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关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_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关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_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19-01-21 04:11:28 影响了: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经济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任务: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的统一,职业技能教育与良好品行教育的统一,制度文化建设与行为文化建设的统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做好“六个以”:以优美的环境影响人、以优良的校风熏陶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科学的制度约束人、以丰富的活动感染人、以先进的典型感召人。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现状;对策
  
  高校校园文化是校园精神以及这种精神所需要的文化环境的总和,一般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它深刻地影响着广大师生的价值观、思想情感和道德信仰。在高校培养人、造就人的诸多因素中,校园文化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这应该引起全社会尤其是高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既包括有形的物质文化,也包括无形的校风、教风、学风等精神文化;既包括丰富多彩的行为文化形式,也包括健全完善的激励约束制度;既包括对学生的技能培养,也包括对其良好品德的培养。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出现了不平衡、不和谐发展的态势。
  1.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是有形载体,是高校在自身发展进程中累积下来的各种物质存在。精神文化是高校办学理念、校风校貌的集中体现,是一所高校发展的“软实力”,是一所高校的灵魂所在。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加快,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然而,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上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也在深刻地影响着高校校园,一些高校在加快物质文化建设、追求规模和效益时,忽视了校园精神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2.重制度文化建设,轻行为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指高校在教育教学、后勤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各种规章、细则的总和,它规范、约束了广大学生的行为,有效地保证了学生学习、生活的顺利进行。近年来,各高校制度文化建设可谓成绩显著,但是诸如考试作弊、贷款不还等不良现象在大学生中仍然存在。可见,仅靠制度约束是不够的,还要将这些制度转化为青年学子的自觉行为,这样一来必要的行为文化就显得愈加重要了。但目前在许多高校,行为文化建设缺失严重。行为文化是师生员工在学校教育、科研、学习、生活及娱乐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行为操守和文化品位,是学校灵魂、精神状态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精神、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动态反应。制度建设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将条文式的制度转化为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行为操守。
  3.重学生技能培养,轻良好品德养成
  目前,高校比较注重教学与实践的统一,比如:逐步建立起了各种实验室、校内外实训室,改革教学模式,积极到教学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深入企业一线开展学生顶岗实习。这些教学形式和教学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实践技能的增强,推动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相比之下,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教育高校则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一方面,一些教师认为,现在就业形势不好,能够千方百计把学生推向市场就算成功了;另一方面,一些学生认为,一岗难求,能够谋得一个岗位就算不错了。而实际上,对于学生的职业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完整的,既包括职业技能教育,还包括职业道德教育。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任务
  
  按照国家教育部、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的要求,结合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我们认为,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有以下三项。
  1.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的统一
  物质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基础,能够促进精神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高校校园里的各种建筑、花草树木等无不是构成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影响着广大青年学子,陶冶着他们的身心。有时候,高校的某些物质存在已经成为学校的特色,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比如清华大学的荷塘、北京大学的老校门、河南大学的古典建筑、河南师大的毛主席塑像等。学生身处其中,倍增崇敬之感,平添积极进取的豪情。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之一就是要重拾高校精神,把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统一起来,把校园文化的精神建设提升到与物质文化建设同等重要的高度。
  2.职业技能教育与良好品行教育的统一
  近些年,一些高校为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适时调整办学思路,不断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努力提升学生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使得学生比较符合岗位要求。但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个别毕业生仍存在着跳槽频繁、爱岗敬业精神不强、团队合作意识淡薄、归还助学贷款的诚信意识较差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突出的一点是他们在校期间接受的品行教育不够。也就是说,高校在重视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养的时候,忽视了对他们进行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教育。
