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奥秘法师 挑战_芬兰教育成功的奥秘与面临的挑战
 

奥秘法师 挑战_芬兰教育成功的奥秘与面临的挑战

发布时间:2019-01-28 03:53:59 影响了:

  [摘要]芬兰15岁青少年的数学、科学和阅读能力在OECD对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PISA测试中多次位居前列。这归根于芬兰别有特色的、面向所有人的、终身的免费教育,独特的学校教育内容和方式,高质量的教师等。同时,芬兰教育也面临着教师压力过大,政治因素强,以及移民、经济衰退等因素的挑战。
  [关键词]免费教育;PISA;同一性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28(2008)11-0043-05
  
  一、芬兰是世界教育的排头兵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是每三年一次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对15岁儿童教育水平的评估,是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执行的。PISA 2000把重点放在阅读上。PISA 2003的重点是数学,PISA 2006自然科学则成为重点。PISA 2003,芬兰15岁儿童在阅读、数学和科学方面上领先。最近一次公布的PISA 2006评估报告显示,芬兰学生的自然科学成绩最佳,数学和阅读排名第二。芬兰学生在PISA及其他类似评估中的优异成绩使芬兰教育体制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中心。成千上万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教授和教育工作者前往芬兰亲身体验。他们成功的奥秘是什么呢?
  
  1、所有人都能享受免费教育
  早在独立之初,芬兰人就意识到教育是立国之本。1919年,芬兰宪法中就明确了为所有国民提供义务免费的基础教育以及由政府提供公共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
  (1)综合学校
  芬兰儿童七岁进入综合学校学习。综合学校教育由儿童居住所在地政府提供。基础教育的教材对儿童是免费的,还包括每个学习日一顿免费午餐,学校健康服务。为居住在离校步行距离之外的儿童提供免费交通。满六岁的儿童可以进入预备学校。芬兰所有学校都实行芬兰语和瑞典语的双语教学,主要城市的学校有的还用其他语种教学。当地政府还有责任为那些由于疾病或残疾无法进入正常学校学习的儿童和年轻人提供教育。
  (2)高中及基础职业教育
  课程设置里有大量选修课,平均需要三年完成,最后由国家统一考试结业。这个结业考试是进一步进入高等学府或高等职业学校深造的基础。
  除了高中以外。学生还可以选择三年的基础职业教育。包括了部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内容。基本上所有不上高中的学生都选择了这类学校,只有6%的学生在基础教育之后就走向社会。基础职业教育还可以通过例如学徒或实践课程获得。那些获得额外职业培训证书的学生可以继续在高等技术学院或其他高等学校深造。
  (3)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分为理工学院和大学。理工学院旨在为职业需要提供高水平的专业技术训练,大学则进行科学研究和提供传统的高等教育。
  申请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人数要远远大于高等学校所能接纳的人数。芬兰政府的原则是能够让2/3的学生在大学或理工学院拥有一席之地。
  芬兰的整个教育阶段是很长的。大多数人在20岁以前不能取得职业所需的合格学历,进入高校学习的甚至许多人在25岁以前都不能完成学业。政府的目标是终身教育,对于已经工作的成年人还有足够的机会进行再培训。所以,在年龄较大时重新开始学习一项新的技能是司空见惯的事。
  所有学校对学生都是免费的。政府为各类社会福利部门提供基金,以便学生能获得食物,住房及医疗等多方面的补助。各类学校大多是国家或地方政府所拥有的。除高等学校外,其他各级各类学校也有少数接受公共资金的私立学校,但它们必须能够达到国家的质量要求。
  由于有了高质量的公共学校系统,芬兰的基础教育中没有商业化的市场,其他阶段的教育商业化成分也比其他西方国家低得多。
  
