部的不平衡状态,这种状态是由于活动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与其它活动系统提出的新要求不符造成的。比如高职院校这一活动系统中(见图2),其它的活动系统,如企业活动系统,要求学校提供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这是针对客体转化的结果提出的要求。在要求的多变性相对于其它要素的较稳定性的情况下,便生成了高职院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状态。为了解决这一内部矛盾,高职院校的其它各个要素都应努力满足这一要求,跟随这一要求做出相应的改变。如工具要素方面,应大力提倡实践教学和产学研合作;主体要素方面,努力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规则要素方面,使学校管理模式和教师评定制度符合职业院校的特点等等。于是,在各个要素发生改变的情况下,高职院校作为一个整体也得到了发展。
  
  
  
  
  
  
   可惜的是,上述的发展模式只是我们构建的美好愿望。现实中,大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因为上述内部矛盾的存在而得到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内部各要素与企业要求不符的现象一直存在。为改变这种现象,政府相关部门相继制定了各项政策,高职院校在政策和专家思想的指导下也做了很多努力,像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等方面,多年来一直是改了又改,做起来轰轰烈烈,心得和总结也很多,但却鲜有实质性的变化。归根结底,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政府官员和专家们的改革思路有很大的关系。在高职多年的发展中,他们制定的各项政策和提出的各种建议往往描绘“应然”的太多,研究“现实”的太少。而且大都是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描绘一幅未来的蓝图,认为学校应该怎么发展,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很少考虑到学校的现实情况,而事实上每个学校的情况是不同的,具体问题的不同需要对策的不同。同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又不注意发挥高职院校的主体性,束缚太多,致使学校只能跟随政策亦步亦趋,没有意愿或者是不敢有意愿结合学校的现实自主发展。从而导致了学校在对相关政策和建议没有消化的情况下生搬硬套,使大部分的改革都流于形式,而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所以,基于活动理论的观点,从根本上杜绝改革形式化现象,对各要素的改革取得实质性的进步从而使内部矛盾成为高职发展的动力,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要做到这点,就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政府官员和专家们要深刻认识到高职应依据现有条件来发展,抓住现在的关键问题来发展。从而在政策的制定上立足现实、强调现实,而不是脱离学校实际,一味地绘制美好蓝图,一味的要求学校“应该怎样”,而不去考虑学校“能够怎样”。另一方面,除了要研究现实,针对现实问题提出对策外,也内在地要求把更多发展权留给学校,因为对高职问题认识最深刻的是高职自身,能否将具有导向作用的政策和专家思想转化为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具体措施,高职院校起关键性的作用。所以,高职院校主体性能否得到发挥是至关重要的。除了政府要放权外,高职院校也应努力改变目前的被动发展观,在了解自身办学现状的前提下,按照企业的要求,找到自己的劣势所在和有待完善的地方,积极地寻求对策,对各个要素做出符合企业要求的根本性改变。
  
  三、历史性原则与高职发展的连续性
  
  从历史的角度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我们把握高职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这一概念本来就属于历史的范畴,不同的理论对这一概念也有不同的理解。活动理论认为发展不是线性进行的,不是说明天就一定比今天进步。事物的发展有一定的评定标准,活动理论认为这一标准不是个体智力和物质财富水平的增长,而是活动系统渐增的系统性,也即活动系统的成熟度,系统各要素的协调程度。不同的系统面对同样复杂的任务,其协调程度和解决矛盾的水平是不一样的。活动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在多数情况下,活动系统的各要素并不是均衡发展的,某些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可能使得一些要素的发展难度超乎人们的想象。这就决定了发展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循序渐进。从历史的视角看活动系统的发展,有助于我们明确活动系统目前在发展中处于什么定位,它已经发展到了什么程度,由此决定下一步可能发展到哪里,可能会怎么发展。
  所以,为了更好的应用这一理论,需要对高职的发展历史做一下简单回顾,以确定高职目前处于什么发展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的,最初的主要形式是职业大学、成人高校和五年制高职。在前期发展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基本上没有明确的定位,它不是在明确的职业教育类型框架下发展的,而是作为普通高等教育扩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得以发展。其发展理念和模式抄袭普通高等学校,没有其应有的教育价值观。1998年以后的发展,也主要是通过“三改一补”政策(将现在专科学校、成人高校和职业大学改革、改制,并在一部分办得比较好的中专校办“高职班”作为补充)和民办专科高职形式来发展高职,“三改一补”的学校在我国教育系统中一直属于较为薄弱的环节。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后天的发展又因为没有明确的定位和引导,政府经费扶持和政策保障也没有跟上,使得一直在摸索发展中的高职走的十分坎坷。
  从高职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高职目前存在那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其深远的历史基础,同时也说明了高职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和初级阶段。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高职的办学水平,增强高职的独立特色和吸引力是今后我们迫切要做的。但是在目前高职发展的现实中,经常会听到来自各方的声音,他们动不动就提及“重构”、“颠覆”和“几年内就要出什么成果”等字眼。这说明目前整个社会对高职的发展过于急躁、急于求成,这往往给高职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从活动理论看来,以上的提法是不现实的。高职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基础,不可逾越。活动系统的发展,不是我们随便定一个目标,再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它需要长期的内部完善和同外部的磨合,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像作为美国职业教育的主要机构――社区学院,到目前已经发展了100多年。它并不是一开始就作为职业教育机构而建立的,而是在探索中一步步完善,随着美国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不断的适应,才有今天的辉煌。
  我国高职的历史背景和现状决定了我们要有长期发展的心态,不能操之过急。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的提高,保证高职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当务之急。
  
  四、结语
  
  发展观对于高职发展方向的确立、发展策略的制定等都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要保证高职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摒弃目前错误的发展思路,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当前,高职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的关键期,如何在规模扩大的基础上提升内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借鉴活动理论的原则,重构正确的高职发展观将有助于高职的内涵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新民.论高职发展中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J].职教论坛,2004,(10).
  [2]杨柳.从高等职业教育现状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构[J].职业教育研究,2005,(4).
  [3]邓耀彩.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述评[J].高等教育研究,1999,(4).
  [4]Yrj Engestrm. Developmental studies as a testbench of activity theory: The case of primary care medical practice. In Seth Chaiklin & Jean Lave (Eds.), Understanding practice: perspectives on activity and context.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