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例谈语文教学中研读之误及评析]教例评析
 

[例谈语文教学中研读之误及评析]教例评析

发布时间:2019-01-26 03:54:39 影响了:

  小学语文研读教学是在国内国外研究性学习热潮下应运而生的,由浙江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率先提出,它作为一种极具个性化和创新性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以研究探索的方式自己获取知识和运用能力解决问题,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与新课标提倡的教育理念相吻合。但是笔者发现,在寻找、提炼和落实研读专题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失误,本文对其中较为典型的失误进行剖析,以期研读训练更臻完美。
  
  一、小题大做
  
  案例:《登山》(教学片段)在熟读课文,理解内容后,执教者把“列宁登山走危险的小路心里害怕不害怕”作为研读专题,整堂课围绕着它展开教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让觉得“害怕”与“不害怕”的两方学生进行辩论。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读书。圈画,找根据,忙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找出列宁不害怕的理由只有一个:“可是,列宁只站立了几秒钟,就又不慌不忙。小心地,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动着身子。”而且不害怕的理由不是很充分。认为列宁害怕的学生找出了两个理由,一是巴果茨基走过这条危险的小路回头一看,发现列宁正沿着那条小路前进时突然停住了。他知道列宁感到头昏目眩了。另一个是学生找出了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一句话:“我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为我害怕它。”之后就再也找不出理由来了。辩论根本无法进行下去。教师却还不厌其烦地问:“还有别的理由吗?”
  评析:其实教师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把一个没有多少研读价值的问题,当作教学专题来研究,整整浪费了一节课的时间。在课文结尾,列宁回答巴果茨基的话中就已经非常明确地说了自己害怕这条危险的小路:“我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为我害怕它。”本堂课的重点显然不在于列宁走小路时是否害怕,而在于让学生体会小路之险后,理解“既然列宁害怕这条危险的小路,为什么在看完日出之后已经没有必要再走的情况下还要坚持走?”从这个问题让探究,提出富有挑战性的、可以直指课文深层涵义的研读专题,让学生明白列宁时刻在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
  一个恰到好处的研读专题,必须能够抓住关键问题,对课文有较大的覆盖面,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课文能有以简驭繁、高屋建瓴的把握,从而为简化头绪、突出重点、设置少而精的研读问题情境创造了条件,以便于充分展开学生的自读,从根本上摆脱冗长的情节分析和烦琐的提问应答。”
  
  二、面面俱到
  
  案例:《坐井观天》(教学片段)教师在执教《坐井观天》时,先让学生围绕“这是什么样的一只青蛙”这一专题进行研读课文,通过感悟引导,有的学生说这是一只骄傲的青蛙。有的说是一只不懂事的青蛙,有的说是一只笨的、傻的青蛙,有的说是一只令人讨厌的青蛙,还有的说是一只爱说大话、爱吹牛的青蛙。然后教师揭示了“坐井观天”这一成语的意思: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有限。接着教师话锋一转:同学们,这只青蛙一生下来就呆在这里,从小没有爹妈,生活环境兄这么差,你不觉得它很可怜吗?学生说:“可怜。”(教师在黑板正中间板书“可怜的”三个字,与事先写的“青蛙”组成“可怜的青蛙”)教师又问学生: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只青蛙的可怜?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又说青蛙的生活环境不好,在这么一口枯井里,没有丰富的食物。喝的水也不好。只有当下雨的时候。才能够喝上清洁的水;爸爸妈妈在它一生下来就离开了它等等。教师让学生感受了这是一只可怜的青蛙以后,又“启发”学生:除了可怜,它还有哪些值得同情和赞美的地方?这时小朋友们说青蛙有礼貌,因为它遇到这位不认识的小鸟就称它为“朋友”。又在教师的引导下,知道这是一只诚实的青蛙,因为它看到天只有那么大,就说那么大。
  评析:这位教师用了十几分钟时间揭示“坐井观天”这一成语的意思后,却花了近二十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学习它是一只可怜的、有礼貌的、诚实的青蛙,是一只值得同隋的青蛙。教师之所以这样做,是想教育学生:这些处于弱势地位的小人物也需要我们的同情和关爱。的确,人们历来都是贬低这只青蛙,说它是一只井底之蛙,嘲笑它目光短浅,见识浅陋,还自以为是。在执教老师跟里,这只青蛙是“弱势群体”的一个代表。教师为了达到关爱“弱势群体”的目的,才设计了这样一个专题进行研读。诚然,教师的良苦用心值得肯定,并且这种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完全值得提倡。但是由于操作不当,使学生认识上产生了模糊:刚刚还是立场坚定地批判它,现在却极力地可怜它、同情它,这究竟是一只怎样的青蛙?学生无所适从。
  一篇文章蕴含的价值是多元的,在一节课中,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文章所蕴含的所有有价值的东西都端出来给学生。面面俱到势必蜻蜒点水、浮光掠影,造成学生认识和理解的肤浅。如果文本蕴含的价值有相反、相对或矛盾之处,教师却将它们同时呈现出来,那么更会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模糊。
  