  2、芬兰学校的教育内容和方式
  芬兰的每个班级不会超过24人。在综合学校的前六年中一般一个班是由一名教师指导。这个教师要教授几乎所有课程。后三年中由各科的专门教师接替。有语言障碍或阅读写作问题等特殊需要的学生还会接受单独训练。综合学校的科目包括芬兰语言文学、外语、环境、公民学、宗教或风俗、历史、社会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体育、音乐、美术、手工和家庭经济学。这些科目的大纲和中心内容是全国性的,但地方政府和当地学校可以在此基础上制定自己的课程。
  (1)重视语言教学
  芬兰的学校十分重视外语教学。第一门外语在综合学校的第三年引入,第二门本国语(由于芬兰语和瑞典语都是芬兰的官方语言。所以第二门本国语指的是芬兰语区的瑞典语或瑞典语区的芬兰语)在第七年引入。有的学校在第三年就同时开始学习第二门本国语了。这两种语言的学习是最基本的要求。除此以外,根据不同学校各自的课程安排,学生还可以在各年级开始其他语言的学习。在中学阶段结束时,有的学生可以学到多至六门语言。在芬兰最常见的外语课程为:英语、德语、法语、俄语和西班牙语。
  在芬兰还有从其他非芬兰语或瑞典语国家来的移民。这些家庭的孩子把芬兰语作为第二外语来学。如果某一地区有足够多数量的孩子来自同一母语国家,该地区政府就会出资使得当地学校能够每周两次教授该种语言。比如在赫尔辛基,有2600名移民儿童接受40多种语言的教育。这些儿童被鼓励使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因为这样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也使他们更容易学习芬兰语。
  (2)学生和家长有许多选择
  年级越高选择的范围就越大。许多地区还有专门偏重于音乐、美术或体育的中学。
  芬兰学校的教师都具备优良的素质。所有教师都必须拥有硕士文凭,受过大量教育学培训并达到某一科目的合格标准。教师所接受的高水平教育使得他们能够独立安排并选择他们的教学方法。芬兰的学校管理是基于信任,而不是监督上的。教师们都满怀热情地不断更新和完善他们的教学方法。他们用自己的工作态度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最好典范。
  (3)对学生需求的理解是成功的关键
  调查显示,芬兰教育体制的长处是对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学生都能保证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而教育重点是放在鼓励和指导学生的特殊需求,而不是在学生之间比高低。这样做的结果:留级或重修的学生是很少的。
  芬兰学生的成功可以归结为以下一些因素:由于低年级是由单一教师授课,而且不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表现。使得幼小儿童的安全感和学习动力增加。在芬兰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有着自然温暖的关系。学校特别注意创造愉快而积极的校园气氛。芬兰有一套完善的图书馆系统及相应的优质服务来支持学校教育。芬兰人可称得上是贪婪的读书人。另外芬兰电视台播出的外语节目都只使用字幕,而不进行配音,这也对外语教学有极大的帮助。
  
  3、适合芬兰自己的教育模式
  Erkki Aho先生可称得上是芬兰近代“基础教育法”的创始人,他在20世纪70年代确定了基础学校的体制。在中心学校中,所有7~16岁的孩子都接受同一种教育,即使是残疾、智障及有行为疾病 的儿童也尽可能与正常儿童一起上课,只有那些极个别,实在无法接受普通教育的才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学习。正是这种基础学校教育体制使得芬兰的教育水平达到世界前沿,成为世界各国的榜样。笔者所在的荷兰,政府也曾尝试这种方式,但失败了。最近的一份官方调查报告显示,近几年来,荷兰政府所做的一系列教育改革,包括试图让学生在较晚的年龄再选择方向,都不成功。可在芬兰却似乎十分顺利。他们不禁自问,为什么芬兰能做到的荷兰不能?
  这个问题说起来话就长了。这和两个国家的社会成分和传统观念有很大关系。Aho先生在推行“他的”“基础教育法”的30年后已是白发苍苍,但他的教育思想仍是芬兰教育的基础。他认为,芬兰教育的成功正是他的理论正确的最好验证。然而,他对未来并不是完全乐观的。因为芬兰的社会结构正发生变化。大量移民的涌入带来了多元文化,不同的风俗习惯使得学生的背景大大复杂化了。这是芬兰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Aho先生认为,使多元文化融为一体,同时又能保持芬兰原有的传统是对现代芬兰教育的一个巨大挑战。
  芬兰教育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他们对需要特殊帮助的儿童的教育。在别的国家,这些儿童通常会被归于特殊教育范畴。而在芬兰是由单独的教师在普通学校的正常教学外(如课外或单独)对这些学生进行额外辅导。此外,还专门配备有社会工作者、语言专家、心理专家、学习辅导员及班级辅导员等来辅助教师的工作。由于有了这些专业人员的工作。芬兰16岁以下儿童的辍学率在0.5%以下,优等学生的水平与其他国家优等生不相上下,而困难学生比其他国家的困难学生水平要高,却仅仅有2%~3%的学生到特殊教育学校学习。
  并非只有像荷兰这样的邻国对芬兰教育感到好奇。芬兰的成功使他们的教育思想和体制成为全世界研究的对象。每年上千名来自世界各国的教育工作者到芬兰取经,试图发掘其成功的秘密。芬兰教育部专门为此举办研讨会以解答他们的各种问题。2008年4月,又有一次这样的研讨会召开,与会的有来自各大洲19个国家的代表,如澳大利亚、以色列、瑞士、美国、英国、马来西亚、日本和韩国。在会上,他们被告知芬兰不存在教师短缺问题,每一名教师职位有约10名候选人竞争。教师的工资并不是欧洲最高的(比如低于荷兰),但他们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所有芬兰的教师都拥有硕士学位,并且在担任之前都从事过学术研究。对此Aho先生介绍说,20世纪60年代他们刚刚开始着手此项教育改革时就已经定下了对教师的这种要求。因为当时瑞典已经实行该体制几年,他们的实践证明教师的质量是保证成功的关键。所以,芬兰在实行初期就决定必须要保持教师的高水平。
  
