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语文课堂教学调控艺术探微】老师课堂教学评价 模板
 

【语文课堂教学调控艺术探微】老师课堂教学评价 模板

发布时间:2019-02-05 03:53:27 影响了: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进行适当的调控,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调控包括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程序的恰当合理、教学速度的快慢适中、教学内容的疏密有间、教学气氛的张驰有节等。
  [关键词]教学调控 教学内容 教学程序 教学速度
  
  教学调控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要求语文教师能够对语文课堂进行有效的调控。
  
  一、难易相谐,调控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认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通过学生的内化过程,达到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难易度的把握和调控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的难度太大或太小。都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造成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学内容的难易度要适中。
  语文教学主要是文章教学。对于一篇课文来说,所需传授的知识是多方面的,教学目标也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教学对象做实事求是的分析。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对教学内容的难易度进行有效调控,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所提的问题、所布置的作业要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原有知识体系要根据学生实际进行调整和组合,做到深中求浅,浅中求深,使所教内容适合于大多数学生。例如,有位教师教学《捕蛇者说》,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这位教师只讲了“叫嚣”、“隳突”、“乎”的词义以及状语的后置现象,没有达到一定的教学难度和深度。因为这是个互文句,不讲这一点,学生是很难对句子有完整的准确的理解;同样,超出应有的难度和深度也是不恰当的。有位教师对初一学生讲“楷模,一词,当学生答出“榜样、模范的意思”后,还要问:“知道为什么吗?”然后告诉学生,这里的“楷”和“模”分别是一种树,“楷”是黄连木,原来长在孔子坟上,“模”长在周公坟上,因为这两个人受人尊敬,所以……姑且不论这种说法是否真实可靠,但对初一学生如此刨根究底是没有多大必要的。教学的难易度,深浅度应尽量适中,恰到好处,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讲…学”相权。调控教学程序
  
  一堂课,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局,即有一定的程序。一个适当的教学程序是一个完美和谐的整体。因此,要努力把每堂课的教学程序安排得既科学合理、又富有变化,以追求教学程序的和谐美。
  教学程序的安排。重要的一点,是要摆正“讲”与“学”的关系。一堂课四十五分钟,应合理安排,合理分配,教师讲什么,讲多少;学生怎么学,什么时间安排什么学习活动,多少学习时间,教师应全面权衡。如,李镇西老师在教《祝福》时,第一堂课,他让学生读课文、,没有作任何提示,也没有设置任何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之后,让学生交流各自的理解、感受程度。第二、三、四节课他和学生一起研讨课文。四堂课里,他讲得很少,而是安排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走进作品,走进作者,走进鲁镇,进而联想到今天的时代甚至联想到自己”。而他的“讲”。只是随机引导,适当点拨,用极经济的时间去收获更丰硕的教学成果。
  李镇西老师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他认为“所有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程序都应该以学生的心灵为起点”,教师应尽量少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感知、去领悟、去体验,让学生学得更多一点、更好一点。
  
  三、快慢相宜。调探教学速度
  
  教育心理学认为,讲课速度过快,容易使学生思维受阻,造成“消化不良”,速度过慢,容易使学生思维松弛,注意力分散。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恰当地调控教学速度。一般的知识点,思维活动量小,讲授的速度应当稍快些,重要的知识点、关键的问题,思维活动量大,讲授的速度应放慢些,让学生听懂弄通,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作进一步的探讨,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保证知识的数量,又保证知识的质量,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具体地说,第一,就一篇课文而言,难懂的地方宜慢、好懂的地方宜快。如鲁迅的《媵野先生》:“日本报纸也很斥责他(指托尔斯泰)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早受了他的影响了”,根据是什么?“也无怪他们疑惑~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三个“他们”指代什么人?这些地方如不注意就会一带而过,然而可以肯定的说,这是难点,应该花点工夫让学生弄明白。第二,重点难点的宜慢、非重点的宜快。比如教学文言文,抓住几个难字、难句重点讲解,其他内容让学生借助课文注释,自己翻译就行了。第三,深课文宜慢,浅课文宜快,鲁迅的杂文从文字到思想内容都比较深奥,从中提出一些问题,师生共同讨论,仔细研究,慢咀细嚼。而某些通俗浅显的课文则可以快一些。第四,详写处宜慢,略写处宜快。另外,还要合理使用教学时间,防止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教学速度的快慢要以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为前提,做到节奏紧凑,快慢相宜。
  
  四、行止相协。调控教学密度
  
  课堂教学的密度就是一堂课里所包括的内容。一篇课文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要在有限的时间容纳多方面的内容,就必须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密度,处理好疏与密的关系,
  那么,怎样调控课堂教学密度呢?从思维学角度来讲,教学密度小,学生的思维活动频率低,思维流程进行缓慢,学习效率必然就低;教学密度过大,学生的思维活动频率太高,就会造成负担过重,影响掌握知识的质量。因此,教学密度的安排要充分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重点,教学密度要小些,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对于非重点,教学密度宜大些。尤其是重点、难点的教学,可适当安排一些短暂的停顿,做到该行则行,该止则止。因为,人的思维是间断的、跳跃的,而不是连续的。当一个人的头脑中出现一个思维高峰后,往往要停顿3―5秒后才出现另一个思维高峰。课堂中安排短暂的教学停顿正是从人的思维特点出发的。
  
  五、张弛相济。调控教学气氛
  
  课堂教学的气氛,不能像纹丝不动的一潭死水,令人感到沉闷和窒息;但也不能像波涛汹涌的大海,老叫人提心吊胆。课堂教学应有张有弛,张弛结合,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集中。
  如,有位教9币教《变色龙》,第一课时和学生一起分析研讨了小说的情节和环境描写。第二课时,教学重点是通过人物语言描写的分析,认识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根据这一教学重点,这位教师巧妙地安排课程结构,合理地控制了张弛的转换,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其课程结构的安排是这样的:①课始时,在第一课时分析情节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难度适中的问题: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进入较为紧张的智力活动之中。这一环节一结束,教师便和学生一起分析人物的语言描写,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一边指导学生细读文本,一边提出启发式的问题,促其深思。这是一“张”。②在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析人物语言之后,打出了一张自己绘制的人物形象对比图的投影片,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了奥楚蔑洛夫善变的性格特征。这是一“弛”。③人物形象对比图的投影片打出后,课堂气氛顿时轻松活跃起来。为使“弛”不至于涣散注意力。教师接着又打出了一张奥楚蔑洛夫前后态度变化的语言对照图表的投影片,引导学生根据图表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由此及彼的归纳,进而抽象地概括出奥楚蔑洛夫“看风使舵的善变性格”及“媚上欺下的奴才本质”。这又是一张④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后,教师让学生听两分钟的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朗读表演中加深对奥楚蔑洛夫人物性格特征及其本质的认识。这又是一“弛”。⑤课堂接近尾声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小说的结局,深入认识“变色龙”形象和社会意义。这节课的内容密度较大,但由于张弛相济,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乐此不疲。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