  三、似是而非
  
  案例:《三顾茅庐》(教学片段)执教者提出这样一个研读专题:“同学们,你喜欢刘备还是张飞?为什么?请任选一个人物,仔细研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依据来说明你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学生认真读书,找依据。但在交流过程中,有的学生一会儿说喜欢刘备,一会儿说喜欢张飞;一会儿又说不喜欢刘备,不喜欢张飞.课堂气氛热烈。
  评析:乍一看,这是一个“准”研读专题,遵循着“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堂课围绕这个专题展开,课堂气氛也挺热闹,似乎也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仔细一想,此专题似是而非,在探究交流过程中,学生一会儿说喜欢刘备,一会儿说喜欢张飞;一会儿又说不喜欢刘备,不喜欢张飞。因为刘备、张飞作为三国人物,学生并不陌生,作为公众人物,在学生心目中早有建构。他们可以喜欢刘备、张飞,也可以不喜欢。事实上,有许多学生喜欢张飞,认为他是一位英雄,说他英勇善战,性格直爽。对于三国故事整个大环境来说,这并没有错,但针对《三顾茅庐》这篇课文而言,却偏离了主旨。《三顾茅庐》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刘备,张飞只是陪衬。张飞的粗鲁、无礼和暴躁,是为了反衬出刘备的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然而上述研读专题用“喜欢不喜欢”,就显得太笼统,“专题”看似集中,却没有正中靶心,没有突出“三顾茅庐”所蕴含的刘备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人文精神。
  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的研读专题要有很大的覆盖面和很强的穿透力,须有的放矢,这恰如百步穿杨,射箭手虽在远方,但是箭必须中的。箭手可以处在不同的位置,但射出的箭必须瞄准靶心。但有些研读专题,缺乏导引,看似与靶心相关,却不能正中靶心。
  
  四、杂乱无章
  
  案例:《将相和》(教学片段)教者让学生找出廉颇和蔺相如不和的句子:“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通过读,发现廉 颇不服的原因是蔺相如靠一张“嘴”爬到他头上去了。于是教师顺势提出研读专题:“蔺相如真的是靠一张‘嘴’吗?划出与秦王交锋中蔺相如的话,读一读.想想这是一张什么样的‘嘴?”但不知是忘了还是不知道如何引导,教师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提起“这是一张怎样的嘴”了。如理解“这块壁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点给您看。”这一句话时,教师只说蔺相如骗得好,骗得巧;学习“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时,学生体会到了蔺相如的勇敢,教师觉得满意.就不再深入;学习“请您为赵王击缶。”“现在您跟我只有五步距离,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时,学生读得有气无力,于是教师说:“小蔺相如们,你们闯大祸了!”学生觉得诧异,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教师让学生再读一遍,但学生依然有气无力。原来教师想让学生读得坚定、勇敢些,如果蔺相如像同学们那样的口气对秦王说,秦王岂会怕他,蔺相如就会有生命危险。之后,教师又抓住“请您”两字花力气挖掘,让学生体会体会这两字好在哪里?但学生却说不出个所以然。
  评析:“读一读,想一想,这是一张什么样的‘嘴’?”按理,这是一个很好的研读专题。其实,如果教师围绕研读专题,通过朗读感悟和交流时思维的碰撞,学生会有很多创意出现的,比如这是一张伶牙利齿的嘴、聪明机智的嘴、大义凛然的嘴、不容辩驳的嘴、让秦王害怕的嘴等等。但遗憾的是,教师在问题提出之后,从头到尾没有提及蔺相如的“嘴”是怎样一张“嘴”,只是让学生任意地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像个没头的苍蝇乱撞,根本不得要领。虽然教师的目的是通过体会蔺相如的这一张“嘴”,让学生体会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但结果却毫无收获。
  教学中,教师事先设计了包容量大,可探究的专题,目的是为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照理,如果按此专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活动,效果应该是较为理想的。但是一些教师在提出研读专题之后,却没有围绕它组织落实,而是把它搁置在一边,不再管它,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
  虽然研读教学实践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依然“千万里追寻着你”!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曾论:“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咏,切已省察。”从本质上讲,研究性阅读改变了过去阅读课堂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彻底革新了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段落问答型教学方式,得以摆脱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阴影。特别是深读阶段的研读,引导学生围绕涵盖全文的一、二个研读专题单刀直入,学生反复地“虚心涵咏”于教材,通过自读、自探、合作学习,不断地收集、处理相关信息,才能融会贯通,较好地解决研读专题。因而研读教学课堂,也常常成为师生生命的歌唱!它既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天地,愉快合作的乐园,积极探究的王国。又是教师智慧的闪亮,教学个性的凸显,教育理念的升华。师生双方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必将使课堂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
  
  (责任编辑:粱 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