  二、芬兰教育面临的挑战
  
  众誉之下,芬兰人也从不掩饰他们存在的问题。芬兰在过去的30年间,在人口结构单纯,较少外来移民的情况下,相对平静而独立地普及了它的基础教育体制。这极大程度上基于人们对于建立一个全民共同富裕。受教育机会均等的福利国家的统一认识,并有高税收对此加以保证。如今,由于外来人口和外来文化的进入,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1、同一性受到威胁
  20世纪90年代初。芬兰政府决定将教育的管理下放到地方政府。这本来是个不错的决定,因为各地区学校面临的问题不同,需要区别对待。但政府给教育下拨的经费的去向却不明确。70年代,用于教育的经费数量和去向是清清楚楚的,可现在却与其他社会财政用款,如文化和福利等混在一起。一旦当地政府出现财政困难,那么教育投入就会受到经济状况的影响。
  从2003年开始,右翼党执政芬兰,他们所关心的方向与先前的左翼社会民主党不同。现在更多私立学校取得办学执照。虽然还只有5%的学生就读于私立学校,但这种学校多元化的趋势已经形成。现政府还把高等教育放在基础教育之上。Aho先生介绍说,政府现在致力于建设一所综合设计、工程、商务和贸易于一体的大学,希望以此带动创新并最终形成市场效益。“这当然很重要,可这样一所大学的基础是从中学打下的。”
  Aho先生曾经要求政府恢复教育经费的统一调配,但政府不以为然。这是使芬兰教育的根本――同一性――受到威胁的因素。
  
  2、严格的基础教学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现政府认为,学校课程的设计要更基础化,更强调数学和语言,减少音乐、体育及文化类课程。专家则认为这对学生打好基础是有利的,但这种严格的基础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男孩子,拿到中学毕业证书后就不再深造。而中学证书是不足以使他们找到长期稳定的工作的,之后再对他们进行附加教育所投入的经费是巨大的。所以应该尽可能地让他们在校接受更多的教育。可现在的课程设置使这个目的很难达到。
  