  3.制度文化建设与行为文化建设的统一
  制度建设与行为养成应是相互融合、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如何把严谨规范的制度条文转化为一个人的自觉行动,值得每一名高校管理工作者深思。制度的贯彻执行是制度文化建设与行为文化建设相统一的重要举措,这是在制度制定之初就应该首先考虑到的问题。任何制度的制定都是为了推动工作、规范行为的,因此不能把制度流于形式,不能将制度锁进“保险柜”,而要在实践中检验制度、修订制度、完善制度。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采取的对策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党政领导的“大手笔”,需要师生员工的积极参与,需要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高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做好“六个以”:以优美的环境影响人,以优良的校风熏陶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科学的制度约束人,以丰富的活动感染人,以先进的典型感召人。
  1.以优美的环境影响人
  《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助于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优美的校园环境应包括美观和谐的校园建筑、催人奋进的校园雕塑、绿草如茵的球场、整齐洁净的道路、宁静高雅的文化场所、宽敞安静的教室、气势恢弘的图书馆、纤尘不染的学生宿舍、树影婆娑的园林、风格独特的亭台等,它们共同营造出宁静和谐、昂扬向上的物质文化氛围。
  2.以优良的校风熏陶人
  校风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而持久的。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几年,身上必然会被打上这所学校的烙印,尤其是校风的烙印,所谓“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良好的校风至少应该包括笃实严谨的教风、踏实勤奋的学风和朴实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三部分内容。因此,高校要努力培育优良校风,并以此深刻影响青年学子,让他们在高校这座神圣的知识殿堂里铸造出高尚的灵魂。
  3.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大学精神是大学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有人把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概括为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可见,传承和弘扬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梁启超先生曾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激励清华学子,后来这八个字就成了清华大学的校训。可以说,它在很大程度上概括了清华大学的精神,这种精神又影响和塑造了一代代清华人。
  其实,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精神气质,有的侧重于办学思想,有的侧重于学生品德修养,有的侧重于学习,有的侧重于创新,凡此种种都与这所学校的办学历史、文化传统密切相连,这种精神促使学校不断改革和发展并创造新的辉煌。
  4.以科学的制度约束人
  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概念性、长期性等特点。加强高校制度文化建设至少应该遵循四大原则。
  一是人文关怀原则。校园各项制度的制定都要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以维护学生的利益为目的,这样的制度才能使学生信服,执行起来也才方便易行。
  二是激励引导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越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人的发展越健康,成功的几率就越大。真正的好制度不是限制学生什么不能做,而是鼓励、倡导学生应该做什么。大禹父子治水的故事应该能够给高校制度建设以启迪。
  三是过程监督原则。对学生的结果评价固然重要,但是过程评价更加不可或缺。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为什么不在过程中加以矫正,而非要等到出现严重偏差才去收拾残局不可呢?好的制度应该是对学生行为过程的规范,而非对其不良行为结果的处理。
  四是化繁为简原则。为了便于执行和操作,高校应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最佳的状态是,学生时时处处都能够感受到制度的关爱,却又从来都不曾感受到制度造成的压力和负面影响。
  5.以丰富的活动感染人
  “大学校园活动如果组织得成功,有时可以形成品牌。”一些高校的校园活动为学校增色不少,人们通过它们增进了对学校的了解和情感。比如:上海交通大学的篮球项目、华东理工大学的乒乓球项目等,都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体育活动品牌;一部歌剧《中国蝴蝶》则使郑州大学西亚斯学院和武秀之老人闻名中国戏剧界。
  用文化精品感染当代大学生,是高校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校要注重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为载体来活跃师生员工的文化生活,增强他们的团队精神,具体来说,可以利用重大节日、重大纪念日等举办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6.以先进的典型感召人
  近年来,大学生英雄群体和英雄个人不断涌现:面对旋涡中的少年,他们舍生取义;迎着歹徒的尖刀,他们勇敢向前;面对衰老的双亲,他们携母求学;对于困难的同学,他们不离不弃;灾难面前,他们义无反顾地志愿救助;洪涝干旱,他们拿出微薄的积蓄为灾区捐款……这些都是时代的英雄,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楷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还要善于利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教育和感召青年大学生。同时,还要善于发掘身边的典型,用先进的典型引导人、用优秀的事迹激励人。例如:可以在教师中深入开展“十佳教工”“青年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评选活动,在学生中深入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校园女杰”“学习标兵”等评选活动,这些评选活动可以有力地促使广大师生发现先进典型的闪光点,自觉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形成“学先进、比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余明阳.大学品牌[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2]闻奇.清华精神九十年[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3]杨东平.大学精神[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
  [4]沈颢.燕园变法[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
  责编:一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