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实践与探索 王文鉴
 

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实践与探索 王文鉴

发布时间:2019-01-21 04:23:06 影响了:

  摘要:本文就华中农业大学在研究性教学实践中实施的整体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开放式课堂教学的组织、考核方法和学分制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总结,认为研究性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创新人才培养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研究性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和造就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研究性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研究性教学的解读
  
  概括中外教育学家的观点,研究性教学是大学精神的具体体现:首先,它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其次,它是一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国内知名教学论学者论及,教学是根据一定教育目的,在教师引导下,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学习的过程或活动,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研究”是对“教学”性质的一种规定,“研究性”赋予了教学新性征,即主体能动性、创造性,内容、形式和结果的开放性,过程的启发性,结果的创新性等。鉴此,笔者理解,研究性教学就是把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在给学生传授基本知识时,教师从问题出发,研究学科的历史、现状、发展动态,将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受益。学生通过研究性课堂教学,从教师那里学会怎样从问题出发主动学习,从思考中分析问题,从探究中解决问题,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研究性教学可以获得双效益:教师能提高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获得了主动学习、从事研究的方法。
  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多元的,有的认为“研究性教学就是以问题为中心”,有的认为“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类似科学研究方式,是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些观点对研究性教学的理解有一定帮助。本文认为,如果把研究性教学视为一种思想和理念,作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需要深入研究。
  
  二、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03年以来,学校提出了创建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在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研究性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的做法如下:
  
  1.整体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推进研究性教学是从人才培养模式顶层设计入手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实施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结合,宽口径专业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结合。一是采取了“学科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方向模块课程+通识教育课程”的课程体系设置模式,为学生夯实学科知识基础,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给予学生充分的研究时间,为学生增加了选修课类别和数量,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课程和支配教学资源。三是构建了基础性、提高性、综合设计性三个层次递进式的实验教学体系――“生产体验―知识反馈―技能训练―创新设计”全程阶梯递进实习教学体系,强化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目前,我校开设实验课达447门,其中,361门课程设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达80%以上。四是学科前沿课程和特色课程纳入了教学计划,院士、长江学者带头开展专题讲座,教授纷纷开设研讨课。五是实施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统筹,教学科研互促共进,我校的两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推行了“本硕贯通”、“本硕博贯通”模式。六是实施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举,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交融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过程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的养成。
  
  2.实施开放式课堂教学
  学校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重点,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推进了研究性教学。一是重组教学内容。如精简记忆性知识的讲授,突出知识点、学科理论与实践的应用,将思维的训练纳入教学的主题内容。二是改革教学方法,广泛运用网络自主学习法、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加强师生互动。如农科专业开设了研讨课程,大学英语采用了交际法教学,基础化学开展了微型化实验研究与实践,法学专业采取了问题研究式教学和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结合式的教学均取得很好的成效。三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组合优质课程教学内容。校级、省级和国家级优质课程、精品课程资源上网公开,为教学提供方便。四是实施了开放式教学。我校农科、园艺专业的教学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把理论学习和实地操作结合起来,学生可以直接了解作物栽培、花卉培育、园艺植物栽培等。食品营养学课程移进超市和社区,使学生现场学习与实际有机结合,达到了教学初衷的设计。
  
  3.开展多元的、过程性的、综合的考核方式
  学校对学生开展了多元的、过程性的、综合的考核方式,目的是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思考型和创新型学习为主。我们采用的综合考核方式,亦对学生实行人性化的评价。包括课程考试,实践能力考核,科技开发和研究能力考核。课程考试是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目的是要求学生在校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教师不制定标准答案,让学生自行复习,自己梳理问题,在梳理中思考、理解和消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做到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理解问题的视角及不同观点。每年有数十门课程举行“一纸开卷考试”,“生物信息学”课程运用思维型考题,把知识考“活”了。“食品发酵工艺与设备”课程实行“2+X”考试,“2”即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x”即期末考试,学生可选择笔试、口试、开卷、文献综述或实验等,全面考核学生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对学生实践能力、科技开发和研究能力的考核要求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如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收集资料时记下来:实验操作过程的数字、数据、实验结果要有详细的记录。评价学生也考虑他们在研究、实践过程中的态度是否严谨,操作方法是否得当,结论是否有创新等。总之,我们对学生的考核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书本的考试方式,而是融知识、素质、能力在内的综合性的水平考核。
  
  4.推行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记分制和学分互认制
  学校每年开展学生科技创新基金(SRF)立项,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进行项目管理办法运作。自2000年以来,共批准SRF立项项目550项,每个项目资助600~2500元,资助经费达100多万元。学生依托SRF项目组织论坛,聆听专家学术报告,交流项目进展情况,在专家指导下提高科研水平。学校除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和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外,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内科技活动。课外学术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了校园的学术氛围。与此同时,他们还通过数学建模协会、创业协会等学术科技社团,组织在一起学习切磋,分享智力资源。
  学校给予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支持是多方面的,这些活动给学生记录创新学分,按照综合成绩有的免推上硕士,或直升研究生。科技创新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催生了科技创新成果。2002―2007年,平均每年有7 000多学生参加学术科技活动,224个创业团队有1439名学生参与创业计划项目,550个“SRF”项目和63个“神农杯”创新项目获资助;公开发表论文(作品)310篇,其中SCI、EI收录32篇;国家发明专利5项,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8项,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等省级奖励105项,有200余人次获得创新学分。
  我校还推行了学分互认制。校内学生可以跨专业学习,学分互认。本科生可以选修研究生课程,记学分。选拔部分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研究课题,将学生的表现作为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的重要参考。在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实行本硕贯通培养,把研究性教学贯彻在本科人才培养始终。
  
  5.提倡教学科研相结合
  多年来,学校一直倡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教学促科研,以研究成果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将最新科技成果优化在课程体系中是数不胜数的。如,有的教师结合科研成果开设选修课受到学生的欢迎;有的教师在精品课程中融进了学科前沿内容;有的教师将国家科研项目阶段性成果通过论坛报告给学生。学校农科类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选题70%来自教师的科研项目。教学与科研结合才能相互促进,互相加强。
  
  [责任编辑:张冬梅]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