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教师职业倦怠应对策略_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应对策略研究
 

教师职业倦怠应对策略_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应对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9-02-03 04:11:28 影响了:

  【摘 要】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针对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解决策略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压力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2-0018-02
  
  职业倦怠,也称“工作倦怠”或“职业枯竭”,由美国心理学家Frudburg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它通常被认为是工作中的慢性情绪和人际压力的延迟反映,当从事助人职业的个体长期处于压力与心理冲突状态而无法有效排解时,便可能引发职业倦怠。
  教师作为典型的助人职业,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在行为方式上主要表现为:(1)情绪上的低落,对工作失去积极性,敷衍渎职,烦躁易怒,对生活和工作常感到无助、漠然和悲观;(2)处事时无人性化,丧失教育者应有的爱心和耐心,以消极、冷漠、否定的态度对待同事和学生,易迁怒学生;(3)低成就感,自我评价和价值取向降低,不思进取,厌学厌教,逃避责任。由此可知,教师职业倦怠对于教师自身及学生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已成为教育界不可忽视的问题。
  由于青年教师比其他年龄阶段的教师承受着更大的挑战和压力,职业倦怠现象在青年教师中表现更为突出。处于职业倦怠中的青年教师会不同程度地丧失工作热情与兴趣,职业认同感降低,对学生缺乏耐心,态度冷漠等。其结果既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又有碍教育质量的提高,更不利于教学的改革。
  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由社会、学校和个人等多方面因素造成,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青年教师心理压力形成的各个因素入手进行综合治理,比如,从社会角度看,政府要制定有利于教师的相关政策,提高教师待遇,在社会上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从学校角度看,要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的激励制度,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和发展环境。但是,国家的政策和学校管理形式的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青年教师要改变职业倦怠的现状更多的是要依靠自我心理去调适。青年教师要学会正确看待这些压力,采取积极的策略去应对、缓解压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增强职业认同感,培养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态度
  心理学家Wrzesniewski指出,人们对待工作有三种态度:工作、事业或是使命感。如果只把工作当成低层次谋生的手段,而不是个人价值体现的方式,势必容易产生倦怠心理。我们对工作的定位直接影响到对工作的热情态度和成效。
  1.青年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意义,积极对待自己的工作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关系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得与失、苦与乐贯穿于人的一生之中,循环反复。作为教师要用辩证的观点分析教师职业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正确对待名利和金钱,客观全面地认识各个职业的优势和劣势,从中解读教师职业的重要意义和责任,认识教师职业的使命。唯有如此,才能努力追求职业理想,坚定职业信念,并在从业过程中领略到从业的乐趣和精神的满足,产生工作的愉悦感和成功感。
  2.青年教师要加强对自身职业的认识,树立良好的职业信念,形成职业荣誉感
  教师职业是高尚的,正如夸美纽斯所说:“太阳底下再没有比教师更高尚的职业了”。尤其在当前科技发展迅速、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时期,教师的工作更加显得意义重大。职业倦怠研究专家C.Cherniss曾说过:“对某一事业的信念和理想是职业倦怠的最好解毒剂。”一个没有为教育献身精神的教师,是不可能享受到教育的乐趣的,充分认知到这些,青年教师才能克服倦怠情绪,不怕累,积极从事教育工作。
  二 提高自我效能感,加强对教学工作的胜任能力
  有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与教师职业倦怠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提高自我效能感可以有效地降低教师的职业倦怠。就青年教师而言,应当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技巧,从各方面努力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克服职业倦怠的产生。
  1.青年教师要学会积极归因
  各个生涯阶段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会获得成功或遭遇挫折,教师对教学成败的归因方式不同会直接影响其自我效能感。教师如果把成功归因为内在的、可控的因素,如努力、能力或教学方法等,其自我效能感将得到增强,同时愿意继续努力追求更多的成功;但如果把成功归因为运气或其他外在不可控的因素时,自我效能感则得不到增强,也不会表现出积极追求成功的行为。因而,在日常教学中,青年教师尤其是自我效能感偏低的青年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积极的归因方式,将教学中的成功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因素,以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有效预防职业倦怠的产生。
  2.青年教师要潜心钻研,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教育教学技能、技巧的提高,是增强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核心要素。因此,除了学会积极的归因外,青年教师更要通过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素养,并经常与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不断积累成功经验以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有效地克服职业倦怠。
  三 增强心理调节能力,拓展教学生活中的积极情绪体验
  青年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职业的特殊性和特殊的职业角色,积极地将社会、学校、家长对教师职业的期望纳入言行,成为教书育人的长期动力;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能力的不足及有限性,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在教育生涯中发生的一切,包括压力和困难,善于自我调节心理状态,这样才能减轻挫败感,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
  1.青年教师要正视心理压力,积极改变认知
  情绪ABC理论认为:引起个体情绪、行为反应的不是刺激物本身,而是个体对待刺激物的态度、看法,认知的理性与否、积极与否决定着何种情绪和行为反应。青年教师要正确看待社会的变化以及社会对高校要求的改变,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要多换位思考,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在看到事情的不利方面时,更要看到有利的方面,以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2.青年教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拓展良性人际关系
  青年教师要积极融入社会大家庭,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抗挫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同时要培养其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提高自身的生活情趣,主动打破封闭的工作和学习方式,积极参加一些健康的社交活动,从而不断地充实和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通过正常途径积极排解心理压力,主动调节不良的心理状况。
  总之,在当前社会教育背景下青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是很正常的,青年教师一定要学会正确看待这些压力,并采取积极的策略去应对,在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的基础上避免职业倦怠带来的恶性影响。
  参考文献
  [1]范永胜.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8(2):104~105
  [2]王萍.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心理学阐释[J].职大学报,2011(1):115~118
  [3]王海翔.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5):74~76.
  [4]张亭、杨毅、李文静.职业院校教师工作倦怠与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43~47
  〔责任编辑:李锦雯〕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