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问题解决时限【化解“解决问题”与计算教学的时限矛盾】
 

问题解决时限【化解“解决问题”与计算教学的时限矛盾】

发布时间:2019-01-29 04:15:16 影响了:

  【教材背景】      传统教材中的应用题作为独立板块。集中按“类”编排。教师有“例”可举,学生有“模”可仿。新教材改变了这一传统方式的设置,不再单独设置“应用题”单元,精心选择了现实的、有意义的、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与计算意义一致的题材,将解决问题融于计算教学中。教材在每一节计算课始均创设了问题情景。通过设置大量的情景图,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具体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把情景图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与加、减、乘、除四则计算的意义结合起来,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教材将解决问题作为学生学习计算需要思考和解决的实际问题予以前置,使计算学习和活动本身成为对“问题”的探索和解决的过程。
  
  [现实问题]
  
  1 理解“一课一景”需要有足够的教学时间。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解读情景图的叙事内容。正确地辨析和寻找情景图中的有用信息,根据信息的结构关系和问题需求,正确地列出算式,这是需要有时间保证的。
  2 学习计算方法也需要有足够的教学时间。计算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计算教学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法则,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养成良好的计算品质和习惯,同样需要时间。
  对于一节课来讲,既要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又要让学生学会四则计算,并通过计算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成了课堂教学的两难。在反复地研究和实践中,我们设法对教材提供的数学材料进行合理重组,努力化解解决问题与计算教学在课堂操作中的时限矛盾。
  
  [解决策略]
  
  1 适度组织情景图解读的专项训练。教材中的情景图从解决问题需要的角度看。供给的信息材料有显性的,有隐性的;有必备的,有多余的。学生从这些现实的由复合信息材料构成的生活问题中,辨别、选择所必需的信息材料,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需要组织情景图解读的专项训练。如二下“加法”单元中,教学三位数加法的几个例题情景图。都是同一内容的有关一至六年级借书情况统计专栏,意在让学生从6个年级借书的数量中按问题指向选择两个年级借书的数量进行相加,然后引导学习三位数相加的计算方法。教学第一课时,就安排对情景图的专项解读训练,从学生提出各种关于两量相加问题人手。让学生懂得“要求哪两个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就必须选择这两个年级分别借书的数量”,训练学生根据问题要求选择有用信息,然后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安排这样的解读专项训练。对解决后几节课学生读图写算式问题,起到了难点提前突破与分散的作用,为学生重点掌握三位数加法的算理与计算方法赢得了充分的时间。有效地化解了解决问题与计算教学的时间冲突,避免了教学过程中的顾此失彼。
  
  2 对情景图内容进行必要的修剪与调整。情景创设的目的在于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用过程中,创造性地对部分情景图进行二度加工。①对同一单元中同一题材的情景图,更换叙事内容,增强学生看图――想问题――定解法的新鲜感和注意力。减少学生解读同一题材情景图的审美疲劳。②隐去情景图中阅读时难以上口的语言对话或文字提示,使呈现的信息材料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较为直观地显示其结构和数量关系。③删除意义不大、学生难以读懂尤其是教学难点、知识点相对集中的情景图的部分内容。如兰下“乘法”单元的第一幅情景图,图意是“三年级有117人,每人一瓶牛奶,每箱牛奶12瓶,搬下10箱够不够”。这里搜集、整理图文信息,用文字概括图意是一个难点;其次理解图意,寻找出“先求10箱牛奶有多少瓶,再判断10箱牛奶的瓶数够不够117名同学饮用”的解决问题思路。这是第二个难点;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掌握两位数与整十数相乘的算理和方法,已成为本节课学习过程中新的、最大的难点。因此,为降低教学难度。将情景图中的相关图文信息删除。仅留下“每箱牛奶12瓶,搬下10箱有多少瓶牛奶”这一组信息,集中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掌握“12×10”的算理和算法。这样在对情景图的适当删减和有效使用中。保障了计算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3 有机渗透问题结构和数量关系。传统教材把应用题结构和常用数量关系式摆放在教材醒目位置,新教材改变了这―设置方式,不再给予“已知条件和问题”的结构名称和常用数量关系式,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绝口不提,以避穿新鞋走老路之嫌,这是一种误解。新教材不再出现问题结构和常用数量关系,并不是刻意使之淡化。而是避免教学过程中师生机械地生搬硬套。教学中可有机介绍结构名称和数量关系式。如一年级学生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一)”,初步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后,可在学习“加法和减法(二)”时向学生介绍什么叫条件,什么叫问题,让学生根据加数与和的关系,选择情景图中的有用信息列式解答。又如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了“乘法口诀与口诀求商”之后,学生学习用乘除法解决问题时,就可渗透“份数、每份数与总数”、“单价、数量与总价”、“速度、时间与路程”等关系,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数量之间加与减、乘与除的可逆关系深入地思考问题,使经验中的数学问题得以提炼,上升为科学数学,逐步实现问题的解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