  3、教师压力过大
  在2008年4月的这次研讨会期间。他们就特意组织会议代表参观了一所相对困难的小学。该学校位于一个社会福利住宅区内,校舍宽敞而现代。450名7~13岁的儿童被分在23个班级中。操场大约有一个足球场大小,四周种着树木,有沙地区和配备了娱乐设施的砖地区。一些孩子正在玩耍,3名身穿荧光制服的操场管理员在一旁监视。这个学校的学生来自23个不同国家和地区,大多是低收入。依靠社会福利补贴的家庭的子女。有4个特殊班级是为那些无法跟上教学进度。而且无法通过一般的辅助教学正常学习的孩子设立的。
  校长亲自陪同参观人员来到一个特殊班级。教室里的气氛温暖而和谐。角落里有一架钢琴和一面老式的黑板,课桌旁8名学生正做着算术题。教师介绍说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有的父母酗酒,有的孩子有智力障碍,有的有行为障碍,有的曾经被虐待过。这8个孩子分别来自伊拉克、芬兰、波黑和俄罗斯。
  女教师看上去很疲倦,有学生提问时她的回答也很简短。“每年我们都得从头开始”,她对参观者说,“一年前我就教过他们怎么看钟表认时间,可现在他们一点也不记得了”。这是个孤独的工作。她几乎得不到任何家长的帮助。相反,她还得替许多家长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比如告诉他们晚上几点该上床睡觉,在外面可以玩多少时间,玩游戏机要有节制等。有一个孩子甚至没地方住,她就去帮着找住处;另一个孩子冬天连袜子都没有。校长说:“这些孩子有时会表现得很暴力。他们的问题太多了,很难预计他们最终是否能够达到‘正常’水平。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让他们日后能找到工作,自食其力。”
  配备能够承担这些困难学生教学任务的教师是个大问题。这位女教师自己深有体会:“教这个班比别的教师要辛苦得多。在课外我们还要花很多时间和家长沟通,与心理专家,社会工作人员交流,有更多的笔头工作要做。可我们并没有额外的工资可拿。况且我们还必须在特定的大学受特殊教育的专门训练。”只有当说起音乐课时她的情绪才稍稍开朗一些:“打击乐器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他们从来也玩不够。这对他们的手眼配合训练也 非常有利。”
  离开了这个特殊班级,参观团又来到一个普通班。这是一个7岁孩子的班级,来自索马里、波黑、越南和印尼的家庭。教室里24张课桌各自分开。椅背上挂着双肩书包。令人吃惊的是,这个班的教师看上去同样疲惫。这位50岁左右的教师告诉参观者说:“这份工作相当辛苦,这些孩子的积极性需要花很大力气去培养鼓励,每天都是一个新的挑战。我已经没有30岁时的精力了,不知道还能干多久。”
  参观结束了。午餐时一位美国教师表示了十分的惊讶:“那位特殊班的女教师明显是超限工作。在我们学校这是不可能的!”而在座的芬兰教师则预计将来会有更多这样的特殊班级出现,尽管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这可能是芬兰教育体制的最大威胁,因为它从根本上动摇了该体制的基础,即每个人都拥有同等的机会。
  “芬兰教育的确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对教师的压力过大。”一名芬兰教育工会刊物的撰稿人这样说。PISA报告使人们的期望增高,学校向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们有时觉得自己像转轮里的小老鼠一样,不停地跑啊跑啊,害怕落在后面。另一名芬兰教育委员会的成员开玩笑说,要是对特殊教育人员的需求以现在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到2037年,所有芬兰的教师都要去教特殊班级了。虽然这只是个玩笑,可却道出了实情。1996年,芬兰有“特殊需要”的孩子的数量比上一年增长2.9%,到了2006年该增长率则达到了7.7%。另外,由于社会问题的增加、离婚家庭数量上升、父母们工作日渐繁忙,等等,导致近几年“问题”儿童,比如有心理障碍和阅读障碍的儿童人数增多。学校中欺侮弱小同学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已成为芬兰媒体关注的对象。许多学生不再感到上学是件愉快的事情。这使得芬兰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反思他们是否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感受。
  
  4、其他因素
  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进入芬兰。虽然就全国来说。只有平均不到2%的移民人口,主要是俄罗斯人和索马里人,可在首都赫尔辛基,这个比例已达到6%。有些地区的学校甚至40%的学生是移民子女。
  20世纪90年代初,芬兰经济严重衰退,失业率一度达到16%。虽然芬兰最终战胜了此次衰退,并形成了世界上最富创新性的经济,可这次经济衰退对教育的影响至今还显而易见。当时,失业人员的子女现在都到了入学年龄,他们自身存在更多问题,更加依赖教师的指导。
  在不远的将来芬兰也可能出现教师短缺问题。如果不提高教师工资,现在和未来的教师很有可能被其他高收入行业吸引。
  芬兰还有自己独特的问题,即地广人稀。由于人口越来越集中到城市,许多偏远地区的学校由于生源不足而关闭,仍住在这些地区的孩子要就近入学越来越困难。
  那么此后十年,现存芬兰基础教育体制是否能够适应当今现代的,多样的文化和开放的市场经济呢?对此,Aho先生还是持乐观态度。他认为,人人均等的教育恰恰应该成为融合社会的基础和工具,但这要取决于政府的方针政策等许多因素。至少作为一个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者,他是这样期望的。
  
  责任编辑:王永康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