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_天上掉不下林妹妹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_天上掉不下林妹妹

发布时间:2019-02-05 03:51:09 影响了:

  【摘要】《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外貌描写十分具有特色,但在笔者看来,这种人物描写方式是中国文学长期文学创作实践的总结和发展,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学有关美女的描写方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
  【关键词】《红楼梦》 林黛玉 外貌
  
  “两弯似蹙非蹙绢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红楼梦》
  这段妙笔生花的文字,想必大家都已耳熟。两百余年来,它以特有的艺术魅力,让我们叹为观止。世间真有这样的奇女子?她如梦似幻地在我们眼前飘过,却又美得让人心动。曹雪芹是怎样创造这样的奇迹的呢?天上掉不下林妹妹,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林黛玉外貌描写的产生。
  一、对古代女子外貌描写传统的继承
  一提到古代女子的外貌,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印象:眉若柳叶,眼如青杏,口若樱桃,指如葱削,面若芙蓉,肌如冰雪。太程式化了,以致让我们觉得千人一面。其实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还有大量女子外貌描写的佳作。那么,这些经典的外貌是怎样被描写出来的呢?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物和景物进行具体的描写和刻画。而外貌描写,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尽管修辞手法多种多样,但中国古代美女外貌描写的具体方法还是可以进行简明扼要的归纳的,大致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这么几种:描眼睛法;侧面烘托法;以虚代实法。
  描眼睛法。鲁迅告诉我们,写人物要“画眼睛”。“画眼睛”是写人物的关键。鲁迅所说的“画眼睛”的意思是:善于细致地精确地描绘人物最富特征的部分,而舍弃与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无关的其它东西。其实,在古代,大多成功的外貌描写是靠“画眼睛”来表现人物神韵的。诗经《硕人》有这样的外貌描写:“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而这位美人的精神所在,全在“美目盼兮”。可谓一盼百媚生。而林黛玉的外貌描写中,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当然少不了那“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两眼含情,略带喜悦而又略带幽怨。仿若灵河之畔的清风细雨,又如离恨天外的灵晖秀气。淡淡一笔便将黛玉外貌的超凡脱俗和性格的多愁多情勾勒而出。
  侧面烘托法。夸人美貌我们通常会说,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其实,这就是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侧面烘托是通过其他人或者其他物的反映来侧面烘托美女的风姿神韵。最著名的是《陌上桑》中对秦罗敷美貌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耕者忘犁,锄者忘锄,为了看美女,连工作也不干了,可见此女子美丽异常,当然让人浮想联翩,久久无法忘怀。又如李年延《北方有佳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倾城倾国,此等女子只合天上有了。
  以虚代实法。何谓以虚代实法呢?让我们先看一个著名的例子。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有这样的描写:“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写东家之子的美貌并没有如实的描绘,而只是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到底多高,没说;面色如何,没说。反正美得恰到好处,美得出水芙蓉,自己想象去吧。说白了,就是用务虚之笔写现实之容,用想象写外貌。一个女孩子美到林黛玉那样的程度似乎该用务虚的笔法,还是让读者自己想象吧。无论是阆苑仙葩,还是美玉无瑕;无论是水中月,还是镜中花。想象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
  我想大师雪芹,对这些方法早已了熟于心,写黛玉外貌自然得心应手,巧夺天工。可见,对古代女子外貌描写传统的继承,是黛玉外貌描写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对《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中慧娘外貌描写的借用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中的慧娘生得姿容艳丽,意姿妖娆,非常标致。其外貌描写与林黛玉的非常相似,现引如下:
  “蛾眉带秀,凤眼含情,腰如弱柳迎风,面似娇花拂水。体态轻盈,汉家飞燕同称;性格风流,吴国西施并美。蕊宫仙子谪人间,月殿�娥临下界。”
  一看便知这两处外貌描写,有许多相似之处。我想曹雪芹在处理林黛玉外貌描写时,一定对慧娘的外貌描写进行了借鉴。首先,都是从媚眼写起。从眉眼看,慧貌简洁,林貌丰富,但其“秀”“情”的特征,却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林貌写得更细腻善感,多了几分诗人的气韵。其次,有两个喻体非常相近。慧貌中有“腰如弱柳迎风,面似娇花拂水”,林貌中有“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虽然,两个喻体各有一字之差,它们之间的传承关系还是很明显的。当然,林貌的描写要高明的多了。慧貌重在写形,是对腰面的具体描绘,而林貌重在写神,是对风姿气韵的描绘。虽相近,效果却大不同。
  可见,曹大师有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妙笔。再者,都是用典写神韵。其中都共同用了西施的典故,都写出了女子的美丽神韵,但侧重不同。慧貌写美,美中不俗;林貌写病,病中含慧。曹虽对前人进行了借鉴模仿,但却远远超过了前人,犹如移花接木,点木成林。
  三、对林黛玉性格揣摩的完美呈现
  一提到林黛玉的外貌,我们就说它如何如何反映了林黛玉的性格气质,其实“相由心生”,应该先有人物及性格,然后才有外貌。
  作家只有把人物性格掌握透了,才能把外貌写得惟妙惟肖。当然,反过来外貌又能突显这种性格。归纳起来,林黛玉的性格形成主要有四点原因:一是黛玉寄人篱下,“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因此,谨慎小心,细腻善感;二是黛玉从小多病,有“先天不足之症”,“会吃饭时便吃药”,因此,敏感多愁,忧郁自怜;三是黛玉心有所属,害怕爱情归于虚无,因此,小气任性,刻薄尖酸;四是黛玉聪慧多才,天生有一种诗人的气质,因此,高洁孤傲,脱俗不凡。性格种种,皆在作者心中。曹大师一定把林黛玉的性格在腹中酝酿了许久,才有林黛玉外貌的清新不俗。
  综上所述,林黛玉外貌的产生有诸多方面的因素,不可能一挥而就,更不可能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其实,黛玉是一个奇女子,是寄托了雪芹大师理想的、高洁美好的形象。她美丽而才高,但不为世俗所容;她渴望而追求爱情,但不为人所容。黛玉的外貌描写,体现了她多愁善感的个性与诗人般的高贵气质,也体现出她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华。
  ★作者单位:安徽省寿县第一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